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一個人的時候容易孤獨,一群人的時候容易惶恐?而開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jié)點,就像到了一個不受我們自己控制的拋物點,把人從一個相對自我為中心的暑期狀態(tài)拋到一個需要面對各種外界刺激的被動開放態(tài)。我們需要開始面對舍友、老師,各種開學活動和新的課業(yè)任務(wù)。
在這個狀態(tài)里,我們一邊后悔著暑期怎么稀里糊涂地就過去了,一邊又膽怯著在即將到來的挑戰(zhàn)中,自己會不會表現(xiàn)不好。無論是后悔還是膽怯,似乎都有一個懷疑的聲音在對你說:“我是不是不夠好”。而開學恐懼,恐懼的就是這種渺小的自我感。當置身于同輩比較的洪流中,自我評價的聲音像萬箭齊發(fā)一樣襲來,想躲,但是開學就是開學了,躲是躲不及了。
這種渺小的自我感,歸根結(jié)底,源于我們的頭腦總愛不斷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好壞評價:“我這樣做是不是得體?”,“跟同學比較,我表現(xiàn)得怎么樣?”,“我是一個不夠……(填上你頭腦中慣常出現(xiàn)的指向自己的負性念頭)的人”……我們每天頭腦里出現(xiàn)的念頭不計其數(shù),而評判性的念頭占了大多數(shù)。
太依附于頭腦給出的這些自我評價,我們的自我感就比較容易受到威脅。為什么呢?
評價性的念頭容易讓人下結(jié)論。比如只是一次跟同學溝通不暢,一個結(jié)論性的評價很容易就跳到你的腦子里:“我是一個不擅長交際的人”,然后一個更被放大的結(jié)論也可能隨之侵擾你:“我是個失敗者”。這個時候,“我”就像一個被定義的概念一樣,不盡人意的單次表現(xiàn)不斷給整個自我下定義。
有人會說,我也有很多好的單次表現(xiàn),為什么我的自我感沒有被這些“好事”定義下來呢?這源于我的大腦更傾向于記住發(fā)生過的糟糕的事情。這可能和進化有關(guān),人類必須學會記住教訓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帶來的不利一面是我們常常把發(fā)生過的好事忘記了。這也是為什么積極心理學會倡導我們每天花一點時間去記錄發(fā)生過的讓自己快樂或者感恩的事情,這樣能夠強化這些事情本應(yīng)有的占據(jù)的記憶空間的比例。有些美好的風景不是我們沒有路過過,只是比糟心的事情更容易被遺落在角落里罷了。
負性的評價性念頭非常普遍,可為什么別人看起來常常是云淡風輕,自信滿滿,就自己挫挫的呢?其實,習慣用自己內(nèi)心的糾結(jié)跟別人外在的得體做比較,這是很多人自我感覺不好的原因。
所以,開學恐懼并不是你獨有的體驗,它甚至和我們大腦慣用的工作模式相關(guān)。要改變負性的自我評價對自己的侵擾,你需要區(qū)分和利用大腦的三種功能:
我們的大腦有三種功能,一種是體驗功能,主要作用是體驗到我們眼耳鼻身意帶來的各種身體和情緒感覺,比如食堂飯菜的香氣飄來讓我們肚子更餓了,這是體驗功能;
第二種是思考功能,主要作用是總結(jié)、評價、推理、判斷,前面講的評價性念頭就是此功能的產(chǎn)物,比如你在課堂上正在幻想一碗香噴噴的鹵肉飯,一個念頭飄過來說:就知道吃!你就是個廢柴吃貨!呃~這就是思考功能啟動了。
第三種是觀察功能,比如當我說“鹵肉飯”的時候,觀察一下你的頭腦中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什么顏色,什么氣味,你的味蕾有什么感覺,集中注意力在你頭腦出現(xiàn)的畫面上,去仔細觀察它,然后意識到你正在觀察。重點是意識到你自己在觀察。這就是我說的觀察功能了。
當我們思考功能用太多,另外兩個功能用太少,就比較容易陷在評價性念頭里,就會對生活中的直接體驗不敏感,也更難從觀察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在這三個功能中,觀察功能是我們常常忽視掉的,最少自覺運用的功能。所以下面將重點說說觀察功能到底是什么,以及怎么啟動它。
當你去觀察一個事物,包括任何一種內(nèi)心體驗的時候,注意到自己在觀察,同時問問自己:是誰在觀察?你就有可能捕捉到這種“觀察者”的視角,它跟“思考者”非常不一樣,這個我不做評判,不下結(jié)論,只是去注意發(fā)生了什么,并且承載發(fā)生的一切。
這有點像天空的感覺,我們所有的內(nèi)心體驗,包括念頭、感覺、畫面就如同天氣。天氣一直在變化,而天空只負責提供空間。這個觀察的“我”處在一種退后的位置,只是在看。無論天氣多么惡劣,暴風雨多么猛烈,或者是太陽多么毒辣,天空都毫發(fā)無損,且無論天氣隨著時間流逝如何風云變幻,天空始終在那里。也就是說,從小到大,無論你經(jīng)歷過什么,無論身心內(nèi)外如何變遷,有一種自我感是連續(xù)的,就是那個在觀察的“你”始終在那里,這個所謂“觀察者”就是你自我意識的空間。
現(xiàn)在請你閉上眼睛,用20s去回憶一個你經(jīng)歷過的讓你感到非常驕傲,自信、快樂的成功事件。比如知道高考分數(shù)的那一刻,或許是某個競賽獲獎的瞬間,或者任何讓你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請回憶一下當時的畫面,注意一下,你在哪里?身邊都有誰?當時你的發(fā)型是什么樣子?注意一下你當時身體的感覺,你在做什么動作?注意一下,那個時刻頭腦里在想些什么?觀察一下,你當時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樣子?觀察然后,請問自己這個問題“是誰在觀察?”觀察發(fā)生了什么,并注意到自己在觀察,給自己一點時間……(現(xiàn)在就做這個練習20s,然后睜開眼睛,繼續(xù)往下讀。)
好的,現(xiàn)在請再用20s去回憶一個你經(jīng)歷過的讓你感到受挫,沮喪、難過的所謂失敗的事件。比如某門考試沒有考好,或許是被某個項目或者某個人拒絕的瞬間,或者任何讓你感到挫敗的事情。請回憶一下當時的畫面,注意一下,你在哪里?當時穿著什么樣的衣服?注意一下,當知道事情不盡人意的時候,當時你頭腦里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想法?對自己有什么評價?觀察一下,你當時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樣子?身體有什么樣的感受?去觀察,然后,請問自己這個問題“是誰在觀察?”,觀察發(fā)生了什么,并注意到自己在觀察,給自己一點時間……(同樣地,現(xiàn)在就做這個練習20s,然后睜開眼睛,繼續(xù)往下讀。)
上面你回憶的是感受完全相反的兩件事情,一個是成功事件,一個是挫敗事件,但有一個同樣的你在觀察,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那片天空”,一個無垠的“自我意識的空間”。
當我們能夠多多調(diào)動頭腦的觀察功能,就能夠體驗到一種超越評價性念頭的自我感,無論我們的外在表現(xiàn)什么樣,無論是所謂的成功還是失敗,這個“觀察的我”永遠穩(wěn)定地在那里,跟這個“”觀察的我”去鏈接,很多人能夠漸漸體會到那種“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母杏X,“我很好”亦或“”我很糟”都漸漸能夠作為一種外化出來的自我感受,作為一個對象,被我去觀察,而不再是我本身。
在開學的“特困“”時期,鏈接觀察者的視角,帶著大腦的觀察功能,調(diào)動體驗功能,去主動體驗開學的各種感受,用平常心去看待撲面而來的各種評價性的聲音,正?;u價功能,相信你的這次開學會有點不一樣哦。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9949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4422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53089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050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368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