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小編給我發(fā)了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孩,被兩個小男孩強行按住,另外一個小男孩用各種碎紙捏成小圓球,不顧小女孩,哭泣掙扎,塞到小女孩眼睛里。
你沒看錯,三個男孩,往一個小女孩眼睛里塞了一堆碎紙。
二年級的小男孩,作惡作得讓人毛骨悚然。
小女孩母親帶著她跑了好多醫(yī)院,很多資深眼科專家表示,從未見過這樣的案例。目前碎片正一點點被清理出來,專家們震驚的同時表示棘手,因為不知道眼睛里還有多少碎片,又不能挖開處理,而留在里面后果不堪設(shè)想。
(以下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看?。?/p>
目前小姑娘的視力已經(jīng)大幅度衰退,后面的治療方案,醫(yī)生們還在躊躇。遭遇這樣的惡性霸凌,小女孩產(chǎn)生了心理創(chuàng)傷,醫(yī)生建議要開始心理治療。
孩子母親哭著說,每挖出一個紙片,都在挖她的心。
我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我眼睛里容不下一根睫毛,這個小女孩眼睛里有無數(shù)的碎紙片,不忍心去想,她度過了多么漫長而又痛苦的時間,她那原本澄澈的雙眼,從此將蒙上陰霾。
她怎么會想到,就那么一個平常的中午,她吃完午飯,快樂地走進教室,會迎來三個“惡魔”。
她怎么會想到,有些孩子壞起來,能把人間變成地獄。
后續(xù)學校的不作為,對小女孩境遇的輕描淡寫,激起無數(shù)的譴責。
更讓人氣憤的是,那三個男孩對此事,毫無悔恨的態(tài)度,甚至有兩個還拒絕承認自己的施害行為。
有個網(wǎng)友的留言獲贊無數(shù):他們還是孩子,不能讓他們長大。可想大家對女孩所遭遇一切的憤怒,到了什么程度。
近年來,我國校園霸凌事件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殘忍。前不久一個14歲的孩子,殘忍殺害了一個10歲的小女孩,事后竟若無其事上前與小女孩家長攀談。并公開宣稱,我不到18歲,法律不能制裁我。
引發(fā)了大家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激烈討論,很多人認為,未成年人保護法,不能保護未成年人,反而成了未成年罪犯的保護傘。
這三個男孩將如何對這位眼睛被塞滿了碎紙片的小姑娘負責?道歉?賠償?那14歲的男孩將如何對那位已經(jīng)被殘忍殺害的10歲小姑娘負責?勞動改造一年半載?
實際上正是因為他們不用負責或負不了責,才引起群情激憤。
所以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案件,需要通過輿論來呼吁公平,是因為受害者一方不能接受對方你奈我何的態(tài)度,不能接受相關(guān)機構(gòu)息事寧人不作為。他們需要對方知道受害者到底遭遇了什么,需要他們付出相應的代價。
目前,有兩部青少年保護法即將修改,意圖加大對未成年犯罪的懲治力度。大家希望看到,每一個惡意傷害的背后都有一個相應的懲罰。
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和校方在看過諸多的校園霸凌事件之后,能夠嚴肅去對待孩子之間的欺凌行為,我們需要告訴每一個孩子,他們的人身安全不容任何人侵犯,當他們遭遇欺凌的時候,他們應該去尋求幫助。
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我們沒有權(quán)利去侵害任何一個人。
大家對這件事的氣憤還有另一層意義,誰家還沒個孩子嗎?誰家的孩子還不是自己的心肝寶貝嗎?我們視若珍寶一樣的孩子,當他慢慢長大,我們卻越來越焦慮,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會面臨什么樣的世界。
都說現(xiàn)在的家長太小心翼翼,把孩子看得太緊了,我們天天看著這樣的新聞,我們不敢放手啊。
這些孩子無論做了什么,都會因為“年幼無知”而被原諒。而那些被傷害的孩子,和被傷害的家庭,他們將在創(chuàng)傷中久久不能平復,甚至永遠不能平復。
孩子遭遇惡性傷害,將成為家長心中永遠的痛。哪怕是萬一的概率,就足夠讓家長膽怯。
這些年,熊孩子和熊家長的文章,已經(jīng)被寫了無數(shù)。
我今天想說的是,如果你沒有做好養(yǎng)育一個孩子的準備,那么你就不配生孩子。
有人會反對,你是在剝奪很多人的生育權(quán)嗎?那些山區(qū),貧困的地方,因為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他們的父母沒有機會陪伴自己的孩子,難道他們就沒有生育權(quán)嗎?
不,我想說的是心理上的準備,主觀上的準備。因為不管貧窮富裕,我們都可以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愛和被需要,我們都可以教育孩子遵守社會規(guī)則,我們都可以讓孩子明白傷害行為是禁止的。
這件事情,跟貧富沒有關(guān)系。
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知道對孩子來說,父母意味著什么,要知道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什么。
否則你養(yǎng)育一個孩子,他總是傷害別人,危害社會,每個人都怕他,都恨他,都詛咒他。
你難道能獨善其身嗎?
你把一個生命置于這樣的境地,當他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不能重頭再來的時候,你難道不是他最恨的人嗎?
很多人都很費解,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會有那么殘忍的行為,這些殘忍到底怎么埋在了他們幼小的心靈?
孩子殘忍的行為真的是父母的教育不當引起的。答案基本是肯定的。
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理解孩子的殘忍行為。
? 父母殘忍,經(jīng)常用殘忍的行為對待孩子,比如責打、辱罵,虐待,那么這個孩子內(nèi)心就會有很多攻擊父母的欲望,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又沒有能力攻擊和對抗父母,他們就會在身邊尋找可以實施攻擊的對象,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尤其喜歡針對那些看起來比他更弱小的孩子。
?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過于縱容,沒有底線。
有位父親很有權(quán)勢,對孩子有求必應,小時候孩子每次犯錯,他都能幫著善后。兒子帶領(lǐng)幾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打得鼻青臉腫,他自己出面,賠了一點錢。孩子道歉都不用。
后來兒子開車撞了人,他找個人替上,賠錢了事,跟孩子半毛錢關(guān)系都沒扯上。
再后來,兒子強迫一個女孩跟他上床,未遂,氣憤之下,殺了人。
這次事情太大,他兜不住,兒子鋃鐺入獄,他兒子責問他,你怎么這么無能,以前的事情,你都搞得定,怎么死了個賤女人,你都搞不定。
這位父親,如遭當頭棒喝,才知道孩子的殘忍,就是這樣一步步被喂大的,因為從來沒有為殘忍付出過代價,才覺得殘忍是理所應當?shù)摹?/p>
很長時間以來,這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個享受作惡的快感,一個享受權(quán)勢的快感。
最后,這些毫無底線的縱容,變成了孩子的催命符。他難道不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 父母冷漠。如果父母不愿意回應孩子,不愿意滿足孩子,覺得孩子的需求不用理會。孩子就會用破壞性的行為來尋求父母的關(guān)注,只有他做了破壞性的事情,父母才不得不站出來,跟他一起面對。他才能感受到,自己跟父母之間有個緊密的鏈接,自己的存在才會變得清晰。
而且,父母不得不出來為他善后,讓他有報復的快感。你就是不管我,不在乎我,不喜歡我,可你又能躲到哪里去呢?
如果我們不能愛護孩子,引導孩子,不能鄭重地對待他。那你就還沒有準備好做父母。
如果,一個孩子,被虐待,或者在精神上被拋棄,他很可能需要通過傷害別人,危害社會,來發(fā)泄自己,來證明自己。
一個孩子,最終他會成為一個社會人,而一個蔑視、破壞社會規(guī)則的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很多時候,他們根本付不起這個代價,無論是對他自己,還是對別人。
當孩子成為兇犯,當孩子自毀大好前程,當孩子被送上審判席,很難讓人不去聯(lián)想他有一對什么樣的父母,他接受過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潛臺詞是,是你們害了孩子。
對很多孩子來說,與其說他反社會,不如說他恨父母。如此,你又何必要生他呢?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98791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97462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560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5176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945547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