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家就嘲笑你呢?
從小到大,我聽過太多類似的話語。
為什么大家就嘲笑你呢?為什么他不打別人呢?為什么你要惹他呢?
不知道你們聽到這樣的話語之后是什么感受,我只感到一陣陣的絕望在涌來。
這本來是一個孩子遭受欺負和嘲笑之后向大人的求助,反過來還要遭受大人的二次傷害。
開始的一點點小委屈,經(jīng)過大人口中“為什么就嘲笑你呢”這樣的反問,直接把我丟進了冰天雪地里。
是啊,我有錯,我有罪,我不該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
我不知道有沒有哪個幸運兒,可以從小到大一直沐浴在正面的激勵中,從來沒有遭受過嘲笑。
在我看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為想嘲笑你的人,他會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嘲笑你。
太胖、太瘦、太高、太矮、鼻子大、眼睛小、說話娘、嗓門粗,都可以成為你被嘲笑的理由。
就連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取經(jīng)路上也被黑熊精等妖怪嘲笑成“弼馬溫”。
喬爾丹諾.布魯諾因為堅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不僅被世人嘲笑,還被宗教裁判所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
可見,并不是你優(yōu)秀,你就不會遭到嘲笑。
我從小到大都是班長,學習成績好,愛好廣泛,在同學中人緣好。但我仍然遭到嘲笑,嘲笑我的還不是別人,是我的表弟及表弟父母,因為我矮。
小學時我比表弟高,初中時表弟的身高慢慢超過我,我們站在一起時很明顯,他比我高了半個頭。
我去他們家里玩時,他父母就喜歡讓我們兩站在一起比身高,一邊比一邊笑著說:你看你比你弟弟矮多少。
那個時候,我真的覺得他們的笑聲很可惡。
這樣的行為持續(xù)了很多次。
高中暑假的一天,我和表弟躺在他們家的沙發(fā)上,穿的衣服比較少,我可以看到他背上醒目的脊柱。
我有感而發(fā):你又高又瘦。表弟想都沒想,直接懟我:你又矮又胖。周圍的親戚聞言都大笑起來。
這是一部分事實,我確實比表弟矮和胖。我的話并沒有攻擊表弟,我不知道他為什么要攻擊我。
那個瞬間,我感覺整個人好像要撕裂了開來。種種委屈,不甘,憤怒,失落一起涌上心頭。
本應(yīng)該是相親相愛的親戚,那一刻卻成了面目可憎的惡魔,我想逃離,逃得越遠越好。
第五季奇葩說里,聊到一個話題:我太胖被同學欺負嘲笑,該減肥嗎?席瑞的發(fā)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席瑞講到,他不胖,但是從小就娘。
因為他的娘,他被同學嘲笑。他跑去找老師幫助,老師輕描淡寫的說:你就不能改改嗎?
多年以后他回憶道:我可以原諒那些嘲笑我的同學,但我沒法原諒那個輕描淡寫就讓我改改改的老師。因為他第一次在我腦袋里面植入了這樣的觀念,叫做以后凡是遇到慘事,你就先反省一下自己。
老師的這種做法,實際是在譴責受害者,放縱霸凌者。
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流行一種觀點,叫做“一個巴掌拍不響。”
所以在學校里,你受到欺負,老師就懷疑,他們怎么就不嘲笑別人呢?
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在說,你被人嘲笑,一定是因為你有錯,嘲笑你的人或許有責任,但最主要的,是你要去找到自己的責任。
多么操蛋的邏輯,多么可怕的邏輯。
老師你要明白,當一個孩子跑過來向你報告這樣的情況時,他是在求助,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需要你的幫助。
而你,不僅沒有幫他,反而狠狠的再次踢了他一腳。
受害者那種凄慘的模樣,換來的不是同情和擁抱,而是譴責。
嘲笑最大的問題,并不是別人嘲笑你時那一瞬間的難受,而是你內(nèi)化了別人的嘲笑,變得自卑。
別人嘲笑你,你感到難受,是因為你認同了他們的說法,在他們嘲笑你之前,你在心里首先嘲笑了自己。
別人嘲笑我矮,我感到難受,因為我也覺得矮不好,長得矮就是我的錯,我不想要這個錯誤。
別人嘲笑你眼睛小,你感到難受,因為你認為眼睛小就是丑,你想要閃閃發(fā)亮的電眼,你不想要自己的小眼睛。
實際上,你不想要自己的某一部分,就是你在意別人評價的部分,也是對于別人的嘲笑,你感到難受的那一部分。
你要記住一點,不管高矮胖瘦,體型都有不完美的一面,但這并不代表這是你的錯,你沒有錯,你已足夠好,你只是不完美,但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
對于別人的嘲笑,只要你不認同,你就不會受傷。
這種不認同不是說扭曲事實。比如我就是矮,然后我告訴自己不矮,自我催眠,不是這樣。
這里的關(guān)鍵是自我接納。
我是矮,我知道你高,你比姚明還高。
我胸小,小又怎么樣呢?我為國家省布料。
我是胖,胖又怎么樣呢?我吃你家肉了?
上面這些戲謔的說法背后,隱含的是接納自己所有的部分,不自我譴責,不因這些不完美自卑。
當你不再從內(nèi)心攻擊自己,不在心中制造分裂,你才有可能去整合內(nèi)在資源,實現(xiàn)超越。
人,重要的不是去修正自己的不完美,而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修正自己的不完美,你最多變得平庸。把自己的優(yōu)勢轉(zhuǎn)化成招牌,你才有資本。
馬云長得丑,他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辦法不是去整容,而是創(chuàng)建了阿里巴巴。
高曉松臉大,他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辦法不是削骨,而是讀書寫歌,成為一個有趣的靈魂。
他人的嘲笑是無止境的,今天嘲笑你胖,明天就可以嘲笑你傻。
你可以改變,但我希望你是為了愛自己而改變,而不是為了讓別人不再嘲笑你而改變。
因為,你為別人嘲笑而改變,永遠沒有盡頭。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在于他可以把弱點做成盔甲。
有一句話叫做,自嘲是最強的防御。
高曉松成天拿自己臉大開玩笑。開播兩年的《曉說》結(jié)束,瀏覽量破了五個億,高曉松覺得不可思議,他說:“我真沒想到就這張臉有五億次瀏覽量。”
清純妹子周冬雨,在知乎上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看看她的頭像。
再看看她在知乎中的回答。
我也學到一點自嘲的精神。一個女同學開我玩笑,她說:我穿上高跟鞋就比你高半個頭。
我聽了馬上蹲下,我說:半個頭?不可能,至少一個頭。把你的高跟鞋給我,我也想穿。這一段嘻嘻哈哈就過去了。
最后一段,我想說一下,為什么有人傾向于譴責被嘲笑的人,譴責那些受害者。
心理學上對這一點有個解釋,叫做“公正世界假設(shè)”。
最先研究這個現(xiàn)象的社會心理學家 Melvin Lerner 提出,人們在生活中,需要維持一個良好的自我感覺,但又常常會得知身邊的人、報紙上的人、各種各樣的人遭受不幸。
人們傾向于認為,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為他們做了什么壞事。而我是好人,我不做壞事,所以我不會遭受不幸。
也就是俗話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這種“公正世界”的假設(shè),是偏激的、缺乏正義感的、不人道的,但它對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起到了安慰作用。
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大多數(shù)人保持著樂觀,相信自己掌握著自己的人生脈絡(luò),而不會被某些意外打擊致死。
因此,網(wǎng)絡(luò)上也好、閑談中也好,常常會出現(xiàn)怪罪受害人的情況。
人們覺得,只要我不做這樣的事,只要我不是他這樣的人,我就不會遭到這種不幸。
實際上,人人都可能遭受意外,遭受不可預(yù)計和控制的外界的傷害,這個很小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
這個幾率跟你是好人或壞人關(guān)系不大。
這個結(jié)論有些反常識,可能你不太能接受。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保險公司賣保險,并不會區(qū)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它設(shè)置保費的時候,也不會說好人保費便宜點,壞人保費貴一點,并不是這樣。
保險公司掌握著大量的理賠數(shù)據(jù),它養(yǎng)著那么多精算師,專門算保費,確保自己不虧。好人還是壞人這個屬性,根本就不在精算師的考慮范圍內(nèi)。
這說明,命運對好人或壞人一視同仁。
從這樣的思路,你可以看到,有些人之所以譴責受害者,是因為他也生活在恐懼里。
他為了擺脫自己的恐懼,下意識就要去責怪受害者,這才符合他心中對這個世界公正性的假設(shè)。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83117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114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230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38020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18445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