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有自戀愛(Narcissistic love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來看待,來愛慕,這讓孩子成為我們愛自己的延伸——孩子這個時候成為我們的自體客體(self-object),幫助我們維持自尊和家庭完整感,這是正常的。
但父母對孩子亦有客體愛(Object Love)。當孩子的自我、個性、脾性逐漸浮現以后,父母會發(fā)現孩子和自己不一樣,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傾向性和特點。這個時候,孩子充當的更像是我們的生活旅途上的同行者。我們之間更多的是同行之誼的感覺。
在自戀愛的模式里,父母和孩子交換自體客體功能,我給你提供鏡映和崇拜;你給我提供作為一個父母的驕傲感和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
在客體愛模式里,父母和孩子彼此交換更有邊界,更為自發(fā)的互動。你有你的需要,我也有權利接受或者拒絕。當我自己也想做的時候接受,當我自己不方便時拒絕。我們歸根到底是平等的家庭成員。
我相信有些父母沉浸在對孩子的自戀愛這一端當中,哪怕孩子成人了也不會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客體。他/她的職業(yè)、婚姻、生育依然和自己的自尊休戚相關,不控制好像臉上無光,自尊極速下降。這種父母中國尤其多。
而另一些父母沉浸在對孩子的客體愛一端,哪怕在孩子最幼小最脆弱最需要共生的階段,也無法放下自己的需要,去迎合他們。這些父母錯把平等當成了對等,以至于他們的孩子成年以后哪怕依戀酒精或者drug,也不習慣去依戀另一個人。這種父母在美國尤其多。
自戀愛和客體愛都要有,在孩子不同的發(fā)展年齡天平要有所偏移。然總體上不能偏于中道。在育兒和心理咨詢中,這兩種愛都非常重要。
自戀愛讓我進入來訪者的主觀世界,形成一個共生的unit。這是咨詢中的兩方琴瑟和鳴之基礎。
客體愛讓我看到對方的完整性,并一部分回到自己的需要,從而向對方提供“正常人反應”。讓這個咨詢變得真實,且咨詢效果得以遷移。
因此由衷感謝文化差異。文化中的優(yōu)勢和弱點,一旦被發(fā)現和把握,會形塑更完整的父母和分析師。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97393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363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695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20248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09248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