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摧殘令張韶涵消沉了十年。
她的母親控告她吸毒,父親不斷向她索要生活費,舅舅公開控訴她不贍養(yǎng)父母。
曾經(jīng)讀過幾篇文章,說有無數(shù)父母以“愛”的名義傷害著自己的孩子們。
而張韶涵的親生父母,卻將傷害展示得明目張膽、肆無忌憚。
虎毒不食子。說的是正常的老虎。
沒有一個父母不愛孩子。說的是人格完善、情緒穩(wěn)定的父母。
有一部分父母,自己內(nèi)心本身就是尚未長大的、正在受傷的孩子;或者是長大了,但長成了那個曾傷害過Ta的、讓自己無比反感的父母。
在某些瞬間,他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活脫脫化身成了自己的父母,無法遏制。
他們帶著與母親同樣的不耐煩訓(xùn)斥著自己的孩子,也像父親一樣兇惡地暴力攻擊著他們的下一代。
育兒節(jié)目中有一個鏡頭,小女孩哭鬧著要抱媽媽,媽媽卻使勁在推她,一臉冷酷,目光充滿厭惡與反感。
而這一集,正是以小女孩的極端情緒為主題展開的。
看著屏幕上的那個小臉小身體,突然覺得,我要是她,可能會比她更抓狂!會瘋吧!
因為視力聽力和語言表達都有障礙,而媽媽,最值得她依靠和獲取支持的人,卻總是冷酷無情地用限時間的招數(shù)來訓(xùn)練她,做不到,就絮絮叨叨批評指責,接著,女兒就失控地哭鬧。
或許是因為女兒這樣的身體事實令媽媽焦慮,擔心女兒會越來越長成人群中的弱者,于是,想把女兒訓(xùn)練成干練的強者;也可能是她的焦慮太深刻,演化成了憎惡。
從她神情語氣以及身體姿勢來看,她是討厭眼前這個不爭氣不中用的孩子。
似乎不想與她有親密關(guān)系,也不愿給她一點溫暖,不管她有多需要。
恐怕沒有人能將一位媽媽的這種行為理解為“愛”。
演員陳喬恩小時候家里窮,媽媽的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只要做錯一點事就會被打。
因此,陳喬恩從小生活在恐懼中,害怕聽媽媽的聲音,長大后也常常覺得自卑。
和媽媽一起參加綜藝節(jié)目,都沒有話可說。
我的孩子同節(jié)目中的女孩一樣暴躁。
我也曾同那個媽媽一樣冷酷。
因為丈夫長期在外,實際生活中嚴重缺乏關(guān)愛,我的內(nèi)心充滿怨氣,而同時我清楚地知道他去奔忙是為了家庭能有更好的經(jīng)濟支撐,所以又責備自己太貪心,不該既要金錢又要陪伴,從道德上批判和警戒著自己。
正是這些缺乏客觀性的壓抑,積累成了強烈的慢性憤怒,它們使我不自覺地夸大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哭鬧頑皮,并偽裝成對孩子不乖巧的惱怒,徐徐釋放。
我推過他,打過他,甚至在他哭鬧不止時,邊咒罵邊狠狠地往床上摔過他。
即便那時他僅僅一兩個月大。
當用旁觀者的眼光看類似的問題時,我領(lǐng)悟了那個道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不是孩子自己長成那樣的,而是被養(yǎng)育者育成了那樣。
反思使我恐慌:我不是個稱職的媽媽。
除了喂奶,我不愿抱他。
而他恰恰愛哭,半夜又愛醒,要叼著奶頭才能入睡,稍微一動又醒,醒來就哭,得抱著吃奶,循環(huán)往復(fù),每夜鬧六七次。
因為產(chǎn)后虛弱、內(nèi)心憋悶,我把所有的氣都撒在那個小小的身體上。
他無一絲反抗之力,還要仰仗著我,讓自己存活。
從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絕對弱勢他,只能大哭。
內(nèi)心的崩潰,只能用蹬蹬小腳,揮揮小手表達吧。
長大點后,他伸著小手要我抱,我拒絕;他蹭著我的腿要抱抱,我推他。
那只推孩子的胳膊,同節(jié)目里的媽媽姿勢完全一樣:臂半彎、拳朝下。
因為這樣最有力,便于隨時向外推。
若還有可求助的人,他就轉(zhuǎn)身去投奔。
若無人,他只能站著自己哭。
我罵他,火冒三丈、歇斯底里。
噴出的二氧化碳沸騰著憎惡與狠毒。
像過去父親罵我那樣,罵我自己的孩子。
他會立刻收住哭聲,變成極力壓抑的啜泣,肩膀一聳一聳,滿臉驚恐。
這個一歲多的小人,害怕被拋棄,被他唯一能賴以生存的人拋棄。
所以我禁止他哭,他就不哭,討好我,也避免讓自己再度受傷害。
現(xiàn)在快兩歲了,他很敏感,對絕大多數(shù)人有強烈的敵意。
別人逗他,他就會開打,要么就哭,最友好的回應(yīng)是反感地哼一聲后別過頭去。
在他需要愛與呵護的時候,我吝嗇于給予。
從出生起,他所需要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
而從我這個世界上他最信賴的人身上得到的,是無數(shù)的厭惡與拒絕。
從精神需求上來講,這算是致命的傷害。
索取,會被拒絕;互動,會被傷害。這種負面情緒從出生不久就開始在他的意識里生根發(fā)芽。
所以他不信賴任何人,認為所有人的言語和身體接觸都會傷害他,就用自己所能采用的攻擊行為來做自我保護;或者,用類似于我對他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
而貫穿于日常生活里的暴躁易怒,還源于對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抓狂,以及對我的養(yǎng)育方式的延續(xù),正如我延續(xù)著父親的言行一樣。
我想,若他足夠有力,也會抓起別人重重摔下去吧!
像我對他那樣。
近年來,有幾起關(guān)于年輕媽媽打死自己孩子的報道。
觸目驚心帶來的恐懼感,淹沒了對媽媽行為進行挖掘的好奇心。
我戰(zhàn)栗著想;或許我也只差一步之遙。
指望孩子們長大以后理解父母,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吧,即便能理解,也決做不到徹底原諒。
“感激傷害了你的人”是把基本人性泯滅了的妄言。
沒有一個人會感激一沖動就割他一刀的人,即使那人提供了他無數(shù)頓佳肴。
傷害就是傷害,絕不會變成財富。
它甚至是一不小心就會要命的負性行為。
生活不易的父母們,覺察自己的攻擊性,關(guān)愛藏在自己體內(nèi)那個受過傷的小孩,以及如今被工作與家庭重壓、拖累的成人。
自身內(nèi)外整體被善待了,我們才能自發(fā)地去善待那些由我們而生的鮮活的小生命。
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活著不易。
讀完原野的故事,我不禁想起最近被曝光的“成龍向兒子道歉,自己不是合格父親”的事件。
在成龍的書中,他寫了與房祖名小時候的互動,以及因為讓兒子從小生活在恐懼和迷茫中,成龍感到深深地自責。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83075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108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9251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036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726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