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來了,你去年立下的 Flag 有沒有實現(xiàn)呢? 新的一年,我們總會有太多期待,太多想要完成的事情: 學(xué)習考證、減肥健身、繪畫烘焙、記賬理財…… 但是,到了每一年結(jié)束的時候,這些期待往往又不了了之。于是,當初的雄心勃勃,只換來一句“明年再說”。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癥”。
拖延,不僅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外部困擾,也會帶來內(nèi)在心理上的痛苦。 我們被負罪感和焦慮包圍,想要擺脫,又無計可施。 為什么我們總是下意識地選擇拖延?只是因為“懶”嗎? 其實,從心理學(xué)角度來看,造成拖延現(xiàn)象的原因遠不止一個“懶”字。
今天,心姐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三種比較常見的“拖延心理”。
第一種拖延:對恐懼的逃避 在這一季的《圓桌派》中,竇文濤分享了自己身邊的一個小故事。
竇文濤有一個小助理,一直在被拖延困擾,有一天,她找到竇文濤,問他:
“文濤老師,為什么我總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天呢?這些事,我明明第一天就可以開始做,但是你讓我第三天交,我就會在前一天晚上才著手準備。我總是把每件事情拖到不能再拖為止,這是為什么呢?” 這番對話,引起了許多網(wǎng)友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有意思的是,如果回想一下生活中發(fā)生過的事情,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被拖延的,往往是工作,而從來不是游戲、看劇、休息……
我們?yōu)槭裁赐涎庸ぷ鳎煌涎油鏄纺兀?/p>
節(jié)目中,竇文濤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人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動物,當壓力沒有完全襲來時,生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寧愿陶醉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里?!?/p>
我們懼怕壓力,所以我們選擇用拖延的方式逃避壓力。
你或許會問:“反正我總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拖延一會兒又有什么?” 這恰恰是拖延的可怕之處。
當我們習慣這種拖到“最后一刻”的工作方式時,我們就會不再追求“做好”,只是追求“完成”。
但人生的許多可能性,恰恰是在精益求精的探索中被發(fā)現(xiàn)的,只求“完成”的心態(tài),讓我們失去了“明明可以更好”的可能。
如果你也總是因為逃避而拖延,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馬上行動起來: 比如,你有一個任務(wù)是:1 月 20 日前,完成活動方案策劃。 這個任務(wù)就可以被拆解為:
1 月 10 日,開會確定活動目標;1 月 11 日,進行同期競品調(diào)研……
當問題被拆解掉的時候,我們面對的就不再是一座大山,而是一個又一個小土坡。
拆解任務(wù),能讓我們通往目標的道路,更加平坦。
第二種拖延:對“成功狀態(tài)”的逃避 上個周末,心姐和朋友外出吃飯。朋友的女兒剛上小學(xué),整個中午,小女孩表現(xiàn)得都很開心。
直到吃完飯,我們要分開的時候,女孩突然開始鬧脾氣。一邊搖頭表示不想回家,一邊坐在椅子上怎么也不肯動。
我們問她為什么不想回家,小女孩說:“回家就要練琴了,還要寫作業(yè)。” 這是不是很多人小時候的真實寫照呢?
如果把這段經(jīng)歷遷移到成年人身上,就變成了: “我過兩天再復(fù)習吧,一開始復(fù)習就沒時間玩了。”
“明年再減肥吧,減肥就吃不了好吃的東西了,我今天先大吃一頓。”
“過一陣再報班學(xué)畫畫吧,一旦報了班,每天下班都要去上課,時間太緊張了,我先好好休息幾天再說。” 甚至: “我不想馬上工作,我不想變成工作狂,我不想生活中只剩下工作?!?nbsp;逃避“成功狀態(tài)”的拖延者往往認為,一旦進入狀態(tài),就需要馬不停蹄地運轉(zhuǎn)起來,就意味著告別娛樂和休息。
拖延,是他們在巨大工作量到來前的歡樂時光,是“海嘯”來臨前的片刻喘息—— 一句“我還沒有準備好進入工作狀態(tài)”,就是洶涌海水里的那根救命稻草。 不過,工作和“成功”就意味著一刻無休嗎? 當然不是。 放輕松一點,工作不是人生的終點,休息是很正當?shù)男枨?。工作的時候全情投入,休息的時候也要全身心放松,這才是更好的平衡方式。
第三種拖延:對完美的苛刻追求 有些事情,我們明明想做,卻依舊拖延: 新年之初,我們總會給自己制定許多美好的計劃。比如,一年之內(nèi)學(xué)會畫畫,一年之內(nèi)瘦成閃電,一年之內(nèi)轉(zhuǎn)行學(xué)習 N 項新技能……
但最終,我們只是買了一堆畫材,卻沒有動筆;買了瑜伽墊和健身卡,卻依舊吃著薯片和甜甜圈;買了網(wǎng)課,卻只學(xué)完了第一課。
這是為什么呢? 也有的人,希望要把工作做到最好狀態(tài),卻依舊拖延成“癮”。 這又是為什么呢? 心理學(xué)家認為,這是內(nèi)在的完美主義傾向在作怪。
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比瑞博士認為,很多人的內(nèi)心存在這樣一個公式: 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xiàn) 這個公式背后的含義是:如果努力后的表現(xiàn)仍然不盡如人意,那他們就會自我否定。 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過一次努力之后,沒有得到好的結(jié)果,他們就會“破罐子破摔”。
一邊告訴自己要努力,一邊又不想要努力完成。 如果你也因為“完美主義”而拖延,那么你需要嘗試的,就是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看待成敗。 比如,我們不需要讓自己在一年之內(nèi)從畫畫小白變成專業(yè)人士,不需要讓自己在一年之內(nèi)出書、成為作家,也沒有必要唱歌、鋼琴、烘焙樣樣精通……
只需要專注一件事,取得一點點小進步,就算是一個很棒的收獲。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對未來期待太多,卻又不肯為它付出絲毫心力,每一天,都習慣把“明天再說吧”掛在嘴邊。
可是,一天又一天過去了,“明天”真的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多嗎? 第一批 20 后已經(jīng)出生,90 后也進入了 30 歲;眨眼之間,365 天過得又是這樣快……
如果你現(xiàn)在不開始,那么你最渴望的未來,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說:“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xiàn)在。” 如果說,行動是對未來的慷慨;那么拖延成“癥”,就是對未來的怠慢。 新的一年,我們一起,試著從“今天”開始吧。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9354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616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462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112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87072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