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只是檢驗某個階段學習效果的手段,它無法決定孩子的人生。適當的焦慮是正常的,父母要接納孩子,并掌握合宜的說話技巧,助力孩子考試。
認識焦慮
焦慮是一種情緒感受,通俗的說法就是“干著急”。焦慮的孩子會有如下表現:
不想學、不會學,又必須學、越使勁效率越低,就更著急、覺得考不好的后果特別嚴重、易燃、脫發(fā)、睡不安穩(wěn)、效率降低、注意力難集中、食欲過低或者過高、莫名的身體疼痛、反復擔心一件事。
之所以會焦慮,主要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生物性成因
行為遺傳學研究領域發(fā)現,第十七對染色體上有一個叫SERT 的基因,這個基因短的人,更可能患焦慮癥。
原因二:教養(yǎng)方式的原因
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家長只要求孩子學習好,當學習成為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會產生壓力。
孩子覺得家長不可靠:在考試成績不佳的時候,用冷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忽略孩子的特點,用家長的標準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原因三:壓力事件
長時間累積起來的壓力:孩子的學習遇到瓶頸,成績長時間沒有提升。
短期內的應激事件:考試。
避免焦慮的五個方法
一、合理的期待
1. 明確底線期待:和過去的成績比較,而不是和其他孩子比較。如果底線是60分,那么61分相比60分就多了1分的驚喜。
2. 和孩子一起探討考試目的:考試是對學習成果的檢驗。如果孩子把考試當做炫耀成績和討好家長的資本,那么就需要對孩子的觀點進行糾正。
3. 重視和孩子的關系:成績高低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不要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和自己關系疏遠的成功者。
4. 家長要對孩子的成績有正確的評價:成績是學習效果的反饋,家長要通過成績發(fā)現孩子學習的不足,而不是通過成績去定義孩子。
二、接納情緒
適當的焦慮有助于成績提高,考前焦慮也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過分焦慮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了。有些家長告訴孩子自己并不在意考試的成績,以為孩子聽了就會感到輕松,其實焦慮來自孩子的內心,不會因為家長的一番話就突然消失。那么,在孩子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接納孩子的情緒,代替孩子說出感受。比如對孩子說“你是不是有點擔心?”然后問孩子“爸爸媽媽能為你做什么?”
三、適當的身體活動
運動能夠使身體分泌多巴胺,讓人有一個愉悅的心情,還能防止孩子胡思亂想。家長可以帶孩子外出做一些運動,在家里做家務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四、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說辭
不要對孩子說:
復習得怎么樣?
讓你復習你不復習,現在著急了有啥用!
啥都不要想,朝著前十名考就行了!
要對孩子說:
努力付出終會有回報
牢固的基礎是取得好成績的保證
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遠遠大于當前的結果
給孩子讀或者寫這樣的話:
考試并不能涵蓋那些讓每個人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的方方面面。
打分的老師并不知道你們當中的有些人愛唱歌,有的人畫畫很好。
有的人樂于教別的同學使用電腦軟件。
他們并不知道你是你朋友難過時的依靠,不知道你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不知道你在家里是媽媽爸爸的好幫手,是弟弟妹妹們的好玩伴。
那些優(yōu)秀的品質,并不能通過考試體現出來。在分數里,看不到你已經獨自解決了那些讓你費勁的難題,看不出你的老師因為你的熠熠生輝而感到萬分驕傲,也體現不出你是如此的獨一無二。
孩子,永遠沒有唯一的方法能“測試”出你所有的優(yōu)秀品質,而正是這些無法通過考試測試出的品質,讓你成為了你。
五、做好后勤保障
環(huán)境優(yōu)良:保持孩子臥室干凈整潔
氛圍和諧:家人之間互敬互愛、關系和諧
作息規(guī)律:讓孩子按時吃飯、睡覺
情緒穩(wěn)定:家長不把負面情緒帶回家
秩序井然:不打亂生活秩序
思考:
您的孩子考試焦慮嗎?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考前合約,劃定界限,各守本分,不越位、不失位,助力孩子。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09167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97880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7595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94269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32957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