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關于厭學、暴力、網(wǎng)癮、早戀、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沈家宏/祝丹 2022-06-18 21:58:17 成長心理

家長:初一男孩在同學面前花錢大手大腳,比如買名牌鞋,如不給他買就生氣,但是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好,平時家長都穿五六十塊錢的鞋子。孩子學習成績挺好,但上了初中變化太大了,請問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祝丹:我想問一下,你的問題是什么呢?

沈家宏:這個問題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名牌,另一個是家境不好。也許對孩子來說,家境不好本身就是壓力。如果想提高在同學眼中的吸引力和自我價值感,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學習成績好,另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買名牌來補償家境不好的自卑心理。

祝老師詢問家長具體的問題是什么,這個問題很重要。如果是家境好的孩子,花錢就可以理解。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又想要買名牌,這個舉動的背后可能有一個內在需求,即如果同學知道他家庭條件不好就會瞧不起他,所以他要在同學眼里表現(xiàn)出有錢的狀態(tài),希望在同學面前有面子,獲得稱贊和價值感。

其實這個問題的癥結在于,孩子的內在自我價值感低,不能接受家庭的貧窮,生怕貧窮被同學看不起和受到排擠,甚至覺得貧窮是恥辱。我們要看到孩子內心中這部分,幫助他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感,以及學會正確看待貧窮。

家長補充:我的問題是怎樣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貧富概念,以及如何樹立自我價值觀。

祝丹:怎樣正確引導孩子消費觀念和自卑心理的問題,需要考慮孩子跟父母、同學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如何看待父母的職業(yè)和家庭收入。

咨詢師:青春期孩子來咨詢兩次以后就不肯來了,面對這種情況咨詢師該怎樣工作呢?

沈家宏:對咨詢師來說,需要思考幾個問題:孩子為什么不愿意來做咨詢、家長為什么讓孩子來做咨詢、咨詢師為什么要讓孩子來做咨詢、孩子的需求是什么?

我們在咨詢的時候不能只盯住某一個人,因為這是家庭和系統(tǒng)的問題。誰認為有問題誰來咨詢,如果孩子不來那么就父母來,如果父母和孩子都不來,那我們就尊重他們不來。心理咨詢的原則就是誰痛苦誰改變,誰認為是問題誰改變。如果孩子認為自己沒問題,即不痛苦,就不需要改變,就可以不來咨詢。

祝丹:我們在與家庭工作的時候,首先要跟家庭說明家庭治療的特點,即對每一個人都平等對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在與青春期孩子建立關系的時候,避免先跟父母過多寒暄,而是要先跟青春期的孩子打招呼,因為很多青春期孩子認為治療師跟父母是一伙的。這樣的處理,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治療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在建立關系的時候會更容易一些。

家長:14歲的女孩一開始還能斷斷續(xù)續(xù)地上學,現(xiàn)在根本不去學校,而是一直待在家里,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沈家宏: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不上學的原因,以及孩子對不上學的想法和看法。孩子不上學的背后一定有需求,如果看不到孩子的需求,只是想讓孩子去上學,這樣做就會很困難。作為父母要放下身段,跟孩子做朋友,用尊重、平等和接納的方式跟孩子談心。孩子很多問題產生的背后都有需求,一旦我們找到了需求,問題就好解決了。

不上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跟同學和老師的關系、家庭內在的問題、跟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之間的夫妻關系、跟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父母是否偏心、家庭中是否重男輕女等,就像《都挺好》里面的蘇明玉,飽受家庭重男輕女的折磨。如果來訪者是一個女孩,這些是需要考量的問題。

孩子原來還愿意斷斷續(xù)續(xù)地上學,我們要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孩子愿意上學,在什么情況下孩子不愿意上學,同時要了解孩子愿意上學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看到孩子的例外,并對這部分多做一些工作。有時候父母希望孩子上學的動機太強,以至于把孩子上學的動機都遮蓋了。有些孩子不上學,是因為父母太想他們上學。

家長:高一男生,經(jīng)常玩手機游戲,在網(wǎng)上交友聊天,學習成績雖然屬于中上等,但是缺乏學習動力,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沈家宏:高一的孩子大概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已經(jīng)快接近成人了。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就不要過于干涉了,而是要跟孩子交朋友。父母不能再要求孩子像小學生一樣聽話,以我們的要求為主,而是要在管理游戲時間和游戲的玩法上多聽他們的意見。越是青春期后期的孩子,父母就越要跟他們交朋友,有些事情要多聽他們的意見,因為以要求為主的教育方式,對青春期孩子來說并不管用。

我的基本建議是,孩子上了高中后,玩游戲就由他吧,尤其是住校生,一周才回家兩天,就算是玩游戲玩得晚點又怎樣?父母往往控制欲太強,導致兩代人關系非常緊張,變成相互對抗的關系。如果孩子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對抗父母的控制,哪還有心思來學習呢?

祝丹:我對兩個地方很好奇——誰認為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孩子為什么對游戲那么有動力?關于這部分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孩子在為誰學習,另一個層面是游戲在為誰玩。如果對這部分做一個思考,就會知道問題的原因在哪里。

面對學習動力不足的孩子,我們該怎樣對待呢?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希望周圍的人怎么對待我,我才有動力去做一件事情呢?

咨詢師:同學家的高三孩子從年后開始休學,并被診斷為抑郁癥,現(xiàn)服抗抑郁和焦慮藥物。孩子病了以后,夫妻關系卻更親密了,但孩子至今未去學校。如果這個家庭來做心理咨詢,那么咨詢目標是什么呢?(由于咨詢師和孩子的媽媽是同學關系,所以并沒有做咨詢。)

祝丹:我特別好奇的是,“咨詢目標是什么”這個問題是由誰提出的,是咨詢師、家庭還是家庭成員中的某個人?孩子的癥狀是有功能的,比如,當孩子不去上學后父母關系更親密了。其實,很多孩子常常以犧牲自己的方式成為父母關系的紐帶。從倫理方面來說,作為朋友關系沒有對家庭做咨詢這部分很好,如果家庭愿意的話,咨詢師可以介紹家庭治療師給他們提供專業(yè)幫助。此外,孩子不去上學的問題,也涉及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之間經(jīng)營和成長的問題。

沈家宏:咨詢目標一定來自家庭和家庭成員,即父母的咨詢目標是什么,孩子的咨詢目標是什么?注意,咨詢師不要以自己的目標為主,而是按照家庭的訴求來進行咨詢。如果在正常咨詢中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可以嘗試反向操作。比如,父母做了什么讓孩子更加抑郁,父母做了什么讓孩子更加不去上學。這在家庭治療中叫悖論式提問,從這里出發(fā)可能會對咨詢師有所幫助。

關于厭學、暴力、網(wǎng)癮、早戀、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家長:高一女生有考試焦慮的問題:平時小考的時候成績很好,但一到大考成績就很差,而且?guī)状味纪浱钔款}卡。孩子內心特別想通過考好來證明自己,家長也給予過寬慰和開導。家長已經(jīng)盡可能理解她,不給她壓力了,還能怎么做呢?

沈家宏:考試焦慮的成因非常復雜,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意識層面太想考好,所以才緊張。一個孩子太想要好成績,這個需求的背后實際上是父母想要好成績,由此給了孩子內在的焦慮,即以好成績來證明她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每一個學生考試焦慮的后面,都有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

出現(xiàn)考試焦慮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思考孩子、老師和家長是否對考試焦慮而焦慮,如果都對考試焦慮本身焦慮,那么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如果孩子前來咨詢,咨詢師也對考試焦慮而焦慮,那么這個問題就會變成無解的死結。因此,面對這個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老師、父母和咨詢師都接納考試焦慮,這樣它才會慢慢消失。首先需要接納的是父母,其次是老師和咨詢師,接納后孩子才能面對考試焦慮。

祝丹:雖然父母說不給孩子壓力,但是壓力已經(jīng)被孩子內化了,在內在形成了一個對自我要求高的部分。對于孩子本身有壓力這部分,父母要給予接納,同時也讓孩子自己接納有壓力的這部分。

家長:孩子初二,上初一后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玩手機游戲、QQ聊天,不跟父母交流,也不能提學習,如何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呢?

祝丹:興趣不是“讓”就能產生的,而是需要引導。關于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這個問題,我有兩個疑問,一是父母跟孩子關系怎樣,二是孩子能不能對生活自理、負起責任。從我的經(jīng)驗來看,孩子在跟父母關系方面可能會弱一些,如果關系建立不好,就很難引導孩子對我們希望的部分感興趣。因此,父母要經(jīng)營好跟孩子的親子關系,同時要培養(yǎng)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的能力。

家長:初三女生早戀,不愿意放下手機,家長也管不住,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開房的跡象,應該怎么做?

沈家宏:初三女生早戀太正常了,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對異性不感興趣,或者不敢談戀愛,那才有問題。所以,對異性有好感和早戀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父母該如何引導。

第一,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早戀的時候,不要認為這是異?,F(xiàn)象,也不要感到害怕;第二,對這個現(xiàn)象不要過度打壓;第三,告訴孩子在這個年紀應該怎樣談戀愛;第四,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分享自己在青春期是如何處理戀愛關系的;第五,作為媽媽來說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即如何對待異性,如何提高性意識,保證自己的性安全,包括懷孕、性疾病和性行為對一個人有哪些影響等。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反對她戀愛,而是要讓她恰當?shù)貙Υ龖賽?,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同時不影響自己的學業(yè)、健康和未來。

青春期孩子在家庭外面發(fā)展關系,包括跟異性建立親密關系,通常是因為她跟家人建立的關系不夠好,在家里找不到親密和溫暖,所以就到外面去尋找。對這個家庭來說,父母要跟孩子搞好關系,讓孩子在親子關系中體驗到溫暖、愛和親密,這樣她就不會對異性投注太多精力了。

對于這個家庭來說,家庭關系是緊張的,所以最重要的問題是先搞好親子關系。如果管不住孩子硬要去管,就會導致孩子跟父母對抗,親子關系會越來越緊張,作為父母就會對孩子失去影響力。管不住就不要管,至少還可以跟孩子保持良好的關系,關系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了。

祝丹:我們要看到這個女孩自身的資源:這是一個有力量的女孩子,我們需要給她一些心理教育,就像沈老師說的那些部分。在中國目前的文化氛圍下,她的性取向是比較健康的。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打破人際關系的障礙?

祝丹:這是個比較籠統(tǒng)的問題,能再具體一些嗎?比如,孩子在人際關系方面有什么具體表現(xiàn)?

不管是什么問題,如果家長認為孩子在人際關系上有問題,就要考慮家長跟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否有問題,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關系的雛形都源于孩子跟父母的關系。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系會成為孩子人際關系的模板。

咨詢師:來訪者是一個初二的男孩,父母離異后跟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對他比較寵溺。最近因為玩手機的問題,母子產生了矛盾,自3月份開始不去上學,說自己害怕而且有社交障礙。班主任來過幾次家訪,母親很著急,與孩子商議與我(咨詢師)交談,孩子同意了。近日,母親將我接到家中,但孩子躲在臥室不出來,也不說話。孩子主動加了我(咨詢師)微信,但是不聊天。請問孩子究竟有什么問題?

沈家宏:我們可以從上述信息中看出,這個單親媽媽就是需要關系,不僅需要跟孩子的關系,還需跟咨詢師的關系。我經(jīng)常給單親媽媽的建議就是,首先要過好自己,才能把孩子搞好。這位媽媽溺愛的后面有對孩子的需求,即通過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來討好孩子,獲得孩子的情感。

對這位媽媽來說,把自己活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該吃吃、該喝喝、該工作就工作、該上班就上班,要有自己的職業(yè)、穩(wěn)定收入、愛好和社交圈子。同時,媽媽對孩子要有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滿足的滿足。對一個單親爸爸或者媽媽來說,只有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孩子才會來滿足你的需求。這個家庭的問題是媽媽放棄了自己的需求,而是想用孩子來滿足她這部分,這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核心。

咨詢師不要上門做咨詢,即使上門也沒辦法解決問題,加了微信孩子也不愿意跟你聊。這是很大的癥結。在這個個案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的,母親也有要處理的部分,即母親該怎樣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祝丹:從動力學角度來理解,由于單親母親獨自帶著孩子長大,所以媽媽很孤單,這種孤單尤其表現(xiàn)在親密關系中。在潛意識里孩子會去陪伴母親,而最好的陪伴方法就是讓自己不長大留在家里,因此才出現(xiàn)這些癥狀。同時,媽媽對孩子寵溺這部分,也涉及“分化”的問題。

老師:初三男孩,只要母親不在家他就不學習,除了學習問題外其他方面都挺好。男孩能24小時打球,但對于學習太容易滿足,在考試過程中經(jīng)常不仔細思考題目,所以很難考高分,這種情況該怎么引導?

祝丹:這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讓我感覺到他是在給媽媽學習。很多孩子雖然與父母關系不是很好,但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走向所謂的正軌。作為老師,要在學生做的好的部分給予肯定,逐漸提升他的內在價值感。

沈家宏: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么媽媽在孩子就學習,媽媽不在孩子就不學習?媽媽在孩子就學習,這說明媽媽在孩子身上有很大影響力,孩子對媽媽有依賴。作為媽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她做了什么讓孩子在學習上如此依賴她?

需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看不到爸爸的存在。當爸爸在或者不在的時候,孩子的學習是什么樣的呢?從表面來看,媽媽只需要多陪伴孩子就可以了,但同時媽媽也要考慮如何恢復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自律。

另外一個途徑,就是把爸爸的力量加入進來,讓他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給孩子多一些陪伴。爸爸是規(guī)則的象征,是一個孩子有沒有自知力、遵守規(guī)則的能力和控制力的象征,所以對孩子來說,爸爸的加入是很重要的部分。

家長:孩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在校期間受到老師不公的批評和羞辱——老師要求孩子當眾檢討,導致孩子休學半年之久,請問作為家長該如何補救?

沈家宏: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學校上學,還是仍然處于不上學的狀態(tài)呢?首先,如果父母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要去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在咨詢師的幫助下解決這個問題;其次,面對老師對孩子的不公和羞辱,作為父母要去維護孩子的權益和權利。如果老師真的這么做,就是老師的不對,他不應該去羞辱一個學生并對他的人格進行攻擊。家長要堅決地站在孩子這邊,同時讓孩子看到,因為此事不去上學是我們自身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父母能夠跟孩子處好關系,給他情感上的支持,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站在他這邊維護自己的權利,就會慢慢地產生上學的力量。所以,父母要多聽孩子的心聲,多理解孩子,多了解他在這種關系中的內在需求。

面對老師的攻擊和不公正的對待,我們該怎樣維護孩子的權益,有沒有做出對孩子來說滿意的處理?如果沒有做出恰當?shù)奶幚?,就會生出一個結,這個結會一直影響孩子。這個事件有可能會變成孩子的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會變成觸發(fā)性的應激問題。

作為家長,要先把這件事情處理好,跟孩子搞好關系。當父母跟孩子建立好關系了,孩子會慢慢建立好自己的人際關系——孩子跟老師的關系也是人際關系。同時我們還要思考,這件事情如果以后再次發(fā)生,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家長學會處理這類問題,孩子就會慢慢地對這類問題產生免疫力。

家長補充:孩子仍休學在家。如果現(xiàn)在要求老師給孩子道歉,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就像療傷的小老鼠突然在太陽下暴曬一樣?

沈家宏:其實孩子的內在需求是,希望能夠讓父母看到他的權益,站在他的一邊維護他的權益,不一定非要讓老師給孩子道歉。如果這個老師的行為真的對孩子有嚴重傷害,或者孩子感受到強烈的侮辱,那么作為父母要盡快為孩子爭取權益。這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因為父母有權保護孩子在學校不受傷害,當孩子受到傷害,父母要勇敢地站起來去保護和理解孩子,維護孩子的權益。

同時我們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老師的行為真的傷害到了孩子,還是老師的行為是孩子建構出來的?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不知道當時是否得到了妥善處理?如果沒有的話,回過頭再來處理顯然會有些難度。你的顧慮有道理,我們要跟孩子討論一下他現(xiàn)在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孩子有沒有要求讓老師道歉?另外,還要考慮父母的需求是什么,父母如何看待這件事。只要父母站在孩子身邊理解孩子,這件事情就處理了一大半了。

在臨床中遇到類似的事情,即便父母為孩子做了處理,老師也給孩子道歉了,但孩子仍然不一定能回到學校,因為問題的癥結可能不在這里。孩子在學校跟老師發(fā)生沖突,老師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我們的父母如何處理老師的行為?孩子如何面對這樣的行為?當孩子回到家里講述這樣的行為后,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表達?如何對待孩子讓老師生氣的行為?這里面有非常復雜的部分。因此,我們必須看到事件背后的真相,才能找到一些方法。

家長: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緩解社交障礙?孩子今年上初二,不肯去做心理咨詢,也不肯做團體活動,做了一年沙盤游戲后也不愿繼續(xù)了。

祝丹: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對“障礙”這個詞用的很小心,請家長也不要在心里用“障礙”這個詞。任何一種癥狀和行為表現(xiàn),都要放在特定的情境下考慮,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jīng)歷、家庭環(huán)境(雙親、單親、重組家庭、留守的經(jīng)歷等)怎樣、父母關系怎樣等。

孩子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詢、沙盤游戲和團體活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問題只出在孩子身上嗎?我經(jīng)常跟我的來訪家庭說,魚兒生活在水里,魚兒生病了,只對魚兒本身進行治療是沒用的,還要對水進行處理,因為魚兒恢復后還要回到水里生活和生長,水就是家庭。這就是家庭治療的好處。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大的、籠統(tǒng)的問題背后是什么情況,但還是要在家庭內部進行家庭關系的溝通。我建議這個家庭尋求專業(yè)家庭治療師的幫助。

沈家宏:這個孩子很難去見咨詢師或做團體活動,如果強迫讓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實際上是在惡化他的社交問題。就像我們經(jīng)常錯誤地對待膽小的孩子:希望他勇敢,常常讓他多去做勇敢的事情,多去做一些讓自己不膽小的事情,但如果這樣做,就代表我們對膽小的孩子是否定的,對他的膽小是不接納的,因為我們總是喜歡他的膽大,不喜歡他的膽小。想要處理孩子膽小的問題,就要去喜歡他的膽小,接納他的膽小,對他的膽小給予呵護和關愛,這樣的話,膽大的部分就會慢慢出現(xiàn)。

社交恐懼也是這樣。社交恐懼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怕人,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怕異性,不敢在社交里展現(xiàn)和表現(xiàn)自己,特別是在權威面前。女孩害怕跟男孩打交道,男孩害怕跟女孩打交道,而害怕的根源就在父母那里。一個社交恐懼的孩子后面,一般都站著非常嚴厲的父母,因為他最先害怕父母,才會害怕面對老師,再接著害怕異性。

處理社交恐懼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跟孩子建立溫暖和安全的關系。我們要不控制、不害怕孩子害怕的部分,同意和接納孩子的這部分恐懼,跟孩子的恐懼待在一起,而不是指責、否定和打壓孩子的恐懼,這樣才能慢慢地療愈孩子??謶值谋澈笸亲晕覂r值感低和自卑,所以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肯定,看到孩子的長處,尊重孩子,跟孩子建立好關系,讓孩子的內在價值出來,對關系慢慢產生免疫力,這樣的話,孩子建立關系的能力就會出現(xiàn)。

咨詢師:高一男孩不愿意上學,經(jīng)常夢見被女鬼追,被男鬼殺害。沙盤的內容呈現(xiàn)出死亡焦慮,父母覺得做心理咨詢沒有用,但又不知道該怎樣幫助孩子,總是干涉咨詢師的工作。面對這樣的狀況,咨詢師該如何做咨詢工作?

沈家宏:父母說做咨詢沒用還來干什么?孩子做沙盤是誰要求的呢?如果父母說做咨詢沒用,那么孩子認為做咨詢有用嗎?孩子有沒有做咨詢的需求?如果孩子和父母都認為咨詢沒用,他們前來咨詢到底是誰的要求呢?是咨詢師的要求,還是有其他原因呢?咨詢師要跟父母討論,如果做咨詢沒用,他們有什么其他辦法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嗎?

除了保密例外的部分,咨詢師要對來訪者無條件接納,包括來訪者認為咨詢無用的部分。同時,我們要跟來訪者討論“咨詢無用”的部分,了解父母和孩子的訴求在哪里。家庭治療就是圍繞來訪者的訴求來做咨詢,而不是圍繞咨詢師的訴求,因為那是用來訪者來滿足自己。

根據(jù)我的猜想,男鬼和女鬼就是爸爸和媽媽的化身。孩子在父母身邊只能聽話,逃脫不了他們的控制。如果家庭中的父母都有控制,那么作為咨詢師會不會有控制?咨詢師對他們的控制會不會控制?咨詢師能做到接納他們的控制嗎?

死亡的主題是給咨詢師的很好的考驗,咨詢師對女鬼、男鬼追殺孩子的態(tài)度是什么?咨詢師害怕出現(xiàn)死亡的話題嗎?咨詢師能夠對沙盤呈現(xiàn)的部分接納和處理嗎?咨詢師怎樣處理孩子父母這部分?如果不能接納這部分,處理起來就比較困難。

家里阿姨:一個女孩從高一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休學,現(xiàn)在已休學兩年之久。女孩在3歲的時候喪父,媽媽再婚而且常年忙于工作,孩子也多次轉學,多次更換撫養(yǎng)人,現(xiàn)在網(wǎng)絡成癮,如何幫助這個孩子?

祝丹:家里阿姨和孩子不是親屬關系,而是拿工資負責照顧這個家庭的,是這樣的身份嗎?

面對這樣的家庭,首先要肯定和欣賞您的愛心,但幫助這個孩子是不容易的。這些信息讓我一下子感到孩子處在創(chuàng)傷的狀態(tài),甚至這個家庭,包括媽媽在內也是在處理哀傷和創(chuàng)傷的過程中。

媽媽常年忙于工作的狀態(tài),不排除是喪失經(jīng)歷帶來的忙碌——有的人常常因為一些喪失讓自己跟工作親密起來。同理,孩子因為喪失會跟游戲和網(wǎng)癮親密起來。在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中,3歲時父親去世會導致家里經(jīng)歷特殊的時期,然后媽媽也忙于工作,這相當于經(jīng)歷了雙重的被忽視和拋棄。女孩在成長中不但沒有親生父親的陪伴,親生母親的陪伴也很少,而后又經(jīng)歷了很多撫養(yǎng)人的更換,這不利于她建立人際關系和內在穩(wěn)定感,還會加重她的內心不安全感,這大概是孩子目前在家里休學兩年的原因。

一個帶著傷的人很難承擔強大的任務,也沒有力量去完成重要的事情,比如高中的學習。因此,如果阿姨想要幫助孩子,首先要跟她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和穩(wěn)定的關系,可以從家庭中的小事情開始。我很好奇這個孩子除了上網(wǎng)打游戲外,還做什么呢?

被忽視和拋棄的人內在自卑,而且自我價值感不強。我們要經(jīng)常給予她關愛,在小事上做一些邀請,比如請她幫個小忙,同時給她大大的肯定,在跟她建立關系的同時,提升她的內在價值感。她的網(wǎng)癮可能是她目前能夠活下去的親密關系,所以要先接納網(wǎng)癮這部分,當她的內在價值感不斷提升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慢慢進行調整。同時,在恰當?shù)臅r候跟她的媽媽聊一聊,讓她媽媽多關心她,騰出精力跟她進行交流。

沈家宏:女孩總是不斷地面臨喪失,3歲喪失父親,媽媽總是忙于工作,孩子面臨這么多喪失會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她首先要去尋找安全感、歸屬感和存在感,如果找不到哪有力量去上學呢?

作為阿姨,想要幫助她的話,就要讓孩子找到安全感、歸屬感和存在感。孩子好不容易找到了游戲,幸虧有游戲,才讓她得到一些緩沖和補償。我們不要過度制止和反對孩子玩游戲,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如果抱著反對的態(tài)度和心理,無論如何你都無法跟孩子建立關系。對女孩來說,如果她的原生家庭存在重男輕女的部分,這部分也會對她有影響。

家長:家里男孩正值青春期,經(jīng)常回避與我對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請從我房間出去。孩子現(xiàn)在上初三,學業(yè)壓力大,每天回家邊吃飯邊看電視,寫作業(yè)也不集中注意力,而且每天作業(yè)都寫到很晚,甚至到凌晨一點鐘。請問老師,作為孩子的媽媽,該如何改進這種狀況?

沈家宏: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樣做是很正常的部分,因為青春期男孩就是要跟媽媽保持一定的界限,這對孩子的性發(fā)展有好處。媽媽對孩子的回避有些接受不了和不舒服,也許是媽媽太想接近孩子、太想介入孩子的生活,所以讓孩子對媽媽產生了保持距離的需求。

作為家長,尤其是對初三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和空間,尊重孩子完成學習的方式,尊重孩子吃飯的方式。孩子看電視和聽音樂都是可以的,這是從小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現(xiàn)在讓他改掉會很困難,尤其是家長跟孩子關系不好的時候。如果想更改孩子的習慣,要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談,而且要用尊重的方式跟孩子談。

孩子往往會反抗父母的要求,這經(jīng)常是因為父母高高在上,用不對等的方式強行讓孩子改變,或者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談,激起了孩子強烈的反抗。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要跟他做朋友,有商有量地交談,孩子的事情要交給他們自己來做,即便作業(yè)寫到凌晨一點,也要用關心而不是要求的方式去談,這樣才能跟孩子保持好關系。

作為媽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丈夫經(jīng)營好關系,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同時讓爸爸加入孩子的教育中來。對青春期的男孩來說,爸爸的角色很重要,媽媽要給爸爸一些空間參與孩子的教育,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性的力量,這樣孩子才能有力量管理好自己,從家庭中走出去,找到更好的方式處理與自己異性父母的關系。孩子到了青春期,跟同性別的父母關系近一點有好處。

祝丹:孩子到了青春期,發(fā)育比較特殊也很快,孩子開始或者已經(jīng)完成青春期成長的身心過程,但是家長還沒準備好面對孩子長大的事實,媽媽還會在邊界和責任分工上越界。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為家長也有成長快慢之分。我們要做一個思考:該怎樣面對逐漸長大的孩子,如何調整跟孩子的關系,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們自己需要調整,是否需要跟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等。

家長:孩子上大一了,扎了一個小辮,同學說他這樣很帥,像林書豪,他自己也覺得不錯,但他爸爸認為學生就該有學生的樣子,不該奇裝異服。孩子平時學習挺好,而且還是班干部,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那么對于他的外表,需要干涉嗎?孩子是怎么想的呢?

祝丹:您的問題很有意思,我猜想您沒有跟孩子溝通,沒辦法問這個問題,或者問了但孩子根本沒有回答您?!昂⒆邮窃趺聪氲??”您為什么沒有直接問孩子這個問題呢?

我們首先要明確,他的發(fā)型是否違反了學校規(guī)定。如果沒有違反,那么目前的著裝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喜好,這個喜好更多地來自同齡人的反饋。在大一學生的心目中,同齡人怎么看待他比父母怎么看待他更重要。

家長:初一男孩,父母離異,跟媽媽一起生活。小時候跟媽媽同床到五年級才分床,雖然媽媽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但媽媽有分離焦慮。生活中媽媽讓孩子獨立,孩子的獨立能力也比較強。媽媽很漂亮,但孩子總是說媽媽又丑又胖。媽媽想知道,應該跟已經(jīng)上初中的孩子保持怎樣的距離呢?

沈家宏:初一孩子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了,性意識已經(jīng)發(fā)展了。對于媽媽來說,第一,不能在一張床上睡覺;第二,跟孩子接觸的時候不要接觸敏感部位,比如擁抱和親吻;第三,在家庭中穿著不能太暴露,尤其是夏天,要注意自己的著裝;第四,上洗手間時要關門,洗澡出來的時候要穿著得體;第五,不要輕易進入孩子的房間,不經(jīng)孩子允許不要進入孩子的房間,因為那是他的領地,要尊重他的這部分;第六,自己的房間不要輕易讓孩子進去;第七,內衣物要晾在自己的陽臺上;第八,屬于孩子的事情要交給他自己做,尊重孩子,不要過度干涉他的人際關系以及跟異性的關系;第九,讓孩子跟自己的親生父親接觸,這有利于他對男性的認同。

祝丹:對于這樣的家庭,孩子的事情要盡可能地由他自己來做,要與孩子保持邊界。作為單親媽媽,不要輕易在兒子面前傾訴自己的苦惱,可以找朋友和專業(yè)人員傾訴,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成為潛在丈夫的角色。

老師:現(xiàn)在的孩子心理特別脆弱,聽不進去批評,也經(jīng)受不住挫折。有些女生過于愛美,有些男生認為暴力就是酷。90后的孩子跟80后的孩子不一樣,如何從整體上看待這樣的問題呢?

沈家宏:我想表達對您的肯定,能夠課程中問這樣的問題,說明您是一個有心的老師,能夠觀察和總結現(xiàn)在孩子們的特點。同時我也有一個猜想:我們是不是只看到了一個片面?這個問題挺好,也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特點,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脆弱,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受不了批評和挫折,只是個別孩子身上存在這個問題。

祝丹:現(xiàn)在的孩子心理脆弱,不能經(jīng)受批評和挫折,這些問題不應該完全由他們來承擔。獨生子女的政策讓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一些便利設施替代了人力勞動,讓90后的孩子在成長中不用承擔什么責任,加上大人包辦代替,以致孩子在能力養(yǎng)成方面有欠缺,這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因素結合到一起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多,所以他們接觸社會過少,對社會的認知往往源于媒體和家庭范圍內傳遞的信息,并沒有對社會和大自然形成立體的感受,這是目前孩子成長的現(xiàn)狀?!叭绾螐恼w上看待這樣的問題”,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您有系統(tǒng)觀。作為老師,我們不要把這些問題拋給孩子來承擔,而是要拋開這些建構,因為當我們有了先占觀念,認為90后的孩子就是這樣時,就會在跟學生建立關系時出現(xiàn)某些看不見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相信、鼓勵和欣賞孩子,引導他們尊重規(guī)則和承擔責任。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男人心理綠帽癖心理咨詢心理學家回避型人格障礙自愈能力產后抑郁測試安全感智力心理學PUA職場心理易怒癥哈利波特職業(yè)性格戀母情結邊緣性人格障礙心理自卑叛逆聊天恐懼癥心理健康測試源碼情商測試偏執(zhí)型人格思維反芻容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