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美麗買了幾條小金魚放在家里,郝小北看著金魚游來游去覺得很有意思,經(jīng)常一邊盯著魚缸看一邊問甄美麗“媽媽,金魚會不會睡覺?為什么我什么時候看它們,它們都在游啊,它們不累嗎?”“媽媽金魚有牙齒嗎?會像汪汪一樣咬人嗎”“媽媽,金魚是躺在缸底休息嗎?它為什么不像小北一樣睡在小床上”“媽媽,小魚為什么不眨眼睛???”“媽媽,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小金魚淘淘的故事,淘淘要是能來咱們家的魚缸里就好了”……
幼兒在認識世界的過程好奇心無比旺盛,家長們聽著孩子源源不斷的問題,滔滔不絕的幼兒專用語言,是否覺得耐心快要被耗盡了,孩子們無窮無盡的問題讓家長頭疼,內(nèi)容更是讓身為成年人的我們感到啼笑皆非,甚至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在說些什么。
但正是在這樣一個階段,是兒童語言和思維發(fā)展的黃金期,家長越是需要更多的耐心、愛心和想象力以及尊重的態(tài)度去對待孩子,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回應(yīng)孩子的問題。
家長修煉秘籍
01. 尊重和傾聽孩子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在家長心中渴望被孩子尊重,當你想要被孩子尊重時,你的想法可能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不頂撞自己,按照自己說的去做。或者是認同自己,讓孩子從你的立場理解你、體諒你。
實際上,孩子心里也是這樣,他們希望得到家長的積極回應(yīng)和認真對待。建議家長們帶著尊重的態(tài)度去看孩子經(jīng)歷的一切,去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故事,看到孩子當下的感受和需要。
02.回答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提問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就是喜歡不停地問,只需要敷衍回應(yīng)一下就可以了,甚至會因為孩子問題太多而發(fā)脾氣。
其實在父母回答孩子的問題后,孩子可能會經(jīng)過思考又產(chǎn)生新的問題,這就鍛煉了孩子深入思考的能力。所以無論孩子的問題多么可笑、多么簡單或是難以回答,父母都應(yīng)該根據(jù)孩子對事物的理解程度認真、及時地回應(yīng)孩子并鼓勵孩子多提問。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嗯,我感覺你很有想法”“哦,所以你想知道小鳥睡在哪里是嗎?你覺得小鳥可能在哪里睡覺呢?”這樣的溝通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間的親密關(guān)系,也能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和思考。
03. 把孩子的語言當成橋梁
傾聽是親子溝通的基礎(chǔ)和前提。
有些小朋友就像郝小北一樣非常喜歡問為什么,問得多了家長可能就會感覺很煩躁,甚至會喝止孩子“你哪來那么多問題啊!”,但其實在這個時候家長就失去了一次利用語言促進孩子思考的機會,也并沒有看到孩子語言背后所表達的東西。
孩子不停問問題的背后有可能是在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為什么要上幼兒園”“為什么不能出去玩”等等,實際上有可能孩子在說“我不想去幼兒園”“我想出去玩,不讓我出去我好生氣”;也有些時候孩子不停的發(fā)問或者告訴你他在幼兒園的生活不是為了求得一個答案,而是在說“媽媽你陪陪我,我需要你的關(guān)注和重視”;當然,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強大的、無所不知的,當你無法解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敷衍孩子,虛構(gòu)自己無所不知的假像,這時候可以傾聽孩子的問題,然后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04. 照顧孩子的需求,促進情感流動
當家長真正做到了認真傾聽孩子,理解了他們到底在表達什么,看到了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此時的雙向溝通就完成了一半。而另外一半則是將命令式短語“你不準”“你不應(yīng)該”“你必須要”替換成能夠給予孩子尊重,照顧到他們的感受,促進與孩子之間情感流動的語言:
“你真棒!這個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我們一起查一下吧”
“你愿意……嗎?”
“咱們一起找出一個對每個人都好的方案吧”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覺得……”
“我想知道你需要什么”
“你愿意和我分享你經(jīng)歷的事情,我感到很開心”
當家長用上面的語言來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才是和孩子一起商量什么是對孩子最好的決定。通過主動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來理解他們,同時也傳達了一個信號:我聽到了你的問題,看到了你的需要,我愿意和你一起找到答案、一起探索和成長。當家長們認真傾聽孩子,對孩子問題背后隱藏的需求做出反饋的時候,也會有助于孩子培養(yǎng)自信,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9629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0002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0892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177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153548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