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正念課程上,一位學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她的侄兒初中時一直學習很好,為了考上重點高中,初三時家人給孩子轉到了一個更好的學校,但是孩子生病,折騰了半天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上了一個其它的重點中學,身體體仍舊還是出各種各樣的毛病,能感覺到他的壓力很大。
這位學員想請教李老師,對于侄兒的情況,自己怎么做才能幫到他?
李老師告訴大海,你不是她的父母,你唯一能幫的或許就是當孩子壓力大,去找你聊天的時候,多去傾聽,除此之外,你做不了太多。
李老師還和大家講了他外甥的事情。他的外甥,前年考研沒考上,去年在家復習一年,12月再次考研還是沒考上,現在在家復習,準備明年再考。
前兩天外甥給李老師打電話,說想考慮換一個專業(yè)試試。李老師就問,那你喜歡那個專業(yè)嗎?外甥說不喜歡。李老師說不喜歡那你為什么要考?!
他的媽也在旁邊,聽到李老師說的話很生氣,就到李老師的母親那里告狀,說李老師說話太難聽,讓以后孩子的事情不用李老師管。
李老師說,我有時候也會感到無能為力,想幫忙卻幫不上,這時候我們能做的就只有放手。只有當家長真正認識到問題時,或者孩子遇到了更嚴重的問題的時候,才是比較好的時機?,F在,我們能做的特別少。
每個人能力有限,對于他人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愛莫能助。別說是侄兒、外甥,就是最親近的人,也是如此。
讓想起了一個朋友前一陣問我的一個問題。
這位朋友已經在北京工作了6年,一直比較穩(wěn)定。但是最近他在考慮,是不是應該回老家去發(fā)展,因為他家里的情況越來越不樂觀,他常常因此擔心、焦慮,甚至會失眠。
他的情況我有所了解。他的姐姐和父母住在一起,姐姐患有精神分裂,雖然一直在吃藥,但是常常不分情況、不分時間發(fā)病,父母為她操碎了心。
而最近更是發(fā)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他的父親又突然患重病住院,雖然后來搶救過來,沒有生命危險,但需要長時間在家靜養(yǎng)。
所以,這位朋友很糾結,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回家工作。
如果回家工作,就能隨時照顧他的姐姐、父親,自己也就不再那么焦慮和擔心了;但是,一旦回去,作為家里唯一能掙錢的,很可能就掙不到錢了,更重要的是,他的事業(yè)也會因此戛然而止。
他問我,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
我告訴他:如果是我,我會選擇留在北京。人各有命,我們的能力有限,即使你回家,又能照顧到他們多少?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照顧好自己,而對他人放手。
我之所以會給他這樣的建議,是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歷。
我母親出生的家庭,使她形成了指責型人格。對于父親工作失誤導致家里欠債的事情,她一直耿耿于懷,常常因為此事指責我的父親。母親覺得自己的人生、這個家被父親毀了,她是一個受害者。
當我學了一些心理學知識后,我很想去改變她,不希望她陷入在這種自怨自哀中,我希望帶她走出來,希望她今后的人生可以活得更好。
但很多時候,我都有一種無力的感覺。盡管我常常勸她,但母親的性格根深蒂固,加之文化水平不高,我說的很多道理和價值觀,她并不認同。
現在,我雖然遠離家鄉(xiāng),但總是擔心父母,擔心我母親是不是又因為什么事情又和父親吵架,是不是又因為哪件事想不開而郁郁寡歡,影響身體,還時常為自己不能讓父母轉變心態(tài)、過得更好而自責、愧疚。
不過,最后我想明白了,我們可以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如果實在幫不了,放手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像我和我的朋友這樣,對周圍的人,尤其是親人、父母不放手的事情,在我們周圍時常會發(fā)生。
我們的一位正念學員,本來身體已經開始好轉的她,在一次回家后,紅斑狼瘡、全身疼痛、失眠等軀體化問題變得嚴重了。
明明是回家休息,卻被家里的爭吵、瑣碎破事和溝通不暢的氛圍壓得喘不過氣來,滿腦子想得都是如何去改變父母,如何去說服父母。當然,最終也是完美失敗。
沒有幫助到別人,卻傷了自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能力時適當去幫助,能力不足時學會放手,先把自己管好,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最應該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是我們自己。
放手,勇于承認自己做不到,是一種能力。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2434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629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096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78031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11249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