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作者:李侖 2021-02-25 11:35:49 心理百科

接納的內部工作邏輯的核心是我,我又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板書圖上面最左邊的部分叫生物我,就是軀體的我、動物性的我,比如胳膊、大腿、內臟、大腦各個器官以及跟這些器官有關的一些功能,比如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植物性神經功能、生殖、泌尿等。再往上的部分叫家庭我:我們每個人都出生在家庭中,所以在家庭中有一個我。當然,這個家庭我背后還有一個家族我。

再往上的部分叫社會我,從我們上幼兒園就開始參與社會服務——當然是公費幼兒園,因為幼兒園本質上也是社會服務的一部分。社會為人提供服務,相當于國家體制或者福利系統(tǒng)為人提供服務。然后是哲學及靈性我,從這里開始有哲思,有反思系統(tǒng),有一些對自己的靈光一閃、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包括對藝術的追求以及被藝術熏陶的過程。上面最右邊的部分是欲望我。欲望這個詞很有意思,它高于理想和愿望,同時包含理想和愿望,所以叫欲望我。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本圖片版權歸李侖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按照接納的工作視角,我的核心的概念分為五個部分:生物我、家庭我、社會我、哲學及靈性我和欲望我。

第一個是生物我。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屬性,比如性別、長相(有的女孩子有酒窩,有的男孩子是國字臉)、高矮胖瘦,而要完成對生物我的接納就涉及角色適應的問題。再比如,長得很高的人可能會從事一些很高的人比較擅長的事情,像打籃球等,而個子矮的人可能會發(fā)展一些跟矮個子相關的興趣愛好或者智慧系統(tǒng)。

所以從生物我來看,人接納自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首先要發(fā)現自己的角色屬性——無論個體的角色屬性是什么,總是可以找到跟他一樣的人,總是可以歸到某個類別,哪怕是一些有先天缺陷的人也可以找到同伴。找到角色屬性之后就要發(fā)展對它的適應,比如對自己身體的揚長避短,就是角色適應的過程。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第二個是家庭我。每個人都是帶著家庭賦予的角色使命來到世界上的。我講過一對夫妻的案例,妻子不孕,所以丈夫在單位里經常被人調侃,回家后就朝妻子發(fā)脾氣說,如果幾年之內再不懷孕就不過了。妻子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后來她懷孕了,孩子一出生就穿了一個馬甲——拯救者。如果這個孩子不出生,他們的婚姻就會岌岌可危,而孩子出生之后他們的婚姻就被挽救了。

再比如,夫妻雙方沒有要小孩之前關系很沉悶,有了小孩之后,夫妻關系又恢復或者發(fā)展了一些活力,所以這個孩子也穿了一個叫活力提供者的馬甲,即提供活力、提供希望的馬甲。再舉一個截然相反的案例:有的夫妻每年都出去旅游,二人世界過得非常幸福開心,沒打算要孩子,但突然不小心懷了孩子,又不忍心流產,就把孩子生了下來。所以,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有第三者的感覺,他實際上穿了一個叫第三者的馬甲。

我們都是穿著馬甲來到世界上的: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要承接媽媽的焦慮,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要承接爸爸的高期待,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要承接爺爺奶奶傳宗接代的愿望,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要承接外公外婆對性別的嫌棄。所以在家庭我這個部分,每個人都會被家庭或者家族賦予潛意識的使命,無論我們在理智層面有沒有發(fā)現這個使命,對這個使命是愛是恨,內心總是會有一些認同。

因此,在家庭我這個部分發(fā)展接納,就是要發(fā)展對角色使命的認同,然后去超越這個角色。很多人做心理咨詢或者參加團體治療后再去發(fā)展人際關系,就會逐漸明白他和養(yǎng)育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也會逐漸明白在家庭里他究竟被賦予了什么使命,或者說穿了什么樣的馬甲來到世界上。當領悟這個部分之后,他就想去超越。不過,如果沒有經歷完全認同的過程,就不會有超越的過程,為什么這么說?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比如上面說的夫妻關系非常甜蜜,兩個人處在共生、封閉的自戀系統(tǒng),然后不小心有了孩子,那么這個孩子就是第三者。父母雖然會在理智層面愛和照顧這個孩子,可是,當這個孩子目睹父母單獨在一起比跟自己相處更恩愛、更陶醉、更有快感時,內心就會有一個感覺:父母單獨相處更開心更滿足,而父母跟自己相處沒有那么開心和滿足。這時,孩子就會隱隱覺得不對勁,覺得自己并不是這個家里同樣重要的一員,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家里的位置,于是處于二元與三角的分裂狀態(tài):爸爸-媽媽-孩子是三角狀態(tài),但他們單獨在一起時卻處于完全共生的二元狀態(tài),所以孩子有一種找不到自己第三角的位置的感覺。

這種感覺會在他的生活中持續(xù)很多年,當他開始發(fā)展社會角色,在親密關系里發(fā)展主體角色的時候,總是會待在第三者的位置:就是在那里,但不被需要,有時會讓人覺得多余。如果做心理咨詢或團體治療,有朝一日他會發(fā)現自己在第三者的位置,比如他總是插足別人的婚姻,在親密關系里有一種找不到自己正室的角色的感覺,或者總是做一些與他的能力不匹配的邊角料的工作,感到懷才不遇。

僅僅發(fā)現這一點是不夠的,他還要深刻地理解他的父母身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即他父母共生的二元關系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因為他們背后都有一些家庭動力:也許父親在兒時父母就離異了,也許母親在兒時父母就因社會運動兩地分居很多年,所以他們在結婚之前就經常目睹自己的父母離多聚少,因此發(fā)展出了補償機制——把自己的婚姻搞得密不透風。這里面有很多情感性的淤積和宣泄。

當他能夠基于自己的成長過程深刻地理解這個角色發(fā)展的歷史性動力后,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為什么不能從父母的二元關系里分裂出一個三角,才能產生真正深刻的認同。也就是說,他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為什么會把他安放在第三者的角色里。這時,他對這個角色的感覺不再是沒有理解的排斥——所謂的恨。如果是沒有理解的排斥,他是沒辦法超越這個角色的。只有完成對這個角色動力原因的真正理解,他才能認同這個角色:我同意我的父母這樣對我,然后他就超越了這個角色。就像我之前說的,你不可能跟你不理解的東西分開,如果你想離開一個東西,一定要很深入地理解它。這就是家庭我這個角色使命到角色認同的接納過程。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第三個是社會我。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幼兒園對孩子有要求;一個人進入職場或者參軍,公司或者軍隊對員工或士兵有要求;社會對每一個進入社會和組織的人都是有要求的,所以每個人都要發(fā)展對角色要求的適應。第一步,理解這個角色要求;第二步,發(fā)展與這個角色要求適應的面貌或者狀態(tài),這樣就完成了社會化,完成了社會角色的進入和功能的發(fā)展,就是發(fā)展一些功能符合社會要求,完成社會角色的過渡。有了角色要求,再完成角色適應,這就是社會我的接納過程。

不過,很難在青少年身上發(fā)現這一點,因為青少年對社會性的角色要求不太清楚,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進入社會場域開始理解角色要求的時候,養(yǎng)育者并沒有很好地幫他完成過渡,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比如,一個孩子跟家人打交道時所使用的邊界系統(tǒng)、意志系統(tǒng)——我想要什么或我不想要什么、情緒管理系統(tǒng),跟他進入社會后所使用的邊界系統(tǒng)、意志系統(tǒng)、情緒管理系統(tǒng)的整體參數是不一樣的。

很顯然,很多孩子從家庭來到幼兒園和學校后,就要重新升級他的邊界系統(tǒng)、意志系統(tǒng)和情緒管理系統(tǒng)這幾個比較核心的系統(tǒng)。但是,很多孩子其實缺乏這方面的訓練,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父母會在寒暑假把孩子送到夏令營、冬令營。很多孩子來到夏令營、冬令營這種臨時的社會性組織后,邊界系統(tǒng)、意志的適應性、情緒管理方式都會受到挫敗,這時他就要去學習怎么應對這個挫敗。被挫敗以及學習應對挫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決策適應的過程。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坦白說,中國的教育體制對孩子的角色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還要有很好的學習能力,至少要有很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這對兒童或青少年而言是很大的挑戰(zhàn)。為什么這樣說呢?有很多原因。我簡單地舉一個: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多元,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不同的家庭文化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信念系統(tǒng)和道德符號系統(tǒng),而不同的家庭文化養(yǎng)出來的孩子到學校后,卻被統(tǒng)一在同一個角色要求里,如此一來,這些孩子就要顛覆掉在自己家里形成的系統(tǒng)去適應學校的系統(tǒng),這對孩子而言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文明的雙刃劍:一方面它有更多的包容性、空間性,可以讓每一個家庭發(fā)展自己不同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對人的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跨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實際上是一個悖論。

在心理咨詢中,用藝術治療讓青少年感到咨詢關系很牢固、很安全,同時又充滿樂趣、很好玩之后——青少年對好玩非??粗?,也就是建立有趣的、有活性的資訪關系后,下一步就要跟他們討論他的角色要求和角色適應。對很多厭學或者不能去上學的孩子,我們基本的工作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不僅是對青少年,社會對成年人也有角色要求。比如疫情期間,國家要求大家要戴口罩、積極洗手等,就是社會臨時提出的一些角色要求,而我們就要去適應。社會性的角色要求有固定的,比如對學生、老師、警察以及各行各業(yè)的要求;也有臨時的,比如抗疫期間的一些角色要求。所以,人跟社會打交道是不容易的。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第四個是哲學及靈性我。在這個部分,接納比較困難的是首先要做哲學及靈性反思,或者去關注自己身上靈性部分的時候會產生角色分裂的體驗。比如,魯迅先生說人生糊涂識字起,就是說從認字開始就變糊涂了,不認字不變糊涂,那認字代表什么呢?代表你進入了一個哲學符號系統(tǒng),文字就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文字背后包含很多文化和價值的動因,這就跟哲學沾邊了。所以這時候人就開始變糊涂,而這個糊涂實際上是一個分裂。

這個文化這樣說,那個文化那樣說,不同的文化理念有時是截然沖突的。比如有人學大乘佛學,大乘佛學的基本精神就是緣起緣滅,一切皆幻象,這很顛覆人的現實功能:我爸爸媽媽是幻象嗎?我和我太太生活很多年,跟她有很深的情感,難道這也是幻象嗎?我愛我的工作也愛錢,難道這也是幻象嗎?這種角色分裂的感覺在哲學及靈性我探索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想做到哲學及靈性我的接納,必須進行角色整合,就是既支持自己真實的體驗,也支持自己在哲學及靈性中的體驗,并且試著把這些不同的體驗整合在一個自己身上。

就哲學而言,有人喜歡悲劇哲學,有人喜歡喜劇哲學,有人喜歡尼采那種熱血沸騰的哲學,有人喜歡羅素那種冷靜的哲學,而這些不同的分裂的感覺,都可以在一個思考的線索里進行整合,而一旦從這些分裂的感覺里來到整合的過程,實際上就完成了接納的過程。按照樸素的辯證主義哲學來講,事物都是矛盾的發(fā)展的,就是分裂一段時間整合一段時間,整合到一定程度再分裂再整合,一直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

第五個是欲望我。欲望我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叫角色禁忌。比如,進入婚姻就要保持忠貞——無論是身體的還是精神的,中國臺灣有通奸罪,如果出軌可以判刑,這就是禁忌。另一部分叫角色沖動。這就很微妙了:究竟是角色禁忌造就了角色沖動,還是角色沖動催生了角色禁忌?誰是雞誰是蛋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清楚的:禁忌與沖動這兩股力量反復拔河后找到某種平衡,就達到了接納的感覺。

不過,這種平衡是變化的不穩(wěn)定的。比如,3歲的小朋友什么都想要,覺得天底下的東西都是他的,他有這個沖動,但禁忌就是不能拿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即使拿也要經過允許;18歲時,他有一個改變世界、跟他認為最美的異性或同性融為一體的沖動,但禁忌就是要負責任,要有戀愛的過程,要跟對方有可以談論的未來,才能在關系里緩和地釋放這個沖動。這就是欲望我的部分。當然,欲望我還有一部分是關于社會空間里面的野心、占有、權力、金錢等這些的。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接納

以上內容是板書圖上面的部分,也就是接納的內部工作邏輯,即生物我、家庭我、社會我、哲學及靈性我和欲望我的接納過程:屬性-適應、使命-認同、要求-適應、分裂-整合和禁忌-沖動。一個人要完成全部五個維度的接納過程,就需要動力,我們稱之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對支持的利用度(見板書圖下面的部分)。第一個叫客觀支持,比如給你接受教育的權利、醫(yī)療保障、公民權、選舉權,這些都是社會對人的客觀支持;比如父母定時給出生的小孩喂奶換尿片洗澡也是客觀支持。這些支持會直接作用在個體的身體、心理、精神面貌或者身份上。

第二個叫主觀支持,比如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可以兩個小時喂一次奶,也可以一個小時喂一次奶;尿片可以隔幾個小時換一次,也可以換得更勤——如果換得更勤,就從客觀支持嬰兒的存活變成了更有心更有密度的主觀支持。再比如疫情期間為了防疫需要,不準上班,不準上學,這叫客觀支持,后來成人世界的很多單位都復工了,但很多幼兒園、小學卻沒有開學,這個叫主觀支持。第三個叫對支持的利用度,比如有的孩子對受教育的權利非??粗兀械暮⒆記]有那么看重甚至反對;有的孩子對別人對他的關愛吸收得很多,有的孩子則完全逆反或者抗拒。

無論是客觀支持、主觀支持還是對支持的利用度,作為主體的我所吸收的都是三個重要的維度:第一個,使個體相信被愛的信息,就是他能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這是一個整體的信息流動系統(tǒng);第二個,使個體相信有尊嚴和價值的信息,就是他能感覺到自己是有尊嚴有價值的;在前二類信息的不斷刺激下就有了第三個,使個體相信團體中的一名的信息,就是他能感覺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

無論是個體支持、集體支持還是社會支持,重要的維度就是被愛、有尊嚴有價值、歸屬感。有了這三個緯度的流動,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對支持的利用度進入我這個主體之后,我才有動力和勁頭去發(fā)展生物我、家庭我、社會我、哲學及靈性我和欲望我的接納過程,這就是接納的內部工作邏輯和外部動力來源。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樹洞戀母情結依賴型人格障礙分院測試人際關系智力測試綠帽癖正念叛逆期焦慮癥思維反芻心理測試心理咨詢存在主義愛情挽回焦慮弗洛伊德社交恐懼癥智商安全感反社會型人格障礙EPDS源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