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日子,由于疫情的影響,一個個的新聞消息,或許只是導火線,或許讓我們擔憂起了未來。
在過去的日子里,我們發(fā)覺自己比以往更加容易憤怒,身處情緒漩渦中的我們,有時候也會疑惑:自己平時挺冷靜的,最近為何如此易怒?
首先,憤怒是什么?
憤怒是我們最常體驗到,同時也最難控制的情緒之一。
憤怒是一種反應方式。它并不是指我們會變得憤怒,而是說我們會感受到憤怒。憤怒屬于我們,但它并不是我們。我們當中有些人認為憤怒來自我們自身之外,也許由某個事件觸發(fā)。另一些人則認為憤怒是某些發(fā)生在我們內(nèi)部的事件的結(jié)果。
不管怎樣,憤怒只是一種反應。當某個事件發(fā)生的時候,我們會對它進行解釋和歸因。而這些解釋和歸因的結(jié)果又會進一步成為我們對此的反應。哪些發(fā)生在你身外的事情最容易讓你陷入憤怒的反應當中?你在這之后又做了什么?你是如何讓自己擺脫憤怒感的?
當客觀地審視自己憤怒感覺的同時,我們將會注意到所有對于自己來說可能采取的選擇。
我們可以攻擊其他人。
我們可以通過言語的形式勾引人自己的憤怒,或只是簡單地對自己承認我們的感覺。
我們可以責備別人,指責說是他(她)"讓我們憤怒"。
我們可以將這種憤怒保持在內(nèi)心里,并漸漸將它壓制。
我們可以在更深層的水平上思考我們的體驗,看看究竟是什么激發(fā)了我們的憤怒。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憤怒轉(zhuǎn)化為硬幣的另一面--傷害或恐懼,并首先面對這些感受。
憤怒會慢慢積累。人們可能在多年之前經(jīng)歷了某個事件,并且漸漸積累起他們憤怒的感受。一些以這種方式累積起憤怒的人通常都有非?;鸨钠?,幾乎任何事情都可能讓他們爆發(fā)。這種情況通常表現(xiàn)為,他們對于任何一件簡單的惱人小事都做出過度的反應。
讓我們將注意轉(zhuǎn)向人格冰山圖,我們需要仔細思考究竟是什么掩藏在憤怒的水平之下。與憤怒相伴的情感通常是傷害和恐懼。當我們引領(lǐng)來訪者意識到其自身具有的憤怒情緒時,也同樣需要觸及他們被傷害和恐懼的感覺,并對這三者都進行處理。
盡管這三種感覺的其中一種通常比另外兩種更活躍、更容易出現(xiàn),也更強大。但不管怎樣,所有這三者都需要得到治療師同等的重視。
就像我們前面指出的,掩藏在這三種感受下面的,是人們的知覺和預期。如果將一個外部事件解釋為對自身的藐視,那么我們很可能對此感到憤怒。如果我們持有一個無法滿足的期望,一個無法遵守的許諾,那么我們可能會體驗到恐懼,并進而爆發(fā)憤怒。所以,要幫助人們處理他們的憤怒,我們還需要幫助他們轉(zhuǎn)化自己的期望或恐懼,或是這兩者。
當人們擁有高自尊水平時,他們很少會對別人的行為做出自動化的反應,因此也較少體驗到憤怒的情感。如果可以接受憤怒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自然感受,那么在面對憤怒的感覺時,我們就會多出許多選擇。要找到這些選擇,我們需要仔細審視自己的期望和知覺,并尋找可以表里一致地處理這兩者的方式。
根據(jù)薩提亞的應對姿態(tài)理論,具有討好姿態(tài)的人們常常會隱藏或壓抑他們的憤怒。通過一些治療性的幫助,當討好型的個體不再通過取悅他人的方式來處理他(她)的自尊時,個體也就開始釋放自己多年禁錮的感受,特別是憤怒的感覺。
曾經(jīng)接納這個個體的人通常會感到失落和沮喪,因為過去那個不斷取悅和討好自己的朋友開始表達出他(她)的憤怒。幸運的是,在完成轉(zhuǎn)化過程之前,這段憤怒的時期并不會持續(xù)很久。
討好者常常會覺得他們很難釋放自己的憤怒。由于如此多的憤怒情緒被儲存起來,它感覺更像是一種暴怒。一旦閘門打開,我們可能會變得完全失去控制。這種可能性無疑是一種威脅。因此,我們需要提醒討好者,在承認自己的憤怒的同時,我們對自己的行為仍然擁有選擇權(quán)。
責備者的問題恰恰相反。他們會不問青紅皂白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我們當中一些人仍然記得六十年代那場"談心運動"(encountermovement),那時候,人們不僅僅被鼓勵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據(jù)此做出行為反應。對于那些喜歡指責他人的人,我們最好幫助他們承認自己的感受,并接納它們。
然后,在高自尊的狀態(tài)下,他們可以決定對自己和自己的感受采取哪些行動。換言之,我們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他們自己是如何感受的,并且在不跳入某類反應性行為怪圈的前提下,對這些感受進行處理。當某個人感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并不意味著他或她必須遵照這種感受來采取行動。
干貨下面這張圖向我們展示了處理憤怒感受的步驟。第二個水平的改變過程包括對這些感受的轉(zhuǎn)化。同樣,它也意味對其他必要的體驗層次進行處理。根據(jù)個人和環(huán)境的特點,你可以從這些水平當中的任何一個開始,然后不斷前進,直到所有的領(lǐng)域都得到覆蓋、清理和改變。
憤怒的轉(zhuǎn)化
行為——感到憤怒時,你會采取哪些措施?
↑↓
應對——你在試圖向其他人表達什么?你可以怎樣使用憤怒進行更好的應對?
↑↓
感受——你會有怎樣的感覺(憤怒)?還有沒有其他與憤怒相關(guān)的感受?(傷害、恐懼)
↑↓
對于感受的感受——你對自己憤怒的感覺有何感受?
↑↓
知覺——如果現(xiàn)在讓你描述一下自己憤怒的感覺,你有什么想法?除了變得憤怒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選擇。
↑↓
期望——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可能期望從憤怒中得到的結(jié)果?
↑↓
渴望——在期望的背后,你擁有怎樣的渴望和追求?你可以怎樣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承認并表達這些渴望?
↑↓
自我——你的自尊水平如何?
a)在憤怒之前?
b)在憤怒的過程中?
c)在憤怒之后?
整理自《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編輯:深圳市華康博愛心理學研究院
排版:深圳市華康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6989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1097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122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9864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0034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