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教育孩子一件事的對與錯,顯得并不是那么困難。但是讓他們?nèi)ジ嬖V孩子,哪些“性行為”是正常的,哪些是異常的,似乎就顯得有些為難了。
關鍵問題在于,“性行為”這個詞,在語境上,似乎只歸屬于成年人。很多父母會覺得,在孩子面前談論性行為,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即便是性教育,也不能帶上“性行為”這個詞。
性行為從廣義上理解,其實包括了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理解。而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產(chǎn)生了對自己身體的理解和探索。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終其一生都在了解自己的身體。直到終老,人們總會面對身體的變化和疾患。
在小嬰兒階段,寶寶就會對自己的身體器官有觸摸、戳、拉、揉等行為。通過這些行為,寶寶開始對自己身體的感知和功能產(chǎn)生了理解。這里我們重點來談談性蕾期(約3-6歲)孩子的一些性行為。
01、什么叫“正常性行為”?
所謂行為,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由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加上外界的刺激,從而形成的一種肢體表達。因此,尤其是個體行為,很難去做個非黑即白的劃分。所以,這里把“正常的性行為”暫時定義為不會對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傷害或誤解的行為。
美國兒科學會歸納了一些性蕾期兒童常見的正常性行為表達:
在公眾或私人環(huán)境里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
觀察/觸摸同齡人,或兄弟姐妹的隱私部位
向同齡人展示自己的隱私部位
在站立或坐下時,喜歡緊緊貼著他人
以上這些行為沒有形成固定的規(guī)律,當事人沒有形成過激的反應。
然而,性蕾期孩子偶然的一些帶有性色彩的行為表達,在成人眼里看來有些奇怪,但其實也可以被歸類為正常性行為,例如:
抱著他人扭動身體
觸摸非同齡人的隱私部位(例如媽媽的乳房)
模仿親吻的動作(親吻同齡人或其他物件,例如玩偶)
同樣,以上這些行為沒有對當事人造成傷害,屬于偶發(fā)行為。
對于正常的性行為,家長的主觀態(tài)度,也要把它們看作是孩子嬉笑打鬧一般正常。同時,在教育方面,主要強調(diào)衛(wèi)生清潔、自我保護等意識。例如:
“你的小手干凈嗎?這樣手上的細菌都會跑到身體里面哦?!?/p>
“小朋友不喜歡你親親,你就不能親親別人哦?!?/p>
“在公眾場合,衣服要隨時隨地穿好,你不可以脫別人衣服,別人也不可以脫你的衣服。”
02、什么叫“異常性行為”?
如果出現(xiàn)了以下這些不太常見的性行為,家長需要高度留意。這些行為又叫做“紅線行為”,表明孩子可能觸碰到了一些這個年齡不該接觸的底線,或者被其他人觸碰了自己的“底線”。
請求同齡人,或成年人一起完成某種帶有性色彩的行為,例如觀察和撫摸隱私部位
在生殖器內(nèi)放入異物
與同齡人擁抱時,觸碰或撫摸對方的隱私部位
觸摸寵物/動物的生殖器官
每天都有類似的性行為表達出現(xiàn)
性行為與情緒高度關聯(lián)(例如沮喪,憂郁)
性行為后有疼痛感
性行為被阻止后,出現(xiàn)憤怒或攻擊的行為
如果出現(xiàn)以上這些行為,家長需要進一步觀察、詢問孩子的行為。這些信號很可能代表了孩子(或其他孩子)經(jīng)歷了一些不尋常的、負面的,甚至帶有侵害性的事件,例如凌虐、性侵等等。
03、如何與孩子進行關于性行為的溝通?
性蕾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其實無論是普通行為,孩子都不見得能夠做出很理性的表述。尤其是家長帶著驚恐、威脅的語氣去質(zhì)問時,孩子很可能立即進入一種“自鎖”狀態(tài)——立即把自己的小心靈封閉起來,以免受到驚嚇。
家長在和孩子談論性行為時,需要注意以下8點:
1. 用合適的語言
這一點很多的文章都提到過,也可以參考怡禾之前的一些科普文。注意避免一些帶有歧義的詞匯。另外,可以借助一些科普讀物,配合上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如何進行隱私的保護。
2. 構(gòu)建一個“尊嚴體系”
這一點非常重要。由于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無暇的,他們有時會做出一些“越界”的行為,不會顧及到對象的身份或角色。例如,過分親密地擁抱老師,親吻哥哥姐姐等。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隨著年紀漸長,人們就會懂得尊重、敬畏、界限,就不喜歡那么親熱的動作了。
3. 學會詢問
告訴孩子,無論是直系親屬還是同齡人,在表達自己親密行為之前,要事先詢問。同樣,如果他人想擁抱或親吻你,也要事先詢問你是否同意。
4.“好行為”和“壞行為”
家長可以向孩子展示,什么是好行為,例如:擁抱、握手、幫助他人(例如小朋友衣服濕了幫他們換衣服)。什么是壞行為,例如:未經(jīng)同意觸摸他人的隱私部位、大力打擊(踢、掐、拽)隱私部位等。
5. 制定一些“鐵律”
家長可以制定一些需要孩子嚴格遵守的規(guī)則。例如,衣服遮住的地方絕對不可以讓他人觸摸,在泳池內(nèi)不可離開大人視線,不可隨意讓其他成年人擁抱(除非父母在身邊)等等。告訴孩子,只有父母才是最可信賴的人。
6. 控制孩子所接觸的媒體信息
由于當下孩子普遍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比較早,家長可利用一些工具軟件,限制孩子對不良內(nèi)容的接觸?;蛘呓o孩子一臺專屬的電腦、iPad,限制孩子對不良視頻、游戲的接觸。
7. 鼓勵孩子問問題
孩子對性的解讀,通常帶有著年齡色彩。例如他們對于親親,大多數(shù)情況下表達了友誼,然而也可能從親親中獲得一些美好的快感。所以,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對某個行為的具體感知,并且加以引導和解讀,避免在回答時帶有如嘲笑、生氣、驚訝等夸張的情緒。
8. 定期與孩子對以上要點進行重溫
孩子的成長發(fā)育是很快的。今天設定的規(guī)則,可能下個月就需要進行修正。而且,隨著孩子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廣,朋友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大,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觀察和理解,也要不斷深化。
參考資料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pyright ? 2016)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1115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09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55407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990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9879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