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假期,最火爆的電影非《我的姐姐》莫屬。
昨天我也去看了,確實非常感人。
影片講述了一個二胎家庭里,父母車禍雙亡后,一對姐弟的故事。
張子楓飾演的姐姐安然從小吃了太多苦,父母為了生二胎將她寄養(yǎng)在姑媽家,被表哥欺負,被姑父偷看洗澡,父母讓她裝瘸,甚至還有想要把她弄成殘疾人的暗示。
重男輕女的爸爸討厭安然,經(jīng)常打她,還篡改了她的畢業(yè)志愿,粉碎了她去北京的夢想,并在她讀大學期間生下了二胎弟弟。
弟弟出生后,爸爸對他真是百般寵溺,他要什么給什么,會給他做美味的紅燒肉,還會在家里擺滿“他們”一家三口的寫真。
在這個家里,安然仿佛是一個“透明”的孩子。
面對這個只見過幾次面的弟弟,安然打從心底親近不起來。
然而,就在安然大學畢業(yè)不久,父母出了意外了,把6歲的弟弟留給了她。
安然的心里,自然是恨的。
她不要養(yǎng)這個弟弟,倔強的她執(zhí)意要賣房,把弟弟送人,然后自己考研去北京。
弟弟呢,雖然剛剛 6 歲,卻認準姐姐是他最親的人,無論姐姐怎么冷臉,都不愿跟她分開。
同樣的家庭,姐弟性格涇渭分明,對待親情,也是完全相反的態(tài)度。
與安然不同,是電影里的另一個角色,朱媛媛扮演的安然姑媽。
她一輩子為弟弟的生活付出,是典型的扶弟魔。從未反抗過,甚至甘之若飴,還要用自己生存準則來指導侄女的人生:
弟弟讀中專時,她拿到了大學俄語系的錄取通知書。因為家里只能讀一個,她放棄了。
后來,她準備去俄羅斯做生意,恰逢弟媳懷孕,為了照顧弟媳,又被老母親叫回去。
弟弟重男輕女,為了生二胎,把女兒拋給自己姐姐養(yǎng),她也認了。
當姑姑眼含淚水,說出那句:“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時,影院里,坐在我旁邊很多同為姐姐的人,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你是姐姐,就該讓著弟弟妹妹”,二胎家庭中多么常見的一句話,卻成了無數(shù)姐姐的人生枷鎖。
或許在父母心里,不管是一胎還是二胎,都是自己的孩子。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先出生的姐姐,總是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總是被寄予保護弟弟妹妹的期望。
就因為成了姐姐,原本屬于她無憂無慮的童年,就要從很小去學會照顧另一個弟弟的心情。
可我們忘了,姐姐一生下來并不是姐姐,是因為弟弟的出生,才被迫做出犧牲。
這部影片折射更多的,是二胎家庭里不同的養(yǎng)育方式,帶給孩子的不同性格和人生選擇。
我覺得從育兒的角度觀看這部電影,對每個二胎父母都有著很大的啟發(fā)。
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雖然從小到大,我爸媽一直標榜對我們姐弟一視同仁,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
我跟姐姐讀書特別努力,日常生活中不是在寫作業(yè)就是在看書,而我爸卻總說:“你們倆一個去洗碗,一個去洗衣服,就知道看書看書,家里這么多活不知道幫忙干!”
說完這句話,我爸轉臉對正在玩玩具的弟弟說:“你也別玩了,趕緊寫作業(yè)去!”可是弟弟就跟耳朵聾了一樣,因為他根本就不想學習。
表面上看,父母在吃穿用度上對我們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但是每次我們跟弟弟鬧矛盾爭吵的時候,爸爸總會說:“你們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長大以后要多幫幫他,他還小。”
每一次我聽到爸爸這樣說,就會忍不住反駁他:“憑什么總要讓著弟弟?做姐姐就這么倒霉嗎?”
爸爸總會瞪著我說:“這個家將來要指望弟弟撐起來的,你們不幫他誰幫他?再這么犟嘴,小心挨揍!”我只能低頭沉默,心里卻覺得特別委屈。
我跟姐姐從小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我們一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學校,現(xiàn)在工作和生活都還算不錯。
而弟弟一直活在爸爸的羽翼下,什么事情都指望爸爸幫他解決,掙不到錢就找爸爸要?,F(xiàn)在結了婚有了孩子,還問爸爸要錢,典型的“啃老族”。
我跟姐姐都勸父母不要為弟弟百般操勞,該享享清福了,他30多歲了就應該學會承擔責任,可是爸爸還像年輕時那么倔強:“誰讓你們做姐姐的不幫襯他呢?”
父母一味地指望姐姐讓著弟弟,不但讓弟弟對姐姐和父母有了依賴,更容易讓姐姐心生不平,親情更是無從談起。
不過,好在年輕一代的父母們觀念也在更新,知道姐姐雖然年齡大一點,但是同樣需要父母的愛。
比如田亮和葉一茜的做法就值得稱贊。
田亮曾在節(jié)目中說,姐弟倆一起玩,弟弟發(fā)現(xiàn)吃虧了,就假裝摔倒和假哭。奶奶和外婆立馬質問姐姐森碟,森碟委屈地說:“不是我推的,是他自己摔倒的。”
森碟的心里一定是非常難過的,田亮便跟森碟說:“你是爸爸的幫手,你要帶好弟弟,你們倆是一個整體,要成為伙伴,而不是爭寵的對立面。”
田亮不僅沒有指責森碟,反倒是給了森碟引導弟弟的權利,這樣姐姐才會發(fā)自內心地去照顧弟弟,姐弟倆的關系才會越處越好。
田亮還在微博上發(fā)了一張森碟帶著弟弟騎玩具車的照片,配文說:等你長大,等你長高,也要站在姐姐的前面,勇敢保護她。
姐姐年齡雖然大一點,但是她畢竟是女生;弟弟年齡小,但是弟弟是男子漢。
父母要從小教育弟弟學會保護姐姐,才會激發(fā)出他的勇敢和責任感。
姐姐和弟弟是這個世界上血緣關系最近的兩個人,父母最大的期待是姐姐呵護弟弟,弟弟保護姐姐,這才是二胎家庭正確的打開方式。
那么作為新手父母,究竟該如何平衡二胎之間的愛呢?
首先,多賦予姐姐權利,幫她樹立老大的地位。
姐姐在我心中的地位,肯定不會因為弟弟長大而被取代。
反而,作為父母應該賦予姐姐權利,讓她更有參與感。也要讓弟弟明白,姐姐是老大,而他是老小、長幼有序的道理。
當然,權利和責任是并存的。
父母可以故意制造一些不在家的機會,讓姐姐單獨照顧弟弟。姐姐是老大,有權利之后也要干活。
弟弟年齡小干不了活,享受了姐姐的照顧,也得聽姐姐的話,聽從姐姐的安排。
時間久了,兩個人就可以更容易擺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父母不當裁判,只對事不對人
孩子之間的爭吵和各種沖突,父母最好先不要參與其中,并進行“誰對誰錯的評判”。
其實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沖突、爭吵中,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和相處,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處理能力。
如果需要父母介入時,一定要注意不要逼大讓小,先通情再達理,只對事不對人。
第三,避免競爭和比較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千萬不要把兩個孩子去作比較。
不會有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孩子都會渴望來自父母的肯定和好的評價。拿姐姐和弟弟比來比去,其實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打擊和否定。
久而久之,可能兩個孩子離父母的距離都會越來越遠。
關于二胎之間的矛盾,只要父母不袒護弟弟,一味讓姐姐讓著弟弟。而很多時候,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其實,時間久了,孩子能找到他們之間相處的平衡。
姐姐年齡再大,長得再高,不也是一個孩子?姐姐也是第一次當姐姐,父母要拎得清,家庭才會幸福。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3351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492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1026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70295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513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