四月的天氣,春光明媚,可走進咨詢室的母親卻臉色陰郁,剛落座就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拿女兒真的是沒辦法了,說什么她都有意見,我可都是為了她好,可她咋就不理解做母親的一片好心呢?”
她上高一的女兒正值青春期,開始經常頂嘴,與父母摩擦不斷。
母親看到孩子交朋友時,就囑咐:“你一定要和學習好、品德好的同學在一起,那樣你才會有進步?!?/p>
女兒回應:“我和朋友在一起是為了高興,您還限定一堆條件,能不能少管我。”
孩子郊游回來,母親看著照片問:“身邊的那個男孩是誰?你咋總喜歡和他在一起呢?”
女兒大發(fā)雷霆,“咋啦?就是同學,用得著大驚小怪嗎?你到底想問什么?”
母親關心一下學習情況,她反駁:“同一件事每天都說,您煩不煩……”
“放學回家就鉆進自己屋里,也不愛和我們說話,還常常滿懷心事似的?!蹦赣H焦慮的樣子也很讓人心疼。
很顯然,這位母親遇到了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問題。
青春期是孩子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有許多的變化。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大多會展現(xiàn)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
因為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明顯形成,有了“長大成人”的感覺,開始反抗父母的指手畫腳,也就是我們平常談到的叛逆心理。這也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表現(xiàn)。
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zhàn)。他們會回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其實,叛逆的孩子好比一個向你拋來的充滿力量的籃球,你后退一步順著它的力量接住它,就能將它牢牢地抓在手中。如果你伸直雙手去硬抓的話,不僅抓不著它,籃球還會反彈得更遠,不小心還會傷了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步入了多愁善感的雨季,身為父母,如果你無法陪伴他成長,就不能給予孩子適時的幫助和支持。
那么,父母該如何陪伴他們順利走過青春期呢?
01. 放下架子,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這時,父母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yǎng)角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這是一種無言的認同。
有些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會加深親子間的矛盾。
因此,這里,真心希望父母放下身段,從內心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尊重他們。
要學會跟孩子聊天。不要認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就不理他。應該是不論孩子說什么,父母都要表現(xiàn)出對所說的話題很感興趣,這樣孩子才會有和你交談的欲望。不一定都是面談,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網(wǎng)絡、電話、私信等。
但千萬不要以“忙”為借口,而不跟孩子交流。如:孩子和你分享郊游的快樂時,你要很快融入他們的思維進行交流。
當看到照片中的男生,切忌單刀直入式的問詢,可以說:“你們郊游的地方真美!都組織什么活動啦?和同學一起玩有什么收獲呀?”她會很高興講給你聽,你可以從她給你的反饋中去捕捉信息??赡苣莻€男孩真的只是一個普通同學。
要學會溝通的語句。少用“一定”、“不行”等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多說“我認為”。
青春期的孩子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愛和父母反著干。少對孩子說“不”,而是先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父母跟著贊同孩子的觀點,再用“我認為”來論證自己觀點。
父母可以用朋友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朋友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用朋友的話語啟發(fā)孩子。
案例中母親用“一定”不能交什么朋友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孩子即使知道你是為她好,也很可能不會領情,因為“一定”的語氣透露著關系不平等。
父母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嘗試:“你能主動去交朋友是好事,說明你喜歡和人交往,但我認為可以有所選擇,多交益友總是好的吧!可以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樣,孩子可能會容易接受些。
02. 減少嘮叨,學會真誠對待孩子
案例中的孩子為什么叛逆,其中重要的誘因是母親的嘮叨。在孩子身上翻來覆去地重復那幾句話,孩子都能背出來了,而母親并不覺得,還認為是在關心孩子。
殊不知,關愛應該是讓孩子感到溫暖和理解,并對他有實際意義上的幫助;而大事小事都要管,說話沒有講到點子上,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情緒并急于逃避。
一位母親曾對我說:“我們的孩子沒有自控力,他學習一點沒有自覺性,你不嘮叨,他就看手機、看電腦了,所以他的學習得我管著。結果是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p>
凡是這種母親,更需要一個被她管著的孩子,這是她對控制感的需求,只是她還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只能讓孩子感覺因失去青春自由而產生對媽媽厭煩的情緒。
我們對待青春期叛逆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適時閉嘴。
孩子不來找你,盡量不主動去找孩子反復說教。當孩子來找你的時候,就是他很愿意聽你說話的時候,這時你再講給他聽,他才能聽得進去。
況且,親子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父母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令你擔心。父母對待青春期的孩子要減少嘮叨的數(shù)量,提高嘮叨的質量。
如:案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交朋友時,可以說:“媽媽不反對你交朋友,只是怕你交到損友,不僅影響現(xiàn)在的學習,若把握不好度還會影響女孩一生的幸福。所以多說了兩句,希望你能理解!”
只要語氣平和、態(tài)度真誠,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接受的!即使當時不接受,也只說一遍,不重復,因為他已經聽見了,雖然表面上不屑一顧,但之后會去琢磨其中的道理。
父母還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時遇到的困惑、做過的傻事、遭遇的壓力,甚至心儀的異性,展現(xiàn)一個真實的、不完美的、可親近的家長形象,也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和愛。
03. 克制急躁,學會真正地理解孩子
看著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漸行漸遠,從無話不談變得無話可談,父母傷心透了。
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有平和穩(wěn)定的情緒,急肯定是沒有用的。
孩子的行為有時真的沒有那么復雜,“孩子滿懷心事”的表象,可能是不愿和父母交流的態(tài)度,千萬別以為她真的遇到了什么天大的事。
看到女兒喜歡和男孩子相處,就懷疑是不是“早戀”了,可別影響學習,急于想拆散他們,這樣做可能反而會使兩個情竇初開的孩子真的走到一起。
對待叛逆的孩子,父母要做到不急不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
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試著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就行了,如果有什么需要父母做的,我們會盡力。”
生活學習中父母的理解,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chuàng)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母親離開咨詢室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平和了很多,也愿意嘗試改變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了。
青春期的孩子,你很難讀懂他,他們的心如同夏天的天氣,陰晴不定,變化無常,沒有一個孩子會按照你已經描繪好的地圖走這段路,這是他們突破既定的蛋殼,冒頭出來感受全新世界的時期。
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并不意味著好的結束。叛逆對孩子的發(fā)展有利,但也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父母處理得當,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健康成長。
父母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陪伴孩子一起走過青春期多愁善感的雨季,共同迎接充滿陽光的未來。
作者:喬鳳蘭 | 北京市延慶區(qū)井莊中學黨支部副書記、心理教師,1992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美國認證GCDF生涯規(guī)劃師,現(xiàn)參與12355—3心理志愿服務接線和北京市中小學網(wǎng)絡心理防護工作;區(qū)心理骨干教師、心理健康服務協(xié)會會員、家庭教育、心育講師團成員;曾在《北京教育》、《京郊日報》發(fā)表文章10篇,承擔多項心理課題;20余篇心理論文獲獎。
編輯:劉祎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595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9825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0330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11868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769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