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潛意識沒有方向的人容易走上極端
作者:李松蔚 2020-03-04 19:40:03 心理百科

像我這個歲數的人,很多可能都跟我一樣,一般不太敢在公共空間里討論流量明星。至少我有這種顧慮,就是覺得危險,容易招來極端情緒。

一般的影視作品、歌曲,喜歡就說喜歡,不喜歡就說不喜歡。但如果有流量明星的存在,最好什么都不說。哪怕是贊美,都怕自己一句話沒贊到點子上,觸犯了什么忌諱。輕則被罵,重則惹來現實中的麻煩。這不是在針對哪個偶像,或者哪個粉絲個人,就是一種概括的印象。覺得對方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又有組織,又有能量,對外還常常表現出攻擊性。能不接觸盡量還是不接觸。

最近發(fā)生了肖戰(zhàn)粉絲事件,我想說說走極端。

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一開始是一個作品冒犯了肖戰(zhàn)粉絲,一來二去,戰(zhàn)火燒到了發(fā)表作品的平臺。肖戰(zhàn)粉絲舉報平臺,導致平臺被封,引發(fā)了眾怒。憤怒的出口是集體抵制肖戰(zhàn)代言的品牌——這對肖戰(zhàn)的商業(yè)價值來說是有力的打擊,抵制者希望以此懲戒肖戰(zhàn)的粉絲,也威懾「舉報」的行為。

在這個盡量中立的描述里,你可以看到,情緒和行為方式都在不斷地升級。就好像在嘈雜的房間里相互喊話,兩邊都必須不斷加大音量。升級到最后,只剩下最大化的傷害,也就是你死我活。事實上,已經有人開始了自殺嘗試,好在救下來了。

潛意識沒有方向的人容易走上極端

事情發(fā)展到這么慘烈的程度,大家就發(fā)現不對了。在這之前,很多人沒有認識到「極端」的嚴重性。狂熱的愛,不允許有雜質的愛,就是走極端,雖然它看上去是正面無害的。當你發(fā)現有人特別狂熱地擁護一件事,無論這件事本身好不好,這個狀態(tài)都值得警惕。曾奇峰老師說過一句話:潛意識對「方向」沒有反應,只對「濃度」有反應。也就是說,極端的愛,跟極端的恨一樣可怕。

父母對孩子的愛,已經夠純粹了吧?放大點看,里面也有恨,有埋怨,有嫉妒。要允許這些雜質的存在。疫情期間一家人長期相處,做父母的容易倦怠,負面情緒越攢越多,會跟人抱怨幾句家里的小神獸。這是一種健康的發(fā)泄,也無損于父母之愛。恰恰因為我們承認了愛中有恨,才會更長久。

如果環(huán)境不允許父母有怨言:「當父母的怎么可以這樣說孩子?做個人吧!」父母就只好閉嘴,這些怨恨就看不到了。看上去家庭仿佛更和睦了,愛得更濃烈了,但那些負面的感受去了哪里?它們仍然存在,并且持續(xù)積累,這更可怕。這就是為什么說「濃度」與方向無關。越純粹的愛,背后壓抑的不滿就越多。就像一口高壓鍋,只加壓不釋放,那么一旦有釋放的一刻,能量就很驚人。

同樣的道理,飯圈不允許對偶像有批評,一聽到負面言論就群起而攻之,看上去是一種純粹的愛,其實是幫偶像把惡感給「儲蓄」起來了,隱藏到了看不見的地方,輕易不讓釋放出來。藏得越深,反噬就越強,就只能用更極端的辦法鎮(zhèn)壓。

遇到太極端的愛,最好躲遠一點。

允許負面的,相反的事物存在,正面事物會更長遠地發(fā)展。中國人對這樣的思維并不陌生。我們從小受辯證法的教育,這是辯證法的規(guī)律,叫對立統(tǒng)一。有壞才有好,有恨才有愛。有輸的痛苦,就有贏的喜悅。有懷疑,才會有堅定。嘗試過不喜歡,才知道喜歡。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

走極端的人,有很多是環(huán)境使然,環(huán)境中沒有其他選項,也從來沒想過還有其他選項,只有一條路走到黑。我做咨詢的時候接觸過飯圈小孩,和家人一起來的。蔫蔫的,她的生活中沒有任何高興的事,只有偶像這一個地方是美好的。所以,特別容不得別人觸碰。可能因為我做家庭咨詢的緣故,我覺得這種狀態(tài)是跟家庭,跟更大的環(huán)境有關的。

那個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北京打工。她輾轉在幾個親戚家,每天灰溜溜的,不喜歡學習,沒有朋友,唯一的狗都被送了人。有點像《狗十三》里那個女孩,從來都不被看到。電影里的女孩還能參加一下物理競賽,這個小孩只會看電視玩手機,模仿電視臺詞說周圍人聽不懂的話,自己就是在夾縫中生存的狀態(tài)。家庭也好,社會也好,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正眼看她。她作為一個少年的熱情能安放到哪里呢?只有在飯圈,變成群體的一份子,為了維護一個美好的意象而戰(zhàn),她才是一個發(fā)光的人。

這樣的人,需要看到生活中的更多選項。

我告訴她,你這樣是可以的,這是你獲得價值感的方式?!缚梢浴咕褪窃试S。如果她被允許做一件事,她就會嘗試做第二件,第三件。假如有三件事可以投入熱情,她就不容易在一件事情上走極端,濃度就稀釋了。但很多人的態(tài)度剛好相反,他們連原來這一件事都要禁止:不允許再迷戀偶像!沒收手機,撕海報!一看到就喊打喊殺。這種方式不太可能奏效。她只有一條路了,這條路都切斷,那就是用更極端來應對極端,導致更糟的后果。

太大的事我不能說,但我覺得,「極端」藏在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中。我對極端的理解,就是絕對化,「必須如此」,我們先從自己身上檢視。

愛一個人,也不是必須如此,有很多種愛的方法,可以表達,可以藏在心里,或者有時可以不愛,愛得不那么純。如果必須要時時刻刻表達愛,必須是濃烈的愛,那就是走極端。同樣,不認同一個人,也有很多方法,可以辯論,可以吵,可以不搭理,也可以跟朋友一起吐槽他。置之死地當然也是一種方法,但如果說「這個人太讓我生氣了,我必須讓他閉嘴!沒有別的選擇」,那就是走極端。

怎么會沒有別的選擇,永遠有選擇。

希望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

對抗極端的方式,不是走另一個極端,而是選擇,是開放,是允許。所以要從自己開始。你喜歡什么,就要接受世界上也有人不喜歡,你其實也未必百分之百喜歡。你知道就夠了,不妨礙你現在繼續(xù)喜歡。你不喜歡什么,可以反對,同時你知道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反對。你反對的東西,其他人也可以支持。我們隨時有這些想法,就在思維里給自己,也給別人留了一片「可以」的空間?!缚梢浴乖蕉啵瑯O端就越少。我們的環(huán)境就好一些。

最怕就是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最后無論剩下什么是「可以」的,那一點的濃度都太高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心理原生家庭焦慮控制情緒心理治療人際關系雙向情感障礙九型人格心理效應自卑心理負面情緒樹洞綠帽情商測試心理咨詢冥想性取向回避型人格反社會人格愛丁堡心理健康測試悲觀主義MBTI社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