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的含義就是:自己獨立選擇,并完全承擔選擇的后果。
負責任的人是一個成熟的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做的事勇于承擔相應的后果。
不撒謊、不回避、不推脫、不否認,我做的事我認,不因恐懼阻礙自己追趕熱愛的腳步,勇猛精進。
與此相對,“媽寶男”和“巨嬰”身體已經(jīng)成年,心理上還是一個孩子,什么事都等著父母來做決定,自己不用負責。
“哎呀,我媽說了,這個衣服顏色不好看!”
“這件事找我干嘛,我忙著打游戲呢,你去找我媽嘛。”
這樣的回答氣人不氣人?所以很多女孩子找男朋友第一條就是不要媽寶男。
當一個孩子是很爽的,很多人都想回到無憂無慮的小時候,什么都不用操心,什么都有自己的父母擋著。
但這種爽是脆弱的、淺薄的。披荊斬棘在這個世界上打拼出自己的事業(yè),獲得其他人的認可,那種爽是深刻的、持久的。
這是承擔責任的獎勵:更多的認同,更深刻的爽。
我相信很多人想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但他們做不到;或者以為自己很負責了,但在別人眼中卻是一個敷衍塞責的形象。
造成這種矛盾是因為人的認知是分層次的。如果以“知道”為橫軸,“負責”為豎軸畫一個坐標系,一共可以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層是:不知道自己不負責
這是最低的一個層次,這個層次的人對自己的認識還處在一片混沌中,既不知道什么是負責,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負責,被基本的生存欲望驅(qū)動著在這個世界生活,心智上還是一個孩子。
第二層是:知道自己不負責
這個層次的人能認識到自身的狀態(tài),內(nèi)心也敢于承認自己的某些行為是不負責的,但是缺乏動力和方法去做出改變。
第三層是:知道自己負責
這個層次以做一個負責的人為目標,用意志對抗自己的惰性,直面痛苦不逃避,努力精進,用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第四層是:不知道自己負責
這一層的人做到了知行合一,已經(jīng)不需要用意志力來逼迫自己負責,負責的態(tài)度融入他的日常生活里,為人處世里。
你跟他在一起很放松,覺得他很靠譜,答應你的事有反饋,有結(jié)果;跟他約時間見面他總是按時到達,來不到也會提前通知。
這是長時間持之以恒堅持負責的結(jié)果。就像堅持健身的人,健美的體型不斷散發(fā)出一種荷爾蒙,類似行走的春藥,周圍的人被吸引總會多看兩眼,而他本人并不知情。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想做一個負責的人,但卻做不到呢?”這也是第二個層次的人的困惑。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得不”和“你讓我”這樣的句式是推卸責任的哼哈二將。
語言是思想的表達?!安坏貌弧焙汀澳阕屛摇边@兩種句式淡化了個人責任,把自己做出選擇的原因歸結(jié)為外界的逼迫,也忽視了我們的內(nèi)在情感根源。
負責的人有這樣的認知:
1、我做出選擇,是出于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外界的壓力。壓力確實可以影響我,但它不能決定我。
2、我的情緒是我的需要得到滿足或未被滿足的表達,外界發(fā)生的事情和我的情緒無關(guān),我的需要是否被滿足才是根本。
比如你跟朋友約時間見面吃飯,但他遲到了一個小時,你是什么感覺呢?
你可能會很焦慮:如果你要趕時間開會,你想準時開會的需要因此落空了。
你可能很開心:如果你很困,正好趁這一個小時睡了會覺,你想休息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這也是埃利斯的ABC理論:事件A和情緒后果C之間,隔著個體對事件A的認知和信念B。
而如果一直用“不得不”這樣的語言生活,最終會導致人變成惡魔。
阿道夫·艾希曼(1906年3月19日—1962年6月1日),納粹德國高官,是二戰(zhàn)時猶太人大屠殺中執(zhí)行”最終方案“的主要負責者,被稱為“死刑執(zhí)行者”。
他小時候由于膚色較深,曾被嘲笑為猶太人。1942年艾希曼負責制定屠殺猶太人的最終方案,并且由此晉升中校。將猶太人關(guān)進集中營的運輸與屠殺作業(yè)大部分都是艾希曼負責。
二戰(zhàn)后,艾希曼被美國俘虜,但之后逃脫,最終流亡到阿根廷。
以色列的情報部門薩摩德一直在追查這些屠殺以色列人的劊子手,查出艾希曼的下落后,于1960年將其逮捕,并秘密運至以色列。
1961年2月11日艾希曼于耶路撒冷受審,被以反人道罪名等十五條罪名起訴,同年12月艾希曼被判有罪并被判處死刑。
艾希曼面對控訴,都以“一切都是依命令行事,我不得不這樣做?!被卮穑渌睦碛砂ā伴L官命令”、“法律規(guī)定”、“軍隊制度”等。
他有選擇嗎?在他的認知里,他是沒有選擇的,所以他說“不得不”。
他把自己當成了德國屠殺機器里的一顆螺絲釘,有罪的是這個國家,不是他這個人。
在這場屠殺里,虛幻的國家成了有罪的人,單獨的個體成了無辜的零件。
當所有的人都是無辜者,真正的無辜者就永遠沉淪了。
薩提亞曾經(jīng)說過,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種選擇。
面對殺害猶太人的命令,艾希曼可以選擇遵守,可以選擇抗命,還可以選擇逃跑,他選擇了遵守,但卻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應對之道:
我直接上干貨,把最簡單、最有效的轉(zhuǎn)變方法分享給大家,想成為負責任的人,你可以這么做:
不說“不得不”、“你讓我 。。。”這樣的句式,改為“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要。。?!薄?/p>
比如面對朋友遲到這件事:
不負責任的表達是:“都約好了你為什么遲到?你讓我很生氣。”
負責任的表達是:“我很生氣,因為我想準時開會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p>
當你選擇負責任的表達時,你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行為背后的價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
而一旦你意識到你的行為背后所服務的自己的需要,你就能從中得到樂趣,并且愿意為此負責。
思想通過語言表達,語言的改變也可以轉(zhuǎn)化思想。換成負責任的表達方式,不斷堅持,就能從外及里,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
保持覺察,只要自己說“不得不”和“你讓我”這樣的語言時,先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剛才說的話,并且轉(zhuǎn)化成“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要。。?!边@樣的句式。
開始會很不習慣,你要做的只是堅持。
此外,負責的人還有以下兩個附帶的好處:
1、負責的人不會后悔。
后悔是一種自責的情緒,背后的含義是“我應該做的更好,但我沒有,所以我是沒用的人。”
負責的人不會責怪他人,也不會責怪過去的自己。每一個選擇在當下的時刻都是基于當下的信息給的方案,用事后諸葛亮來要求自己并不公平。
負責的人為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負責,不管是過去做的,還是現(xiàn)在做的。
他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材料,他喜歡這么問自己:“這件事教會了我什么”,而不是“這件事我為什么沒做好”。
2、負責的人有高自尊
負責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逃避和推諉不在他的選項里。他相信自己是足夠好的,經(jīng)得起失敗,贏得起榮譽。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108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2656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00656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87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411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