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又上熱搜了。
這回是因為9日開直播,她在里面鼓勵自己說:“天下我最棒”。算是對之前連續(xù)口誤事件的回應。
此前,她因為叫錯“古力娜扎、迪麗熱巴、林允”的名字被網友群嘲。在之后幾個公開活動中,她又陸續(xù)叫錯了陳立農、馬思純(后工作室回應此視頻為拼貼)的名字……被不少人質疑“作秀”、“拿不專業(yè)當有趣”。
一句“騷凹瑞”,成了人盡皆知的梗。朱丹在《吐槽大會》中說,我現在最怕聽到的就是“騷凹瑞”:
部分網友覺得,一次兩次的還好,但事情的走向漸漸有些奇怪了。
知乎和微博流傳一則帖子,認為朱丹頻發(fā)口誤,并非不專業(yè)這么簡單,而可能是因為“心理問題、藥物作用”:
我們搜索發(fā)現,2016年朱丹的確在微博上承認:曾有抑郁傾向:
網友們甚至懷疑,她生了別的病。
研究腦科學的@屠龍的胭脂井說,觀察了朱丹一段時間,這真的可能是早發(fā)性阿茲海默。
我們想說,工作不專業(yè),沒有任何借口辯駁。不管是抑郁癥,還是阿茲海默,也都不能隔空診斷。
對于朱丹口誤這件事,上述的言論未經證實。兩者是否存在關聯,我們無法得知、不作討論。
不過,如果一個人頻繁忘記別人的名字,經常性出現“記憶空白”,有沒有可能真的是某些疾病的表現或前兆?我想與你不帶偏見地談談這個問題。
“我抑郁,忘了班里大多數人的名字”
許多人并不知道,抑郁癥的確會導致注意力和記憶喪失。
忘記名字、忘了一本書放在哪兒、忘記約了朋友去打球——這類事情,常常在抑郁癥患者身上猝不及防地發(fā)生。
就在上個月,有個患有抑郁癥的twitter網友說:
“剛剛被朋友拉黑了,因為我忘了之前我們聊了什么。
我想對朋友說:抑郁癥、焦慮癥、PTSD患者常有短暫的記憶喪失。如果我忘記了什么事情,請再耐心一些。這不是我的錯,我也在努力?!?/p>
這段推文得到了5萬多次的點贊,人們在評論里分享著自己相似的經歷:
“我總是忘記一些常用物品的叫法”
“大部分班上同學的名字都模糊了”
“朋友懷疑,我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我在備忘錄和手機提醒里面,存了一大堆東西”
還有人留言感謝推主的這次發(fā)聲,他說:“feel like my life is a blur(感覺生命是模糊的)”本身已經足夠糟糕了。
醫(yī)學界認為,抑郁癥患者的記憶喪失存在生物學基礎,比如海馬體的萎縮——2001年,美國斯坦福醫(yī)學院發(fā)表于《PNAS》的一項研究發(fā)現,抑郁癥患者的海馬體往往較小——這是人類大腦中處理學習和記憶的區(qū)域。
他們觀察到,海馬體萎縮,甚至可在抑郁癥得到緩解后持續(xù)數十年。它的萎縮程度,也并沒有隨著病情緩解時間的延長而減輕。
“抗抑郁藥可以有效地減少悲傷,但在針對認知問題上則沒有那么成功——即使患者感覺好些了,但他們在認知方面仍然表現出缺陷”,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學博士后 Carrie Holmberg 說。
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記憶喪失是一種真正的生物紊亂,并非病人不夠堅韌,或者意志力薄弱。
記憶喪失,的確是阿茲海默癥的前兆
對于阿茲海默病人和家屬而言,“失憶”是他們最先報告的癥狀。
里根總統就是一個著名的阿茲海默(AD)患者。他在晚年發(fā)病時,常用“這個”、“那個”來指代人名和物體。
@屠龍的胭脂井說,“曾有人拿里根總統的語料庫,用自然語言理解的方法,做了一個判斷老年癡呆癥狀的AI,還挺有效的。當然這個東西不能說明什么。要真正篩查,就要去大醫(yī)院的記憶門診,做個MMSE量表”。
事實上,大多數AD患者在發(fā)病時,往往已經六七十歲。但有大約5%的人,在四五十歲時就出現癥狀了,他們被稱為是“早發(fā)性阿爾茨海默”病人。
識別早發(fā)性AD患者的難度更大。因為這個年紀的患者的癥狀,容易被典型生活事件(如壓力)所掩蓋。
早診早治,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阿茲海默的發(fā)病。但2009年《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所進行的診治現狀調查顯示,我國67%的AD患者在確診時已為中重度,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記憶問題也通常不是阿茲海默的唯一征兆。
美國阿茲海默癥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表示,在對話中無法識別諷刺、頻繁跌倒、一次又一次地詢問同樣的信息、性格變化、冷漠和退縮、攻擊性、嗅覺減退、空間熟悉度的下降都有可能是AD的信號,一些人會出現視力問題,還有一些人會因病而逐漸無法分辨是非——他們甚至會開始偷東西,出現違法行為。
“記不清”,可能沒什么大不了,也可能是求救信號
一個人總是喊錯別人的名字,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除了大腦能力,健康問題、藥物,甚至這個人對你意味著什么,都會有很大影響。
比如:
這個人對你來說不重要
要記的東西太多,被分散了注意力
你在潛意識中不喜歡他們
然而,有一種“記憶斷片”的情況,我們人人都可能遇到——“腦霧(brain fog)”:一類感覺混亂、迷惑,決策變慢,理解力、記憶力跟不上,“大腦里好像蒙了一層霧,混混沌沌”的狀態(tài)。
它并非一種疾病名稱,而是一種認知上的障礙。記不起人名,只是其中一種癥狀。發(fā)生“腦霧”時,人們還可能無法很好理解一段信息;無法很好地繪制、識別形狀;或者在組織、解決事情方面出現問題。
“腦霧”的發(fā)生有多種原因,包括壓力太大、酗酒、飲食不良、失眠、睡眠不足、頭部受傷、激素變化(特別是在懷孕時/更年期),以及使用某些藥物。
輕微時,它可能沒什么大不了,調整睡眠、恢復健康飲食就行。但嚴重的時候,它也可能是一種潛在健康問題的跡象,比如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阿茲海默癥,或者甲狀腺問題,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醫(yī)學干預。
當你發(fā)現自己、周圍的家人、朋友,出現了總是叫錯名字、忘記常用詞、無法順利描述一件事的情況,必要時,需聯系專業(yè)的醫(yī)療救治和心理咨詢。
忘記別人名字這種事,對一些人來說是工作失誤,對另一些人來說,也可能是求救信號——我們要做的,是接住這個人,說一句比嘲諷更溫暖的話。
References:
Sapolsky RM. Depression, antidepressants, and the shrinking hippocampu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1;98(22):12320–12322. DOI: 10.1073/pnas.231475998
Holger Jahn, Memory loss in Alzheimer's disease, Dialogues Clin Neurosci. 2013 Dec; 15(4): 445–454.
Medicalnewstoday: Brain fog: Causes and tips
Bustle: 11 Surprising Things It Means If You Can’t Remember People’s Names
Theladders: 7 surprising early signs of Alzheimer’s
Mayoclinic: Early-onset Alzheimer's: When symptoms begin before age 65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0046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098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152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5672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9078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