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件事上,當別人和你不太一樣時,你最先浮現(xiàn)的想法是什么?
如果,只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可能還好 。
如果,這個人和你的關(guān)系很近,是你的愛人,你的孩子,你無話不說的朋友,
你會不會覺得特別不被理解,很失落?
會不會某個瞬間懷疑對方腦袋有問題?
納悶對方是怎樣一個腦回路?
前陣子,我把一款用了很久、好用的東西分享給要好的同事,剛巧這個同事也體驗過。
然而她和我不同的是,面對同一款產(chǎn)品,除了認可的部分,她有很多負面的感受,甚至還談到一直以來埋在心底的擔心——
擔心我因為自身的盲點看不到現(xiàn)實的問題,而影響了自己。
我當時的感覺好像一個小孩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玩的地方,興奮地跑去和要好的小伙伴分享好消息時,對方卻用同情加居高臨下的口氣對我說:“別傻了,你誤入歧途啦!”
那種為我好的同情和擔心,讓我瞬間從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tài)跌到一個很沒用、很差勁的挫敗中。
對方雖然表達的是對這個產(chǎn)品的不滿,但是我的自我價值仿佛被踩在了對方的腳下。
幸好我瞬間覺察到自己當下的不舒服,率先暫停了這個令自己不太安全的話題,沒有讓這個觀點的差異破壞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
更準確地說沒有破壞外顯的關(guān)系,但是心里面暗流涌動得實在厲害。 一方面我的自我價值受到挑戰(zhàn),另一方面我擔心自己叫停了這個話題,對方感覺被拒絕,覺得我是個“壞人”。
借由這種兩面煎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習慣掉進一個爭對錯、做法官還是當被告,想要爭輸贏的對話中。
從小到大,受身邊父母和老師的影響,經(jīng)常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全社會好孩子的標準,不時地鞭策著自己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自己是不太被接納的,從懼怕看到差距到害怕彼此有差異,渴望尋求并達到一刀切的標準,生怕犯錯違規(guī),漸漸地長出一雙輕易掃描到差異的雙眼,然后立馬掉進差異帶來的自我否定里。
時間長了,總是達不到標準的那個“壞小孩”趨利避害地練就了花樣繁多地為保護自己的童子功。 在應(yīng)試教育環(huán)境中長大的我們,很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維,比如:一個人要么是好人,不然就肯定是壞人。
因此當身邊的人但凡和我在某個方面不一樣時,覺得對方是不好的,Ta整個人都是故意和我對立的。
我們不懂得用“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局限的一面”這種思路來看待一個人。
這種思維模式會滲透到很多地方,考試好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學霸,但是考砸了就認為自己是一個學渣;
當我們在育兒方面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定義自己是一個不合格的爸爸或媽媽。 做了培訓師之后,最害怕聽到別人用批評地口氣說:
“你還是培訓師呢?!
還是咨詢師呢?!
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連身邊的關(guān)系都處理不好!”
當面對一些差異和沖突時,先壓抑自己去討好,用“以和為貴”的道德標準綁架和苛責自己。
表面上顯地很包容,很謙卑,其實是希望對方能看到我的付出和讓步,繼而做出改變。
這種麻木地“包容”,有一種虛假的味道,它掩蓋了彼此之間不同視角的價值,目的只是為了看起來友好。
這種方式拒絕采取立場,刻意回避沖突,目的是維持大家和睦相處的錯覺,其實是不肯做個真實的人。
從根本上說,這種關(guān)系上的被動是懶惰和懼怕,卻被成功地偽裝成了包容的愛。
真正的愛首先是尊重,對話時彼此尊重,意味著彼此先傾聽對方,從認識到差異,繼而產(chǎn)生新的觀點和角度。
過度重視自己和對方是否包容和圓滑,導致很多人不愿意面對彼此的差異,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事實上,情緒越被壓抑,越容易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刻,以最意想不到的強度爆發(fā)出來。
拿我自己來說,壓抑的情緒積攢到一定程度,當我看到對方還是沒有改變、甚至更加理直氣壯時,我會跳起來指責,借著指責把真實的想法講出來。
指責之后,對方很生氣,我為此自責,覺得傷到人了,自己也很委屈。
一方面不愿意面對不好的自己,一方面也不知道如何修復關(guān)系。
索性就關(guān)上心門,不再和對方談?wù)鎸嵉母惺芎托枰?,就此隔絕甚至是漸漸疏離對方來斷絕這段關(guān)系。
在婚姻治療界有一個臨床測驗,經(jīng)過連續(xù)追蹤上百對夫妻,從那些已經(jīng)離婚的和沒有離婚的夫妻中去研究性格相似和相異、吵架次數(shù)的多寡、幸福夫妻最終是否將所有問題都解決掉,用這三個問題來預(yù)測這些因素是否會導致離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三個問題的答案居然都是否定的。
有些夫妻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依然可以很恩愛;有些夫妻很少吵架,卻最終離婚。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預(yù)測離婚的指標不是兩個人的性格差異和吵架次數(shù),更不是問題最終是否解決,而是兩個人是否長期的逃避沖突,是否懂得處理差異和沖突。
可見,不愿意面對差異,并不是好事。
我的一個好朋友 W,在處理和別人的差異時也有相似的難題。
一方面很清楚對撕的熱戰(zhàn)不好,況且光是想想要當面指出和對方的差異時就已經(jīng)緊張得不行,索性退而求其次選擇逃避差異的冷戰(zhàn),用她自己的話說不能承受赤焰烽火的情緒互動,所以一旦嗅到不安的氣息就先逃離戰(zhàn)場,把自己和戰(zhàn)火隔離起來。
這些年隨著她不斷在親密之旅的課程中浸泡,不斷發(fā)展健全的真我,她發(fā)現(xiàn)在最近又一次面臨和家人的差異時,她漸漸走出了受害者心態(tài),不再怪罪對方?jīng)]有達到自己的期待,而是懂得為自己的需要來負責。
好像親手戳破了一個保護膜,去正視內(nèi)在真實卻不完美的部分,走出那個通過逃避差異和沖突來獲得完美的感覺,居然走出了一條新路,沒有毀滅反而獲得新生。
在最近這次和家人的互動中,她可以在暫時休戰(zhàn)之后,嘗試回來,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借由疏導自己的情緒,尋求并守住自己的需要,不被對方吞吃掉,也就不再害怕停留在有烽火的地方,驀然再回首,發(fā)現(xiàn)那只是稍縱即逝的煙花而已。
我最近參加了一個叫“小麥讀書會”的活動,讀到一本很特別的書。
在這本書中,持有五種不同觀點的作者將各自的研究共同擺在一張桌子上,分享自己的角度,也敞開來接受別人的評價,了解別人和自己相同和不同的部分。
書中持五種觀點的作者都是在五個不同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人物,他們能夠——
謙卑下來傾聽別人的觀點,一方面做自己,一方面允許別人做別人,
讓讀者讀得特別過癮。
從來沒有讀到過這樣的一本充滿差異的書,當中沒有太多對彼此的寒暄和稱贊,更多的是不卑不亢的刀光劍影。
書的結(jié)尾,沒有結(jié)論,沒有標準答案,就這樣大膽地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聆聽、去評價。
我很幸運能有機會讀到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這個領(lǐng)域的差異言之有物,由粗到細地看到更多角度,也讓我看到作者們面對彼此的差異,活出的真實和謙卑。
為什么受不了別人和你不一樣?
對人、對事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很正常,然而堅持整個世界應(yīng)該如你所想的一樣,拒絕生活的不同,則會加劇自己的憤怒和苦毒。
很多差異和沖突都是觀點跟角度的問題,心理疆界不清楚的人,才會逼別人跟自己有一樣的思想、喜好與感覺。
真誠型的溝通是允許自己做自己,也允許別人做別人,敢于表達自己的需要,也懂得傾聽別人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努力尋求雙贏。
從而發(fā)現(xiàn),原來別人并非和我作對,只是和我不同罷了。 在生活中穿撘衣服時我習慣黑白配,然而談到最喜歡的色彩,則是彩虹的七色光芒。
七種顏色彼此不同,互相獨立,交匯在一起時沒有哪一縷是分外搶眼的,如此漸漸過渡,卻反射出難能可貴的光芒。
在思維模式中,我們也需要脫離非黑即白的思路,比起做完美的自己,我們更愿意勇敢的做真實、不斷成長的自己。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是如此,少了整齊劃一的標準,多了各自美好的禮物,接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也接納別人就是會和自己不一樣。
如此一來,不把自己和別人當神的感覺真好。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98113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950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507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046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617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