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家貝克提到我們一般人面對問題時,常常會出現(xiàn)八種扭曲的狀況,這會讓我們將問題不經(jīng)意地擴大,不但自己嚇自己,而且對世界也會感到許多不安全感。
你是否也有以下狀況呢?
1、二分法思考:認為想法只有好和壞、成與敗、對與錯,這種是非分明的分類,少了彈性和中間地帶。
例如:我婆婆很討厭我,想必未來日子我一定不會好過。
→還可以這樣想:雖然婆婆對你不是很滿意,但那是她的想法,你無法控制。盡管如此,日子也不會過不下去,所以別太早下定論。
2、過度類化:借由一些少數(shù)的例子,做全面性的推論,自己嚇自己。
例如:我朋友的婆婆很不喜歡她,我嫁人后也一定會被挑很多毛病。
→還可以這樣想:看到朋友的樣子,讓你很擔憂,但每家的情況不同,你別因此打擊自己。
3、選擇性摘要或斷章取義:只記得缺失處,就借此定義這個人、這件事。
例如:過年時,只因少準備了一道菜,婆婆就拿來說事,講個沒完,只要看到不同的親戚,就數(shù)落我一次。我覺得她就是專愛挑我的毛病。
→還可以這樣想:這次過年缺一道菜,雖然有點美中不足,但整體而言可以打九十五分。你婆婆可以擴大這個缺失,但別忘了,你已盡力,你要打心里肯定自己,并提醒自己明年記得就好。
4、夸大與貶低:對事情容易探取放大,或減輕它的影響力。
例如:我是新時代的女性,居然還會怕長輩,這真是太遜了,也愧對我這么前衛(wèi)。
→還可以這樣想:怕和敬重不同,也許就是因為你身處的時代,讓你更有反思的機會。而且每一個家庭的狀況不同,你身為女性主義者,其實可以了解過去女性所受的苦,這也許讓你在面對自己的家庭時,有更多的彈性與反思。
5、應該與必須:凡事都有自己認定一定要怎么樣的做法和規(guī)則。
例如:我應該把每件事情都做到讓她滿意,讓她無可挑剔。
→還可以這樣想:沒有什么事情是應該的,也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怎么做,才能被認可。
6、貼標簽:對于事情的看法,容易聚焦或定義在負面的想法上,并進而認可這個想法。
例如:我婆婆認為我配不上她的兒子,我是個廢物,常出門會丟臉。
→還可以這樣想:她用這種觀點來看待你,你不應該就接受這個標簽,并且貼在自己身上。
7、個人化:過度將事情攬在自己身上。
例如:如果不是我出現(xiàn)在他們家,婆婆和先生可能會相安無事,不會吵架。
→還可以這樣想:你和先生結(jié)婚,并不是單方面的決定。他選擇你,你也選擇他,雙方心甘情愿。別過度將這種觀點攬在自己身上,自討苦吃。
8、隨意推論:事情還沒證據(jù)、卻妄下結(jié)論。
例如:婆婆總是忽略我說的話,我想她一定是看不起我,把我當空氣。
→還可以這樣想:“婆婆忽略你”和“看不起你”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是什么?即使她忽略你說的話,但你還是有說話的資格和權(quán)益。
其實我們都很容易過度承攬問題,或擴大問題本身的嚴重性,但某些痛苦其實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真正該做到善待自己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也許,在與伴侶相處時,我們無法避免爭吵,但請記得,別因害怕而攻擊對方,請好好跟對方說說我們心里的“害怕”,這樣也能讓我們的愛靠的更近。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3814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5205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6093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4676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3898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