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意味著什么?是承擔更多的責任;是忍受孤身拼搏的寂寥;也是看的更高更遠的過程。大家的潛意識都住著一個小孩,不管我們是20歲、30歲、60歲……我們渴望回到孩童時期,去感受那時的天真和美好。
只不過大部分人對回到孩童時期僅僅是對那時無憂無慮生活的一種憧憬,而有些人卻處在孩童時期的角色難以轉變。
他們是
在現(xiàn)代,有專門的名詞代指這一部分不愿長大的群體:“家里蹲”。
不想長大的他們往往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封閉自我,與周圍的群體減少或是斷絕來往,拒絕自己成長,就像孩子一樣。
那么這種不愿長大心理為何得不到改變呢?大家會給我回答:因為就業(yè)、感情、人際等等。那這些其實只是客觀原因,許多有著同樣問題的人,卻能在成長的歷程上努力擺脫問題的困擾。
而為什么“家里蹲”不能擺脫這種困擾呢?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以下是“不想長大”的三個可能性原因:
壹
好高騖遠
“不想長大”的他們不一定是不善言辭的,他們或許聰明伶俐,善于溝通,但他們會在表現(xiàn)出自信的同時,缺乏一定的務實。
他們會規(guī)劃未來,但其目標往往過于龐大:比如要創(chuàng)辦一家比肩騰訊、阿里的大公司;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或者因某些技術一鳴驚人。
有夢想有態(tài)度固然好,但他們面對這些夢想的態(tài)度往往并不很認真,他們可能會學習各種相關的知識,但通常只停留在涉獵的層面。 雖然他們給人的印象是懶散的,但其實他們非常在意成功和自己的表現(xiàn)。
貳
過度在意安全
不想長大的他們過著舒適、優(yōu)越的生活,家庭帶給他們安全感。
但尋求安全、規(guī)避威脅意味著這樣一種取舍: 步入成年伴隨著巨大的變化和潛在的風險:保有一份工作,獨立生活,發(fā)展一段關系,建立一個社交圈子——有成千上萬件事需要努力才能做到。
疏離世界則不需要任何努力,疏離為我們提供了某種安全感,規(guī)避了成長的挑戰(zhàn)。一直試圖保持安全會對自己的內心傳遞出這樣一種信息:我是脆弱的。
當自我認為自己軟弱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在我們眼中呈現(xiàn)出的是一個不公平且充滿敵意的世界,它在我們和對承擔與年齡相稱的風險的意愿之間設置了一道障礙。
叁
沉迷虛擬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經常玩游戲的玩家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焦慮、敵意、偏執(zhí)、人際關系敏感。
研究人員指出,這與在酗酒和濫用藥物人群中出現(xiàn)的情況類似。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外界的依賴物來試圖擺脫現(xiàn)實,沉迷于虛擬中。
小建議
如果出現(xiàn)了這些情況,那就該考慮自己是不是不想長大中的一員了。不過解決辦法遠比困難多,一起來看看:
一:設立實際目標
雖然有遠大的抱負是件好事,但要提醒他,即刻成為一個十分卓越的人并不是我們對一個人現(xiàn)實的要求。一夜成名/暴富并不是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這不過代表了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平凡依然是一種有意義的生活。適當降低期望值既能降低壓力,也能為進步創(chuàng)造空間。
二:自力更生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一件既安全又舒適的事情。有誰愿意從安全和舒適的環(huán)境跳到未知的環(huán)境中去呢?
因此,不妨讓不想長大的“我們”去嘗試獨立生活的感覺,讓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變。
因為大腦不能在過于安全的環(huán)境中成熟。為了成為一名成年人,我們都需要接觸與年齡相適應的壓力和挑戰(zhàn)。
三:規(guī)劃長期改變
當試圖作出重大改變的時候,不想長大的“我們”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反應——也許是憤怒不滿,也許是不知所措……無論如何都要記住的是,這個改變需要是長期的。
就像增肥容易減肥難,要一個好的習慣替換壞的習慣,這個需要不斷的堅持,只有自己從根本意識上覺得改變的重要性,才能讓改變成為一種固有的習慣。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388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01404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4796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4296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6273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