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有人和我一樣精神怪癖又自我矛盾嗎?
作者:昱橙 2021-11-09 18:10:05 成長心理

我覺得我有點精神怪癖:想要在喜歡的環(huán)境里獨處,但是又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在某個特定的公共位置待久了,會下意識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地盤”;不贊同爸媽的一些話、想擺脫他們的思維方式,卻被心里對于親情的在意死死牽絆著;有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好像也的確什么都做不好;

每天都在很努力地生活,但卻好像總是做著別人的情緒垃圾桶……我好像從小到大真的很難說不,對別人一舉一動、一點點情緒不對都會下意識歸到自己身上,但我自己又感覺不到歸屬感……

你說覺得自己有點精神怪癖,面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表現(xiàn)出矛盾的心理和行為,讓你感到苦惱和迷茫。巖心雖然不了解卡卡的人生故事,但巖心很想在有限的篇幅中盡可能理解你的“矛盾”體驗。

首先,你提到自己想要在喜歡的環(huán)境里獨處,但又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這在巖心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想法與訴求了。獨處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個人體驗,尤其是在自己喜歡的環(huán)境中獨處,無論它是屬于你的私人空間還是公共區(qū)域中的一角,必然是能讓你感到足夠安全和充實的。

獨處允許我們和自己自由地對話,和自己真實地相處,有時間對自己的人生經歷進行充分反思。獨處為我們帶來的無限快樂和徹底的放松,卻可能只有懂得享受獨處的人才會理解,巖心相信你對此是深有體會的。

但是習慣獨處又不等于能夠忍受孤獨。不論我們是身處熱鬧的人群中,還是獨自一人占領一間房間,孤獨感來襲之時,任何人都逃不過想要被看到、被理解、被支持的欲望,而這大概就是我們人性中最脆弱但又最具有力量的部分——為了擺脫孤獨感,我們產生了溝通、分享和傾訴的動力,當這種動力強烈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切實地付出行動。

而當我們毫無保留地展露自己后,能否獲得真實的認同和安慰,則是我們無法預料的??赡苡械娜撕苄疫\,總能遇到愿意理解TA的人;可能有的人沒有那么幸運,在勇敢分享后卻遭到了否定和打擊。雖然我們很難確保每次真誠的分享都能得到正面的回應,但我們想要傾訴和被理解的欲望是真實且合理的。這是我們的本能渴望,也是我們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石。

有人和我一樣精神怪癖又自我矛盾嗎?

你在來信中還提到,自己不認同父母的觀念,但又無可奈何地被親情羈絆住。對此,巖心不得不說,這可能是當代年輕人所共有的煩惱。父母悉心養(yǎng)育我們二十幾年,自然和我們有難以割舍的親情,但作為年輕的一代,在截然不同的時代背景中生長,我們也絕不可能建立起和他們完全相同的三觀和性格。無法認同過時的觀念,不愿被思想控制、渴望追尋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僅是你一個人的理想。

那么在這其中最大的挑戰(zhàn)可能是,如何在追求獨立和維系親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依舊愛你

我所追求的在你看來可能并不實際,但我會勇敢承擔選擇的后果

能夠被認同和支持的愛肯定最為理想,但不被支持和認同,依舊選擇尊重和愛也是我們需要學習接納的常態(tài)。

你還坦言,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好像也的確什么都做不好。巖心讀到這樣的自我否定不免感到有些難過,但也從中看到了卡卡對自己要求和期待??释@得成就,只是目前不知道該如何實現(xiàn),那么要做哪些事,怎樣做才能體驗到成就感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卡卡自己在實踐中尋覓。

來信最后,你提到自己不愿做他人的情緒垃圾桶,但又像海綿一般不由自主地吸收著他人的情緒,甚至會把他人的情緒變化歸咎為自己的問題。巖心從中看到了一個善于共情的卡卡。正因為你擁有強大的共情能力,你才能非常敏銳地覺察到他人情緒的變化,甚至因此引起自己情緒的波動,這其實是一種天賦。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擁有這份天賦還要能夠駕馭好這份天賦。過度共情無疑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我們對他人的負面感受,壓抑自己對不合理要求的拒絕,導致我們難以在關鍵時刻堅持自己的需求與想法,畢竟他人的負面情緒在我們看來往往都是“能夠理解的”。

可是,當你強大到與所有人的情緒都能產生共情時,又有幾個人能夠對你的矛盾與掙扎產生共情呢?你想要獲得的歸屬感,不正是來源于他人對你的共情、認同與理解嗎?若想找到真正理解你的人,巖心會建議卡卡多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與其小心翼翼地琢磨別人的想法,不如先學會向他人真誠地表達自己。當你每次感受到他人的情緒時,可以試著問問自己:

? 我現(xiàn)在的感受又是如何?

? 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 別人的情緒/行為對我有哪些影響?

? 我怎樣做才會讓自己感到舒服呢?

? 我要怎樣做才能讓我們雙方都感到舒服呢?(不要做只讓別人舒服的事)

尋找真正接納和認可我們的人是一件艱難且漫長的過程。真實地表達自己,能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的原則與底線,就此篩除不健康的人際關系,努力經營那些讓你感到溫暖的健康關系。

但如果我們將心門永久關閉,我們將永遠無法獲得那份尋覓很久的歸屬感。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產后抑郁癥俄狄浦斯情結心理學心理測評悲觀主義綠帽抑郁癥測試心理效應智力心理咨詢恐懼心理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智商自卑九型人格思維反芻回避型人格心理咨詢MBTI依賴型人格障礙職場心理雙相情感障礙潔癖控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