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以心換心。學(xué)會如何自我表露,是保持健康長久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
有些人可能覺得自我表露和高空跳傘卻不帶降落傘一樣可怕。但其實它有助于建立令人興奮的人際關(guān)系,使關(guān)系變得透明、富有活力。
一個人會不由自主地表露他自己。即使對外人不予理睬,沉默和姿態(tài)也會無意中透露一些信息。
問題不在于是不是要表露想法,而在于如何恰當(dāng)而有效地表露。
01、你內(nèi)心的四象限
自我表露是指簡單地交流關(guān)于自己的信息。
這個定義中的“交流”暗示著對方會接收你表露的信息。我們認為,自我反思和在日記中記錄你自己的想法等不屬于自我表露?!敖涣鳌卑柚强陬^語言(例如手勢、姿勢、語音語調(diào))進行的表達。
自我表露不是指說些謊言和失真的東西,也不是指戴著華麗的面具與別人交流。
為了更好地理解要表露的這種自我,你可以參照如下改編自喬哈里視窗的圖進行檢查(Handy,2000)。
試想如果你整個人可以用一個圓來表示,你將其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個象限是開放的自我,它包括了你全部有意識的言行舉止。
第二個象限是盲目的自我,它由別人可以發(fā)現(xiàn)的、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的一些事情組成,比如習(xí)慣、言談舉止、防御機制、逃避策略等。
第三個象限是隱藏的自我,它包括了你所有的秘密,也就是只讓自己知道的一切想法、感受和欲望。
第四個象限是未知的自我,我們只能假定它確實存在,并且給它起個名字,比如無意識或潛意識。夢和神秘的經(jīng)歷是未知自我存在的最強有力的證據(jù)。
這些象限并不是密封的隔間。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想法、感受和需求等,不斷從一個象限移動到另一個象限。
你從外部世界看到的、聽到的和觸摸到的一切,都被帶入了隱藏的自我。你可能忘記了一些事情,這或許意味著你將它們放進了未知的自我。
有些經(jīng)歷會助長你持續(xù)的無意識習(xí)慣,從而進入盲目的自我。有些事情你記得,但你卻永遠不會說出來,只是把它們留在隱藏的自我之中。
有些事情你注意到了,并將它們傳遞給別人,讓其進入開放的自我。當(dāng)你開始洞察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時,你就把這種洞見從盲目的自我轉(zhuǎn)移到了隱藏的自我。當(dāng)你和別人分享這種洞見時,它們就進入了開放的自我。
當(dāng)關(guān)于你的觀察、感受、想法和需求的信息從隱藏的自我移動到開放的自我時,你就是在進行自我表露。
如果你善于自我表露,你的開放的自我這一象限就會比其他象限更大。開放的自我這一象限越大,你就越有可能從自我表露中受益。
02、為什么要善于自我表露?
準(zhǔn)確地表露你是個什么樣的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有時候你會想:“為什么要費力地解釋呢?為什么要冒險被別人拒絕呢?”
然而,我們在生活中總是不斷地需要與他人親近、為他人所知。自我表露有以下益處。
1、增強自我了解
你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你自己并不一定知道。這既是矛盾的,又是真實的。你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常常模糊不清,直到將它們表達出來,自己才清楚。
如果想讓別人了解你,那么你需要對“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這一點進行澄清、闡述并得出結(jié)論。
例如,當(dāng)想要某物時,你要向?qū)Ψ奖磉_自己的需求,告訴對方其形狀和顏色,還要補充細節(jié),指出要解決的矛盾和可能的沖突。
2、加深人際關(guān)系
了解自己和他人是加深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如果你和對方都愿意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加深。如果你們中的一方或雙方都對自己的情況有很大程度的保留,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相應(yīng)地變得淡薄。
3、增進溝通
自我表露可以促使和鼓勵他人表露。
當(dāng)你向別人敞開心扉時,也會鼓勵別人向你敞開心扉。即使對方和你不是特別親密,你們也可以討論更多的話題。
即使你們只是在敞開胸襟地圍繞某個特定的話題而溝通,溝通的深度也會進一步加深。
此時,你從別人那里聽到的不僅有事實和觀點,還有他們的感受、需求和根深蒂固的信念。
4、減輕內(nèi)疚感
內(nèi)疚是一種混雜的情緒,由一些對自己的憤怒情緒以及另一些害怕心理組成,主要是害怕自己做過的、沒做過的或者想過的事情會招致報復(fù)。內(nèi)疚往往是非理性的,而且總是令人痛苦。
不過,自我表露有助于稍微減輕內(nèi)疚感。說出你做過的或者想過的事,可以從兩個方面減輕內(nèi)疚感:
第一,你不需要再耗費精力來隱瞞過失了;
第二,表露令你感到內(nèi)疚的事情時,你就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它。
人們可以給予你反饋。你可以考察內(nèi)心的這種內(nèi)疚感是否合理,或者你的規(guī)則和價值觀是否過于嚴苛,你的行為是否不可原諒。
5、使你精力充沛
將自己的重要信息隱藏起來需要耗費精力。讓我們假設(shè)你辭掉了工作,然后你像往常一樣回到家里,對即將到來的困苦生活只字不提。
事情可能這樣發(fā)展:你沒有注意到,你的女兒換了新發(fā)型,家人將你最喜歡的晚餐擺上了餐桌,或者重新擺放了客廳的家具。
你太想保守你的秘密了,以至于幾乎發(fā)現(xiàn)不了其他事情。你沉默、孤僻、愛發(fā)牢騷。你覺得生活了無趣味,它變成了一種負擔(dān)。你所有的精力都被耗盡了。除非你卸下包袱,否則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當(dāng)你和別人的對話顯得死氣沉沉、無聊透頂、難以繼續(xù)時,你要問問自己,你是不是在隱瞞什么事情。未表露的感受與需求往往難以抑制。
它們已經(jīng)存在于你的內(nèi)心,好比一塊石頭堵在你的胸口,使你的言談舉止不再自然和隨性,說起話來就跟發(fā)表葬禮演說那樣嚴肅而沉重。
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分辨自己是不是應(yīng)當(dāng)透露某個秘密:看看那種被壓抑的感覺或需求是不是正在扼殺你和對方的關(guān)系。
03、自我表露的障礙
既然自我表露具有上述益處,那么為什么每個人不會時時刻刻都向所有人透露自己的一切呢?
因為自我表露有一些巨大的障礙,它們常常被你深埋在隱藏的自我之中。
這些障礙的來源之一是社會對自我表露的偏見。
我們一般認為,過多地談?wù)撟约?,或者在家庭之外討論自己的感受或需求都是不好的?/p>
自我表露的最大障礙是恐懼:害怕被人拒絕,害怕受到懲罰,害怕被人在背后議論,害怕被人利用。
聽到你表露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可能會嘲笑你,或者拒絕你,或者離開你。
如果你表露了不好的特質(zhì),別人就會認為你很壞。如果你表露了一些積極的東西,別人又可能指責(zé)你吹牛。
如果你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可能不得不做點什么,比如投票、捐款、當(dāng)志愿者,或者處理別人的紛爭。
最后,你也許害怕認識自我。
04、適度地展示自己
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更加外向和樂于助人,他們的開放的自我這一象限相對較大。
其實,你表露內(nèi)心想法的多少,并不存在一個固定的量。
你可能會傾向于比別人更加開放或更加保守,但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你的情緒波動將取決于你的心情、談話對象、說話內(nèi)容。
下圖展示了同一個人在與不同的人說話時自我表露的象限大小。
對自我表露的研究證實了常識的合理性。
你往往對自己的伴侶、部分家人以及親密的朋友更加開放。你一般更愿意透露你對衣服和食品的偏好,不太愿意透露財務(wù)狀況。有的時候,你心情不好,不愿和別人說半句話。
隨著年齡從17歲增長到50歲,人們可能會逐漸提高自我表露的平均水平,過了50歲以后,人們一般變得更加保守。
健康的自我表露涉及一個平衡問題,即學(xué)會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qū)η‘?dāng)?shù)娜苏f恰當(dāng)?shù)脑挕?/p>
一般來講,不斷進入開放的自我這個象限之中的信息越多,溝通效果就會越好。進入隱藏的自我或盲目的自我這些象限中的信息越多,溝通效果就會越差。謹防走極端。
如果開放的自我這個象限太大,你可能成為一個多嘴、說話不合時宜的人;如果這個象限太小,你會顯得封閉和神神秘秘。如果盲目的自我這個象限太大,你會不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如果未知的自我這個象限太大,你會被人們認為是惡霸、吝嗇鬼等。
如果盲目的自我這個象限太小,你將成為一個過度分析的自我意識成癮者。如果隱藏的自我這個象限太大,你會疏遠人們,使人們難以接觸你;如果這個象限太小,你將是不可信任的,因為你藏不住秘密。
關(guān)于作者:
[1]馬修·麥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賴特學(xué)院教授,臨床心理學(xué)博士,致力于研究焦慮和抑郁的認知行為治療。
[2]瑪莎·戴維斯,曾任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凱薩醫(yī)療中心精神病學(xué)部門的心理治療師,退休前從事個人、夫妻和團體心理治療超過30年。
[3]帕特里克·范寧,心理健康領(lǐng)域的職業(yè)作家,獨著與合著的自助類圖書多達18本,包括《自尊》《想法與感受》等。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1791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812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566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697422 人想測
免費測試
309636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