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剛結束的熱播劇《小舍得》引來網(wǎng)友熱議不斷。
劇中的男孩顏子悠站在講臺上,流著淚說:“我覺得我媽媽愛的不是我,而是考滿分的我?!?/p>
子悠熱愛足球,一次足球比賽沒有替補,自己不想缺席,便懇求媽媽。
可換來的不是理解,而是一句:“你們是沖刺世界杯還是為國出征啊,多一個少一個能有什么關系。”
劇中蔣欣所飾演的母親望子成龍,給子悠報了很多培訓班,時刻監(jiān)督孩子學習,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都不要做,哪怕是子悠最喜歡的足球和生物,認為只要是與學習無關的就都是浪費時間。
為了輔導孩子學習,她可以做到親自把知識學習一遍,筆記做得比孩子還細致。
為了讓孩子進金牌奧數(shù)班,托關系,用盡辦法,總之能給孩子的簡歷加分,她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伎倆都愿意使,哪怕不正當?shù)氖侄巍?/p>
但當發(fā)現(xiàn)子悠的數(shù)學考試竟然只考了86分,不再是全班第一時,她心態(tài)崩了。
她說:“如果不是為了孩子,誰愿意急赤白臉的掙命一樣?!?/p>
可在孩子眼里看來,每次的“為了我好”,其實都是為了母親自己的面子,從來不在乎孩子是否開心。
這不禁讓人感嘆,這種“雞娃”教育,這種來自媽媽的全力以赴的愛,讓孩子窒息。
愛的太滿是種壓力,越是用力付出的愛,期待所求的回報也越高,僅僅因為孩子輸了一次,她就如臨大敵反應過激,奮力地讓孩子站在金字塔尖,孩子的獎狀是她的功勞簿,是她辛苦付出的勛章,靠孩子的成績體現(xiàn)自我價值,后來子悠因為母親不許他落后于人后,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一雙手被扣地稀爛,甚至有了抑郁傾向。
如此沉重的關心和控制欲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枷鎖,自我感動式付出讓孩子一次次倍感愧疚,不得不接受家長的操縱,父母選擇生下孩子是為了傳遞愛和幸福,還是像玩養(yǎng)成游戲一樣,要把下一代捏成符合自己預期的樣子呢?
或許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孩子并不是誰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自然人,無論是什么關系,最健康的狀態(tài)是彼此人格平等。
其實同樣作為父母,特別能理解怕孩子輸?shù)男那?,可孩子的成長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卻無法給予孩子預定的結局,被父母“逼著跑,趕著贏”的孩子;一個時刻保持沖鋒陷陣,被“不能輸”牢牢綁架的孩子,最終輸了整個人生。
講到這里,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家庭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應該如何培養(yǎng)人,如何運轉良性的親子關系,如何在關系中更好地“控制”孩子?
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關系中的控制,它是指依據(jù)自己的意志,通過身體或口頭上對他人或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限制,以得到一定結果的行為。
控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培育性控制,是指通過支持我們自己和其他人的自由,承擔各自的責任,使我們成為我們自己,使別人成為他們自己。
另一種是壓制性控制,與培育性控制相反,它是由某些處在失控狀態(tài)或擔心失控的人建立的,他們渴望抓住些什么,只有這樣他們能體會到某種親近感和掌控感,往往引起對抗的往往是壓制性控制,親子關系中的對抗實質(zhì)是關系中的反控制。
壓制性控制易形成糾纏而不通心的親子關系,在心理方面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恐懼、絕望等情緒,也易破壞親子關系,使青少年更加逆反,和父母及老師對抗,甚至形成習得性無助感。
同時,在生理方面會產(chǎn)生疲憊不堪和免疫功能的失調(diào),這包括渾身乏力、消化系統(tǒng)失調(diào)、慢性疲勞癥,甚至會引發(fā)癌癥,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控制。
大多數(shù)人一生中都在實施培育性控制,他們通過自我選擇和采取行動,來保證他們自己和他人的生存和生活,這才是健康的控制。
那么,如何進行培育性控制,如何更健康地控制孩子?
首先,接納是前提。
有一個短片,講的是一位媽媽,本來對兒子報了很大的期望,可兒子卻總也不開竅,簡單的拼音總拼錯,數(shù)學也在及格線上徘徊,媽媽非常著急,兒子現(xiàn)在這么差,未來肯定更慘,可是任由她怎么努力,兒子就是成不了學霸,精疲力竭的媽媽最后終于選擇接納孩子的普通,并用鼓勵和陪伴代替指責和催促,孩子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節(jié)奏和興趣,成為了一名作家。
其實世上99%的人,終將歸于平凡,接納孩子是一名普通人,不給她施加過大的壓力,無條件接納并愛著孩子,他的內(nèi)心就會充滿力量,孩子反而會發(fā)揮出最大的潛力。
所以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調(diào)整心態(tài)最重要,與其揪著孩子的短板不放,還不如用心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孩子奮斗的路徑或許不一樣,但被父母看見和接納的孩子,一定能到達最適合的終點,父母擁有怎樣的心態(tài),踐行怎樣的教育理念,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除接納外,父母還應做到:
1. 要懂得用群策群力的方式,激發(fā)和整合家庭的內(nèi)部和外部資源,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和問題。
2. 要有合作與賦能的能力,把家庭打造成合作型、學習型幸福組織,為家庭、國家培養(yǎng)有愛心、負責任、能擔當?shù)暮⒆印?/p>
3. 抓大放小,為了長遠利益而犧牲一些眼前利益,廣義學習,幫助孩子從他律學會自律。
4. 管理自己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時間、空間、金錢和環(huán)境。
5. 終身學習,活好自己,經(jīng)營好婚姻和家庭,父母生活幸福是給孩子最好的生命禮物,并做好自己的工作和處理人際關系。
6. 優(yōu)化養(yǎng)育方式和溝通方式,多關注和回應孩子的情緒,培養(yǎng)自己與孩子愛的能力。
7. 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優(yōu)勢,調(diào)整對孩子的不合理期待。
8. Hold住+穩(wěn)住+憋住,能夠承載焦慮和不確定性,不盲目從眾,相信你的孩子,做孩子的成長教練,理解支持引領孩子。
最后在期待孩子孝順父母的時候,作為父母是否也應該做到“笑”“順”孩子,笑對孩子,與孩子做朋友,順從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更自由的成長。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33544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46221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0891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0930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209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