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相遇了,甲對乙說:“你不值得信任“。那么,這個到底是誰心理有問題呢?
心理咨詢師是一個很有趣的職業(yè)。
總能在生命的拐角處,發(fā)現(xiàn)一絲關(guān)于人性的思考。
今早遇到個求助者,找我做咨詢。然而要咨詢的時候,她卻拒絕了。問到根本原因,答案是不信任我。于是,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咨詢了。
我當然理解她的感受,萍水相逢,彼此不了解,這很正常。沒有信任感也很正常。
這讓我想到了,曾經(jīng)我給一個朋友,講過的例子:
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相遇,其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你應(yīng)該不值得信任“。那么,這個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很顯然,理智的人,心中應(yīng)該都有了明確的答案。因為道理很簡單:
縱然兩個人無任何交集,但出于自我心理防御機制,的確有充分理由,不相信另一個人。但要明白的是,畢竟,兩個人毫無交集可言,直接下這樣的論斷,是否非常草率、武斷?
況且,即便是心里防御機制,也是你的心里防御機制,與他人無關(guān)。
因此,又落到我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上:正常的,未必是正確的。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推敲。比如:為何會輕易下這樣的論斷?
歸根結(jié)底,其實還是自己的人格問題。
因為很簡單:一個人之所以會產(chǎn)生某種看法,某種視角,不過是因為在他過往的經(jīng)歷中,受到過傷害或挫折。以此便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看問題視角。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這么回事。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在于,在他整個的人格塑造過程中,這樣的偏執(zhí)、多疑、自私型人格,將會給他以后的人生,帶來重重磨難,將自己囚禁在,自己塑造的人格牢籠中,悲涼地生活。
你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走過你的人生。
拒絕接受治療的這個求助者說,之所以拒絕咨詢,還有一個另外的原因是: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問題。
因此,講到這里,求助者的人格基礎(chǔ),我們基本已經(jīng)了然于胸了。
說到底,
你是誰,你便會遇到誰。
你怎樣,你的世界,便怎樣。
這讓我想到了唯心主義哲學中,佛教六祖惠能說的一句話: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本來什么都沒有,你偏偏認為有,那么其實就是你的問題。
關(guān)于是非
說到這,我想到了一個話題:備胎。
”你備胎無數(shù),你感情不斷,并不是因為你迷人,而是因為你,廉價又百搭?!?/p>
話說的有點粗糙,但里面的道理,確實是存在的。因為做是非之事的人,必定是是非之人。
喜歡傳播是非的人,本身必就是是非之人。
因此,說到這,也順帶著教大家一個識人、做人的道理:
傳是非之事,必定是是非之人。因此,如果不想某一天,自己被人傳是非之事,那么,請不要傳人是非、做是非之人。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01424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83546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9010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249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253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