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和攻擊性行為、暴力性行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似乎人們都知道抑郁癥患者容易出現(xiàn)自殘、自殺等對自己的攻擊行為,這也是事實,但要是認為抑郁癥患者只會傷害自己不會傷害他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關于“抑郁癥患者到底和正常人相比會不會更容易產生攻擊行為”這個課題有過很多討論,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精神科門診曾對此進行了統(tǒng)計調查,他們以健康正常人作為正常對照組,以確診的抑郁癥患者作為抑郁癥組,分別進行了復核診斷及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抑郁癥組與正常對照組攻擊評分組間比較( x±s)
由表不難發(fā)現(xiàn):
——抑郁癥患者的憤怒、敵意、面向自我的攻擊、攻擊總分都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
為了避免性別差異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對男抑郁癥患者和女抑郁癥患者分別進行問卷統(tǒng)計,結果如下:
抑郁癥組與正常對照組不同性別之間攻擊評分比較(x±s)
不難發(fā)現(xiàn):
——男抑郁癥患者的憤怒、敵意、面向自我的攻擊、攻擊總分都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
——女抑郁癥患者的憤怒、敵意、面向自我的攻擊、攻擊總分都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
綜上,無論從整體上來看還是分性別來看,抑郁癥患者相比正常人的確都更容易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
這種攻擊性行為是即是可能針對自己的,也是可能轉向其他人的,由此可以把攻擊行為劃分為兩種:
——直接性攻擊行為
——轉向性攻擊行為
前者是將怨氣或憤怒直接發(fā)泄到自身身上,從而采用自我虐待、折磨、自戕等方式,而后者則是將攻擊矛頭轉向他人,對他人實施暴力行為。
轉向性攻擊行為傾向 | 13.2%
1999年有相關研究者[1]進行了與抑郁癥患者兩種攻擊類型傾向的占比研究,研究以121名男性抑郁癥患者為對象,其中僅有16名出現(xiàn)了轉向性攻擊行為傾向,占比為13.2%。
也就是說我們多數人的印象是對的:
——多數抑郁癥患者的攻擊性行為都是直接攻擊性行為,針對的是他們自己。
至于那13.2%會對他人做出傷害行為的抑郁癥患者,常見的情況有三種:
1·對暴力的認同——童年的不良經歷
2002年,Martin等學者在《科學》上發(fā)表了一篇與童年虐待有關的文章,其中心論點在于“孩子具有的受虐經歷會使得腦部傷害難以恢復”,認為虐待會使兒童的大腦發(fā)育受到影響,甚至嚴重損傷,而這種腦損傷容易對后來抑郁癥和攻擊行為的發(fā)生奠定了一定的生理基礎。
除此之外,部分抑郁癥患者在過去(通常是童年期)經歷了諸如虐待一類的暴力行為,從向暴力認同的機制來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的經歷是充滿暴力和攻擊性的,那么這系列行為一樣會被孩子認同,成為其心理結構中的一個必要成分,在他長大后會很容易將自己受過的暴力行為特征性投射于他人或自己,從而表現(xiàn)出傷害他人的行為/或自我傷害,攻擊行為實質上變成了他們內在一種對抑郁的自我保護。
典型案例
?犯罪人:余某(男,30歲)
?癥狀:失眠、食欲減退、唉聲嘆氣、情緒低落、自殺目標明確、愁眉苦臉
余某小時有被其父親虐打的經歷,與妻子結婚后抑郁癥的癥狀明顯,除了自殘外常對妻子實施家暴,妻子不堪忍受,兩人離婚。
1992年4月12日晚上,余某抑郁癥發(fā)作,前往前妻家,前妻不開門,余某將門踢開后當即用水果刀將前妻刺死,隨后自殺。
在對其進行精神病鑒定后確診其為重度抑郁癥,有刑事責任能力。
2·重度抑郁的“并發(fā)癥”
少部分抑郁癥患者屬于重度抑郁癥范疇,其中又有1/3會存在精神病癥狀,這類存在精神病的抑郁癥患者是很可能在刺激下傷害他人的。
典型案例:
?犯罪人:郭某(男,25歲)
?癥狀:情緒低沉、經常獨自落淚、無食欲、消極厭世, 有強烈自殺意念
1987年6月4日,郭某(男,25歲)在家里吃飯時突然拿起鐵棍將其大嫂砸死,隨后離家出走。
在對其進行精神病鑒定后確診其為精神分裂癥,實施暴力行為時無自制力和自知力。
3·雙向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BP)
這種心境障礙分為兩部分——躁狂發(fā)作和抑郁發(fā)作,當患者陷入嚴重的躁狂狀態(tài)時,對沖動的控制能力會減弱,判斷力也會受損,容易因為外界刺激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典型案例:
?犯罪人:黃(女,17歲)
?癥狀:心情抑郁、少盲寡語、心煩意亂、有強烈自殺意念、心情煩悶、焦慮不安
1992年,黃某和外婆發(fā)生爭執(zhí),割腕自殺未遂,但是家人認為是她思想有問題,沒有求醫(yī),后黃某的癥狀發(fā)展越來越嚴重,以至無法正常上學,在家坐臥不寧,極為煩躁。
1993年1月3日,黃某從外面回家的時候聽見外婆的喊聲,頓時心情變得煩躁無比,便沖回家與其爭吵,隨之用斧頭將外婆砸死。
談到殺人動機時黃某是這樣對警方說的:
“我本來心煩, 她總是罵, 我活不下去了,當時就想打死她我再死”
在對其進行精神病鑒定后確診其為雙向情感障礙,實施暴力行為時躁狂發(fā)作。
今日知識點總結(記筆記)
1·抑郁癥患者相比正常人存在更強攻擊性傾向
2·抑郁癥患者的攻擊性會表現(xiàn)在自己身上(多,表現(xiàn)為自殘、自殺等),也會轉向他人(少,分三種常見情況)
3·很多抑郁癥患者在小時期都有受虐經歷,這些經歷包括軀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軀體忽視、情感忽視等,它們都與抑郁癥的發(fā)病與有不可忽視的關系,不一樣的虐待方式可能使得患者轉換暴力行為的方式出現(xiàn)差異。
全文結束
參考資料
[1]雍那,杜蓮,胡華等:抑郁癥患者攻擊行為與應對方式、焦慮、抑郁的關系,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4,6
[2]雍那:抑郁癥患者攻擊行為、腦影像學改變與童年受虐經歷的關系研究,2012,5
[3]Roberts S J,Glod C A,Kim R,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gres—sion,depression,and alcohol,tobacco: implication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student health[J]. J Am Acad Nurse Pract,2010,22 (7): 369-375.
[4] Zhang F,Hazan C.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person percep- tion processes[J].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02,9( 2) : 225 - 235.
[5] First M B,Spitzer R L,Gibbon M,et al.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Research Version,Patient Edition ( SCID-I / P) [M]. New York: Biometrics Research,New York State Psychiatric Institute,2002.
[6]Teicher M H,Tomoda A,Andersen S L. Neurob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early stress and childhood maltreatment: are results from human and animal studies comparable? [J]. Ann N Y Acad Sci, 2006,1071: 313-323.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98117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151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997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9247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54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