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那天有一個糖丸兒的留言,Ta提到我們可以對自己展現(xiàn)一種慈悲凝視的愛,我特別特別喜歡這個表達,也想和大家聊一聊慈悲凝視可以幫到我們什么。今天呢,我想結(jié)合羞恥這個情緒來聊一聊慈悲凝視,讓我們開始吧!
幻想or真實的羞恥感
如何理解實際產(chǎn)生的羞恥情緒呢?可以用一個大家可能都做過的夢來解釋,比如在夢里邊你發(fā)現(xiàn)自己莫名其妙地赤裸著身體站在人群中間,那一瞬間你油然而生的羞恥感,可以記為真實的羞恥感。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羞恥感其實是幻想中的,不是真實存在的。
比如你無心犯了一個錯誤,被老師或者領導批評了,正常情況下我們可能會不好意思,會有點愧疚,耽誤了項目進度或是造成一些損失。
但是如果產(chǎn)生了羞恥感,那可能是幻想中的羞恥感出現(xiàn)了,因為實際上你并沒有出現(xiàn)像赤身裸體一樣的情況,你只是犯了一個無心的錯誤,為什么會引發(fā)像裸體被發(fā)現(xiàn)一樣的恥感呢?犯錯是人之常情,你又不是故意的,又不是蓄意圖謀不軌,對吧?所以其實這種羞恥感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
羞恥感VS愧疚感
我們首先就要來解釋一下愧疚感和羞恥感的區(qū)別。從英文來區(qū)分的話,愧疚是guilty,而羞恥是shame。guilty是我們真的做錯了什么,對事情感到抱歉,但是你不會因為guilty就攻擊自己的人格和自我的存在。但是如果shame一旦出現(xiàn),你會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個錯誤,比如被老師或領導批評的當下,你好像覺得需要趕緊消失才能避免那種用難以承受的不適感。
記得我小學時的一次課后輔導,大家都在寫作業(yè),我寫完了之后就托著下巴在桌子上發(fā)呆,在講臺上批改作業(yè)的班主任突然抬頭,看見我發(fā)呆的樣子,瞪了我一眼,他眼睛本來就大,還瞪得特別的兇,就好像是我怎么著了似的,做了什么特別十惡不赦的事情。那一瞬間、那個眼神讓我有一種特別羞恥的感覺,在這之后我哪怕寫完作業(yè)了,也低頭假裝在寫點什么東西。
如果我是真的沒好好寫作業(yè),這種情緒倒也可以理解,但事實上是我寫完了,也就是說如果在這種裸體的夢境當中,我其實是穿著衣服的,但仍舊產(chǎn)生了像裸體被發(fā)現(xiàn)一樣的感受——這種羞恥感就是需要注意的。這些時刻就是需要我們用到慈悲凝視的時候。
在羞恥感產(chǎn)生的時候,如果有一個第三視角看著自己,會替自己感到尷尬、不舒服,甚至想趕緊逃離,那么下次還會因為類似的原因出現(xiàn)這樣的情緒。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敏感的條件反射,只要稍微被外界注視,就會產(chǎn)生羞恥感,這個在心理咨詢中叫做“泛化”。
就是說,你在不應該產(chǎn)生某種情緒的時候常常出現(xiàn)那種情緒,也有點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覺。如果你被蛇咬過,你再看到蛇會害怕,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看到繩子都會害怕,那說明你的情緒脫離了本來可控的合理的一個范疇,開始泛化了,脫離你的控制了,可能會有很多不相干的事情都被你劃到了“蛇”的定義里。
慈悲凝視的包容和接納
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回歸平靜,不再頻繁地被自己的敏感和條件反射打擾,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慈悲凝視的感覺。當自己做錯什么的時候,抽離出一個第三視角看著自己——平時的你可能腦海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各種責罵自己的聲音,但是在做慈悲凝視的練習的時候,要帶著一種無條件的慈悲,注視自己,感受那個目光里的包容和接納。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西游記》吧?我小時候特別特別喜歡看,我非常喜歡里面的觀音菩薩和如來,無論犯了多大錯誤的人,還有那些妖魔鬼怪到了他們的身邊,都可以被那種包容和接納洗禮。
我印象最深的是紅孩兒被觀音收為徒的片段——紅孩兒就是一個熊孩子,做了很多惡劣的事情,一般人的態(tài)度可能是想著要怎么收拾他、懲罰他、批評他。
但是觀音就用那種特別慈悲的眼神看著他,就好像紅孩兒的這點頑劣和乖張在她眼里是那么微不足道,都能被她的溫柔化解。這大概就是我們在練習慈悲凝視的時候,要找到的那種感覺。
這也是我期待中理想的老師的形象,所以對于小學那個莫名其妙瞪我的老師,我只能說,“你非常需要練習慈悲凝視,不要再用這個眼神瞪其他的孩子了?!?/p>
我想很多人在成人之后形成的羞恥感,可能會像我一樣,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些不應該承受的那種羞恥的凝視,然后帶著這種印記和壓力開始了復雜的成人的生活。
是時候和幻想羞恥這種情緒做對抗了,因為它本來就不屬于你。
另外關于羞恥這個話題,我之前專門給大家推過這個書,在讀書的欄目里邊做的一期。如果大家感覺還不是特別理解羞恥這種情緒,或者想了解更多,可以找那期視頻來看一看,就是下方往期推薦的第一個,搞定情緒那本書。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49993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869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9368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9619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17069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