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葛葛,我很恐懼婆婆,最害怕的是讓她知道我的負債,我會覺得沒臉再這個家待下去。而且我跟婆婆平時的相處很不自在,她時常挑剔我,每一次都讓我感覺委屈和憤怒。
葛葛:親愛的,其實所有的恐懼都是對死亡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不是說身體死亡,而是對自我死亡的一種恐懼。因為我們很害怕我不是這個自我了。
不管這個自我是透過拆掉信念和觀念來毀掉,還是透過身體的死亡暫時的狀似沖擊到自我,我們真正怕的其實是對死亡的恐懼。
因為我們很害怕如果沒有了自我,
我們不知道將面對的是什么?
說白了,我們很害怕沒有愛,我們很害怕如果我犧牲了,放下某一種觀念,信任某一種觀念,拆掉某種保護以后,帶來的結果卻讓我損失了更多,那怎么辦?
讓我面臨到的是更大的失去,更大的失去愛怎么辦?我們其實真正怕的是這個。
對于恐懼我們要看透它的本質。比如你非常確定毀掉自我以后,放下所有的自我觀念,面對婆婆只要愿意不再保護任何,選擇信任,心安理得的活著。
如果最終的結果是被她知道債務這件事情,這個愛沒有損失一絲一毫。
我的心依然平靜,我依然能感受到愛;或者是說即使我隱瞞她這件事情,我的心也不會有任何的愧疚,依然能感受到愛的時候,只要有愛在,就不會有那么大的一種恐懼。
因為愛和恐懼是呈現(xiàn)一種正反比例的方式在運行,愛多的時候恐懼就會顯得虛妄,沒有那么的真實??謶志褪且驗閻鄄辉诹?。
我們很擔心因為做的不夠好導致愛會減少,你很害怕婆婆知道你債務的這個事情,你再想深一點,又回到了我今天講的一個音頻,是關于底氣的。
我們長期以來有一種思維的慣性,就是把所有的存在感寄托在別人的評價中以及別人的看法里面,因此你會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有覺察,但這種覺察全部用在修正外在的相上面、用在活在別人的眼中。
這種活在別人眼中其實是——沒有看到自己本來就是這個愛。
當活在別人眼中的時候,別人所有的變化就會直接影響到對愛的體驗,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內心一直是沒有根、沒有底氣的狀態(tài)。
因為我們長期活在外在,活在別人的眼中,我們活反了。活反了以后,必然會出現(xiàn)這樣子的一種狀態(tài)。
在小我的世界里面,你肯定曾經(jīng)因為一言一行得到過某些人的贊許,因此有著感覺不錯的一種覺察。或者是因為言行舉止上一些得體的行為,所以你必然也得到過許多人的一種贊許或夸獎。
小我的世界是這樣子的,既然能從相上得的也依然會有辦法讓你失去。
如果你從來沒有在言行舉止中得到認可過,你肯定也懶得去執(zhí)著于這種形式對不對?你肯定也會覺得:我懶得去取悅你了,反正我怎么做你也不會看到我。
正因為在察言觀色中也得到過一些人的贊美,所以就會很難放下這個東西??墒俏覀円J識到小我的規(guī)律就是:它給你的都要還回去。這里有一種警醒在。
凡是因為小我得到的,
無論得到什么都會還回去。
比如你優(yōu)秀,因為得到了認可;你在意別人的眼光,你外在有著不錯的言行舉止,在外人眼中好像情商也挺高的時候,當你得到了別人的認可,當這個認可不是你內在對自己的認可,而是別人對你的認可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活顛倒了。
因為這已經(jīng)決定你下一刻將會更加嚴格的看守自己的言行舉止,而忘卻看守自己的心。
看守自己的心是活自己,
看守自己的言行舉止是活別人。
02.
所以你沒有辦法活你自己,你不可能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你在那種情況下得到過好處,你很怕萬一顛倒過來以后這個好處沒有了,這個愛減少了,這個關注減少了,怎么辦?
這依然是小我給我們設下的一種判斷?!镀孥E課程》也好,我經(jīng)常在講也好,首先你想要去轉化信念,需要在不安的時候、恐懼的時候做一個反選。
你沒有辦法直接平安也好,沒有辦法直接允許自己不允許內在所有的感受也好,你要先告訴自己有一個過渡,這個過渡就是不再抓著過往慣性的判斷和知道。
當我不安了,
我要在這個慣性中承認
我不再判斷任何,
承認我一無所知。
因為當你承認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時候,就意味著你不再用慣性的判斷,要開始放下慣性的判斷。
慣性的判斷就是:“只要我做錯了,我就覺得她一定會怎么說我”,這只是你的判斷而已。你要承認「我什么都不知道」。
因為這個「我什么都不知道」,是開始扭轉這一切,讓你開始往內活的一個關鍵。從「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無法判斷任何」開始瓦解。我們本來就判斷不了任何。
為了加強其實「無法判斷任何」的這一信念,你要試著根據(jù)一些對答案的體驗去觀察一下劇本里面,你過往那些判斷失誤的次數(shù),證明其實很多事情我們真的判斷不了任何。
你也不用看別人,看自己也是。你判斷自己會在意一個人或不在意一個人,每一次你發(fā)現(xiàn)不在乎那個人的時候,那個人說兩句話,你又發(fā)現(xiàn)你是在意他的;你覺得你挺在意一個人的時候,但現(xiàn)實中又發(fā)現(xiàn)對他是冷漠的。
從這里已經(jīng)看出,其實我們是判斷不了自己的心的。從觀察自己也好,觀察劇本也好,要開始發(fā)現(xiàn)一點:我們是判斷不了任何的。
從這個地方開始幫你扭轉,再慢慢地允許自己一切的情緒、感受,黑暗的念頭、負面的念頭,都允許、都平等完美的看待,再慢慢的回到平安中,一直用這種方式。
你需要的是增加底氣,說白了婆婆知不知道你的債務真的不重要。如果你底氣足,你對愛的體驗夠深,內在平安扎根了,她知道了又怎么樣?
知道了也不會損失你的自性,一分一毫也不會動搖你的愛,你不會特別在意這種看法。
就算在意,也只是像蜻蜓點水一樣一個很小的波動罷了。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子,也許她隨便的一句話或者是隨便的一個眼色,隨便的含沙射影都能引起你心中的驚濤駭浪,讓你活在一種恐懼當中,這是一方面。
還有另一方面,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我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中,為別人而活時你會發(fā)現(xiàn)劇本一定會給你提醒的。
因為每一次當你在乎別人的眼光的時候,你一定開始在意這件事情,你會發(fā)現(xiàn)劇本里面一定會有一些地方會突然讓你平衡不了很多人。
比如說你因為他得到了一些贊美,可是當你享受這個感受的時候,突然就會有人給你提醒。
03.
因為有的人并不會因為你的取悅,你的一個言行做得很好就能夠認可你,所以這個不認可的人對我們就是一種提醒。
你發(fā)現(xiàn)沒有?無論你怎么做,每一次當你享受其中的時候,都有人來潑冷水,都有人來不贊同,這個叫二元無解,這個二元無解本質上就是一種提醒。
每一次當你收到這個提醒的時候,就像昨天我在瓜群分享的,每一次當我們想方設法的提醒自己要謹慎不能出錯的時候,就會在慌張中不小心出錯,百密一疏,有種防不勝防的感覺。
這樣的事情次數(shù)多了以后,它本身就是一種提醒。提醒什么呢?瞎幾巴活!就是瞎幾巴活!
你怎么樣都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的人,即使你做的再完美,也有人看你是不完美的。即使你做得再不完美,依然有人能欣賞你的不完美。無論你怎么做,你都不可能平衡這個世界。
當一個人從內心深處觀察到這個規(guī)律的時候,他不應該是絕望,而應該是一種豁然開朗。這種豁然開朗是什么呢?這種釋懷是什么呢?
那我還取悅世界干嘛?
那我還絞盡腦汁的去平衡這個世界干嘛?
那我還要在意這么多干嘛?
我所在意的這么多,不過就是劇本一次又一次用重復的體驗來告訴我,我平衡不了任何!
當你平衡不了任何,當你絞盡腦汁想要去得到認可,卻發(fā)現(xiàn)還是有人不認可你的時候,當這樣的重復次數(shù)讓你感到心力交瘁,感到心累的時候,它就是告訴我們自己:為自己而活吧!讓世界就是它本身。
這個世界無論你怎么做,有正面的提醒,也有相反的方向提醒,有正面的陪伴,也有反面的提醒在。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一點以后,就應該知道一點:
臣服!臣服!
接受每一個狀態(tài)的發(fā)生。
它本來就是完美的呈現(xiàn),
我們活出自己就可以了。
而且這樣子的一種發(fā)現(xiàn)會給我們帶來一種自在。我再也不需要為世界而活了,我應該大膽、放松的為我自己而活?;沓鋈?!瞎幾巴活!
就這樣,你也不需要那么完美。就這樣活著,不完美就不完美,你都已經(jīng)做得那么完美都還百密終有一疏。那你要完美干嘛?完美對你沒有太大意義。你需要的是完美的眼光,而不是完美的相、完美的怎么做了。
所以說你要把所有的心力拉回來,訓練你平安的厚度和底氣。當你有底氣就自然在活你自己了,外在所有這一切對你的影響自然就會小。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14654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9723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79644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6727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3016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