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并不會更成功
“我是個完美主義者?!蹦銈兟犨^這話多少次了呢?也許是在和朋友一起喝酒時,也許是在和家人一起過節(jié)時。而且,這已經(jīng)成為人人鐘愛的“小缺點”——在求職面試中,很多人對于最后一個也是最難的問題,往往有一個共同的回答:“我最大的缺點是: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p>
很明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非常樂意舉起手承認:我們是完美主義者。
但一個有趣和嚴肅的觀點是,因為我們對完美的羨慕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我們從未真正停下來質(zhì)疑這個觀點本身。
我曾看過有心理教授在研究完美主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少有證據(jù)表明完美主義者會更加成功。恰恰相反——他們會感到失落和不滿,處于一種揮之不去的不完美感覺中。
完美主義者的不完美后遺癥
前兩天,我曾帶過的一位心理咨詢助理突然發(fā)消息給我:“老師,你說我是不是不適合學習和鉆研心理學???”我有點奇怪,因為她畢業(yè)于某985心理學專業(yè),實習表現(xiàn)還不錯,很有成為心理咨詢師的潛質(zhì)。
原來,她畢業(yè)入職了一家心理咨詢公司,別的都挺好,就是壓力有點大。而這些壓力主要不是來自任務量,而是來自她對自己每一次個案總結(jié)的要求。
“我現(xiàn)在很害怕總結(jié)被主管批評,每次寫完的個案總結(jié),我都不是很滿意,經(jīng)常一篇簡短總結(jié)要來來回回改四五次才能提交?!?/p>
我問她,“那你是想清楚再動筆的嗎?”
她說,“是的,但是我寫完總覺得有些句子表達不好。”
她給我看了幾個段落的原稿和重寫的版本,實話說,兩者相差不大,只是改了個別字詞和語法。我告訴她,是她太過于追求完美主義,所以導致壓力太大了。
我想起大學時班里有個女同學,學習很刻苦,除了上課和晚上睡覺的時間外,幾乎都在自習室??荚嚽?,她更是恨不能把整本書都背下來,還總擔心自己的筆記不全,要找來兩三份別人的筆記相互核對補充過才稍稍放心。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完美主義心理,它也許只在特別的一些事情上表現(xiàn)出來,卻有著一些共性特征。比如,完美主義者取得了很多成就,卻很難感受到快樂,或者即使有快樂也是轉(zhuǎn)瞬即逝。在新的目標的牽引下,他們?nèi)缈涓缸啡瞻阕非笾巴昝馈边@個原本就不存在的東西。
在取得成就的同時,“完美主義”帶來的種種弊端也困擾著他們:
比如自尊水平低,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和指責,尤其在自己在意的領(lǐng)域內(nèi);
很難建立長久的親密關(guān)系,因為他們把對自己的完美主義投射到朋友、戀人身上,期待對方也如此完美,但因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一最基本的事實,他們逐漸從對方身上看到缺點,慢慢在心中積攢失望而選擇放棄;
重度拖延,據(jù)心理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很多拖延癥患者都是完美主義者,在他們看來,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所以,常常因為很多事情沒有把握“做到最好”而無限期拖延;
耐挫性差,因為心懷對世界美好且完美的期待,總覺得挫折讓事情變得不那么完美,難以接受。
……
總而言之,完美主義者在認知上,以完美和不完美作為主要價值判斷依據(jù);在動機上,壓倒性地受追求完美感和回避不完美感的沖動驅(qū)使,以犧牲做事效率和主觀幸福感為代價。所以,他們在給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帶來莫大困擾的同時,也降低了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幸福感。
在精神醫(yī)學領(lǐng)域,完美主義被視作“強迫性人格”的典型特征。雖然嚴重到可以診斷成強迫性人格障礙的個體并不多,但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具有強迫性人格傾向的個體卻比較常見,約占到全部人群的10%~15%。
當完美主義被診斷為強迫性人格障礙時,它會使你在情感上受到折磨或者讓你無法成功、無法快樂,這時它就成了很嚴重的“心理問題”。
擺脫完美主義強迫癥的三個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心理學家會把完美主義分為:適應性的、健康的積極完美主義以及不適應的、病態(tài)的消極完美主義。后者一般被簡稱為“完美主義”,而前者則被簡稱為“最優(yōu)主義”。所以,如果你想要克服完美主義帶來的缺點,只需要認清自己的現(xiàn)狀,然后努力學習成為“最優(yōu)主義者”即可。
最優(yōu)主義的核心觀點是把挫折和失敗看成最好的“自我成長反饋”,這就需要我們學會:
(1)提高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是指我們對不幸、逆境或挫折等高壓情景的適應能力??荚?、面試、家人生病、分手等,這些帶來壓力和負面情緒的事件,都會激發(fā)出我們的心理韌性。而心理韌性越強,我們就越能夠在壓力中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理機能,進而有效避免出現(xiàn)抑郁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等精神疾病。
這種品質(zhì)并不完全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在后天培養(yǎng)的。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穩(wěn)定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可以有效提高一個人的心理韌性,可以改善我們的心理健康、減少壓力,繼而幫助我們獲得生活的快樂與成就感。
(2)因地制宜、靈活地堅持你的標準
為人和做事的確需要有標準,但是這些標準是有前提的!分清各種標準的適用范圍和每一個時刻所需要的標準的精確度,才是最重要的。
標準是隨著外部現(xiàn)實的改變而改變的,不要將其教條化,并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3)積極地進行情緒管理,如若不行,找尋替代行為
極端的完美主義可能會讓個體變得自我攻擊。當感覺到自我攻擊的時候,想想其他可以做的事情,這叫做“替代行為”。
通過鼓勵自己做替代當下感覺的行為,可以讓自己跳脫出這種不良的感覺。比如,你看到一群人正在聊天,不知道為啥認為他們是在背后議論你,你可能會感到很憤怒。有時候你真的很想直接走過去,大聲地指責他們。但想想都這樣,真正去做的后果不容樂觀。
相反,你可以選擇走上前去加入他們的聊天,慢慢了解他們,而不是沖動地大喊大叫。如果這樣做讓你感到太魯莽,你也可以走開或者忽視他們。這些做法都能夠避免極端完美主義因為憤怒等不良情緒導致的不好結(jié)果。
總之,最優(yōu)主義者在乎的是能力的成長。因為最終,實力和結(jié)果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通過以上做法,你還是不能放棄對完美主義的苛刻追求,可以學習心理學家訾非老師的完美主義與強迫性人格療愈課程,嘗試站在“焦慮-強迫-自戀”三位一體人格的整體視角,從動機、人格結(jié)構(gòu)到感受去抽絲剝繭,了解完美主義與強迫性人格的四極自戀式人格結(jié)構(gòu),在細膩、系統(tǒng)的心理學習過程中,從根本上促進自我人格的修復與成長。
《灌籃高手》的最后,湘北無緣冠軍,讓很多讀者扼腕嘆息。有人問井上雄彥,為什么不讓灌籃高手最后拿總冠軍。他說,因為青春時的夢想,往往都是不完美的。
是的,不完美是生活的真相,會妥協(xié)是人生的智慧。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9877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11891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113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989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928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