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作者:郭小森 2021-12-14 17:36:35 心理百科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內(nèi)心其實是非??部赖模何液苌賹?a href='http://www.bjsmtg.com/xinlizixun/'>心理咨詢發(fā)表什么看法,更沒有寫過一篇關(guān)于心理咨詢的文章。原因很簡單,我沒有這個資格:我最多只能算是半個心理從業(yè)者(出版過一些心理學的書,組織過一些心理學的課),根本不是心理咨詢師,而且也沒有接受過深度的系統(tǒng)的個人分析;雖然做過一些咨詢,換過一些咨詢師,但都沒有善始善終。

但我從內(nèi)心是相信心理咨詢的,而且我也從心理出版與閱讀中獲益良多,這也是我堅持心理從業(yè)的動因。我自己目前還沒有從心理咨詢中獲益,或許只是因為還沒有遇到足夠匹配的咨詢師,而這需要足夠的時間和機緣,以及耐心和堅持。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昨晚和一個朋友聊天,突然談起了心理咨詢,然后把聊天截圖配上我的粗淺感受發(fā)在了朋友圈,沒想到居然有一百多條善意的回復(fù)和互動,因此給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間,于是有了這篇文字。

必須承認,這篇文字的思考是很不成熟的,當然也算不上專業(yè),最多只能算是個人體會。發(fā)出來的目的,除了給公號文“湊數(shù)”之外,就是想拋磚引玉,期待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互動。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這些回復(fù)和互動可謂五花八門,大體上有這么幾類:一類是給我推薦咨詢師的,其中有推薦自己督導(dǎo)師的、有推薦自己咨詢師的,也有毛遂自薦要給我做咨詢的。

推薦的咨詢師有人本的,有后現(xiàn)代的,有精神分析的,有敘事的,有認知的,有心理劇,有冥想正念。推薦敘事的朋友說,坦誠說你讀的書很多,最要命還懂心理學技術(shù),咨詢對你有沒有效,真的不好說。

由此我想,雖然咨詢的有效性是有條件的,也不是對每個人都一定能發(fā)生效用,但仍然不能否認其普遍有效性。這種有效性既取決于咨詢師如何工作,也取決于來訪者如何配合咨詢師的工作,因為從本質(zhì)上來說,咨詢就像任何人際互動一樣,也是溝通。合格的病人遇到合格的咨詢師,優(yōu)秀的病人遇到優(yōu)秀的咨詢師,這就是最好的資源配置。

還有個朋友說,我覺得我的督導(dǎo)應(yīng)該適合你,40多歲,男性,以前在大學當過老師,理性又溫暖,而且費用幾百元吧,性價比超高。

看到這個留言,我忍不住笑出聲來。性價比超高,感覺就像貨比三家。目前的咨詢越來越市場化,就像中國教育的市場化,有人說,最不該市場化的就是教育,因為它關(guān)系到國人的命脈。那咨詢呢?咨詢無疑需要市場化,但市場化的邊界在哪里?又如何在市場化與人文關(guān)懷之間尋求恰當?shù)钠胶猓饶莛B(yǎng)活咨詢師,又不至于讓咨詢本身淪為一般性商品服務(wù)?無論如何,咨詢師不能變成一個市儈的商人,這應(yīng)該是一個底線。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有朋友推薦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的何異說:其專業(yè)是中醫(yī)心理學,也許可以獨辟蹊徑、曲徑通幽。中醫(yī)和心理學息息相關(guān),而且本身也是一種哲學。你那問題好像不僅僅是心理方面的,也有個人哲學方面的困局吧。

另外一個朋友說,如果在長三角,可以找上海南嘉的心理咨詢師,從受訓背景來講比較正規(guī)。創(chuàng)傷深重,飽讀詩書又對人生問題深刻思考,匹配的咨詢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心理咨詢功底,還要有對人性的關(guān)懷和反思,不局限于心理咨詢的宏觀視角。精神分析系統(tǒng)受訓+有一定哲學、佛教造詣的心理咨詢師,或許比較適合你。

這二位朋友之說可謂灼見。我的問題確實是多層次多維度的,身體、心理、哲學、關(guān)系……我甚至覺得人類本身的所有問題都濃縮在我一個人身上了,哈哈哈。但心理咨詢,解決情緒問題、婚戀問題、認知問題似乎容易些,解決生命問題和存在性問題則難得多,估計是個系統(tǒng)工程。這對咨詢師的要求更高,不只是在技術(shù)層面、思想認知層面更高,而且在實修悟道層面也更高。如果咨詢師本人沒有過存在性困惑,沒有經(jīng)由實修而打通,他如何共情來訪者的存在性困惑?來訪者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需要咨詢師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去承接,如此或許才能達成真實有效的抱持、關(guān)注和感同身受。

如果來訪者談到卡夫卡、昆德拉和喬伊斯,咨詢師一無所知;談到蒙克、海德格爾和克爾凱郭爾,咨詢師一無所知;談到隨心所欲、諸法空相、煉神還虛,咨詢師一無所知,且不說是否有生命性、存在性、宗教性困惑與修通經(jīng)驗了,來訪者肯定會大失所望。當然,咨詢師不可能什么書都看,也不看什么體驗都有,但無論如何,對人類文化、哲學與宗教領(lǐng)域最典型的諸種存在,應(yīng)該有涉獵的興趣。我無法想象一個沒有禪定經(jīng)驗的咨詢師,能真正幫助到一個張開閉口如是我聞的來訪者。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guān)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心理咨詢與佛學,都是工具,目的都是要找出那個光明佛性,那個本自具足,那個本來面目。說白了,都是要明心見性,這才是真正的治愈。

但換句話說,如果來訪者終其一生無法活出所謂真實的自我,并因此選擇了一種深度自欺自慰機制,并且在這種機制里“逃避”得不亦樂乎,咨詢師有沒有必要振聾發(fā)聵,發(fā)出鐵屋中的吶喊,把來訪者吵醒呢?——特別是當咨詢師把來訪者吵醒而又沒有能力幫他醒悟時。完全的解脫固然是美好的,但完全的無知與蒙昧也未必是不好的,最痛苦的是走不到光明之中,而又無法繼續(xù)待在黑暗里沉睡。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尤其讓我感動的是與二位毛遂自薦的咨詢師的互動,帶給我很多思考。這二位咨詢師都曾在開森心理買過課程。

第一位:

我:你買過我這里的課,有點雙重關(guān)系啊。

他(她):是有點,但沒有很厲害。我主要看你發(fā)的這些,感覺好像可以幫到你,但其實所有的呈現(xiàn)都是可以被工作的點,主要還是看你內(nèi)在改變意愿有多強烈了。

我:你坐標哪里?

他:上海,我一半個案遠程做的,做的也很順暢。

我:我傾向于面(詢),我在蘇州。

他:那其實火車也就半小時,決定在你自己這邊。

第二位:

她:你試試找我吧,我從業(yè)16年。

我:嗯嗯,不過我找你咨詢多少有些雙重關(guān)系吧?(另外)我坐標蘇州,你在海南。

她:你想多了,你對我的閱讀或個人人生經(jīng)歷知道多少?(可以)電話咨詢……效果比起面詢會差一點,其實,還是信任問題。

我:信任問題是一方面 ,個人習慣也是一方面。

她:我從不去打聽或者猜想別人的問題、情況、信息,是用“空杯子”心做事。

與這二位咨詢師的互動讓我開始思考:咨詢無效究竟應(yīng)該由誰負責?或者換個說法,咨詢有效功勞應(yīng)該歸誰?歸功于來訪者勇于改變、積極配合,還是咨詢師能力超群、善于共情、技術(shù)過硬?

面對一次失敗的咨詢,咨詢師能不能輕易地說,這是因為來訪者沒有改變的意愿。不接受電話和視頻咨詢是否意味著沒有改變的意愿?不愿意為了做一次咨詢翻越萬水千山是否意味著沒有改變的意愿?來訪者是否有改變的意愿到底應(yīng)該如何界定?它的邊界在哪里?如果咨詢師草率地把咨詢失敗歸結(jié)為來訪者不想改變,是否是一種甩鍋行為,是在逃避面對自己的失敗和無能?同時逃避對失敗的咨詢進行復(fù)盤和反思?同理,來訪者也不能武斷地把咨詢師沒有幫到自己歸結(jié)為咨詢師無能。

那么,正確的態(tài)度是否應(yīng)該是:雙方都學會先去反思自我的不足。當看到自己的無力,也就看到了對方的無力。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另外一類互動是幫我指點迷津的:有網(wǎng)友說,說不定某個小孩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就讓你通了;有網(wǎng)友讓我考慮參加團體;有網(wǎng)友讓我把期待值放低點;有網(wǎng)友安慰我說你終究會找到那個跟自己匹配的咨詢師;有網(wǎng)友說,生活是最好的歷練場,生活的磨煉把自己整合的差不多了;有網(wǎng)友說,你不是在找咨詢師,你是在找你自己,當你把你所學的那些心理學技術(shù)和話術(shù),還有讀的那些書都扔掉,也許就離自己近一點了;有網(wǎng)友說,也許你在注重那個“尋找”過程,找著不知不覺就痊愈了。

這些說法都很形而上,富有詩意且充滿人生智慧,其中要表達的一個共同的言外之意是:心理咨詢不是萬能的。小孩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能讓人通,大概是因為小孩子天性單純,沒有受過后天習俗和文化的熏染,沒有沾染過多的社會氣,所以往往能一語道破真相,直指本質(zhì)。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個孩子,一開口就能拔除成人世界的虛偽,彈掉蒙在本性之上的秩序性塵埃,搞垮人性的自欺機制,讓本來面目顯露出來。

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咨詢師,好像是每個來訪者必修的“戀愛課”。但這個匹配如何衡量呢?第一次咨詢就“一見鐘情”“心有靈犀”是否就是匹配?如果遇不到所謂匹配的咨詢師,就不去咨詢了,就得自己學著承受痛苦?還是說,來訪者應(yīng)該學會在不匹配的不舒服之中與咨詢師一起工作,借此磨煉自己的心智,而這本身也應(yīng)該是咨詢工作的一部分?

與其中一個網(wǎng)友的互動尤其有趣。

她:有沒有可能,不是咨詢師的問題,而是你的問題?

我:也有可能。不過,是我的問題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咨詢師解決的。

她:邏輯性太強了有時候不是啥好事。

是不是有點繞口令?來訪者在心理咨詢中呈現(xiàn)的問題,不管是否是造成咨詢無法推進的問題,我覺得都應(yīng)該是咨詢工作的一部分,理應(yīng)放在咨訪關(guān)系中去澄清、互辯和疏通。如果這個問題不需要咨詢?nèi)ソ鉀Q,那來訪者還去做什么咨詢?總不能是為了拯救咨詢師?雖然有一類來訪者確實可以拯救咨詢師,甚至成為了咨詢師的咨詢師,但大多數(shù)來訪者,是需要咨詢師去工作的。

心理咨詢沒有效果,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問題?

最后一類互動是表示有同感的:有網(wǎng)友說,我很不好意思想跟你說,其實我也一樣,覺得不好找(好的咨詢師);有網(wǎng)友說,找咨詢師就像談對象,不容易找到合拍的;一方面需要和你性格契合,另外一方面需要他們的流派也是和你比較適合的。

最后一個典型的類別是,讓我去親近佛法:有網(wǎng)友說“你還是找個上師吧”,有網(wǎng)友說“學佛法去吧,濟群法師的三級修學”。

佛法確實是稀世瑰寶,每次讀佛經(jīng),都能體會到難得的心平氣和與喜悅自在。到現(xiàn)在我還能把《心經(jīng)》倒背如流,甚至也能和人從量子物理學層面侃侃而談所謂空性,但遇到事情,不是沖動就是無明,立即被打回原形。這自然是因為我根本沒有深刻的實修體驗,沒有從生命本身存在本身去領(lǐng)悟佛法。從解悟到開悟,再到大徹大悟,或許我這輩子是不能了。

不過我堅信心理咨詢走到最后,也就是那些真正不滿足的來訪者走到最后,應(yīng)該會有一大部分轉(zhuǎn)向佛教。這種無神之宗教,就目前而論,無疑代表著塵世的最高智慧。但學佛也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來訪者自我人格如果破碎不堪,沒有在心理咨詢中整合得差不多就去搞修行,難免會走火入魔:表面上好像通了,實質(zhì)不過是更精致更深層更隱蔽的逃避與自欺。

最后用一個網(wǎng)友的話結(jié)束本文:其實咨詢的目的就是幫助來訪者自省,以及在生活中進行調(diào)整。如果這個咨詢師不是走在你前面,他是沒有辦法帶著你往前走的。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最新測試

  • 焦慮雙相情感障礙自閉癥性取向心理健康測試EPDS桃花運霍格沃茨抑郁癥戀母情結(jié)聊天偏執(zhí)型人格強迫癥容貌焦慮依賴型人格障礙易怒癥智商回避型人格女人心理自卑恐懼心理PUA職業(yè)價值觀MBTI測試控制情緒潔癖九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