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鐵的時候,旁邊的一個人重重踩了您的腳,但是ta熟視無睹,沒有說什么還繼續(xù)往前走。這個時候您可能會非常生氣。您追上去,想跟這個人討個公道,沒想到轉到ta跟前才發(fā)現(xiàn)這是位盲人朋友,您的火氣頓時就煙消云散了,不但不會追責,反而會想問問ta是否需要幫助。
在短短的幾分鐘里,您在心里體驗了生氣和痛苦,待發(fā)現(xiàn)了真相后又感到歉疚和釋然。其實這個心理過程圍繞地不過都是腳被踩疼這件事,但您的情緒,態(tài)度和行為卻發(fā)生了180°的轉變。
古希臘哲學家埃皮克迪特斯曾說過: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也就是說,事件本身不會引發(fā)負性情緒,能夠引發(fā)負性情緒的是對事件的看法。
處于糟糕境遇之中的人們,如果秉持了不合理的信念或者價值觀,往往容易產生不現(xiàn)實的期望,希望自己永遠成功,永遠能夠獲得認可,總是能夠得到公平的對待,永遠都會很快樂等等,由此帶來的心理沖突和現(xiàn)實挫折會讓人在困境里越陷越深。
1955年,阿爾伯特·艾利斯開創(chuàng)了認知行為療法中最著名的一種形式,合理情緒療法,即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界發(fā)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tài)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
在治療過程心理咨詢師會啟發(fā),引導來訪者辨別那些不合理的想法,質疑ta們的合理性,鼓勵來訪者用更合理的想法來替代ta們,支持重構,拒絕“應該”。
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被稱為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對此,每個咨詢師必須能夠做到迅速識別。當然不只是學會識別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也應該自知和覺察。
絕對化要求會形成強烈的心理沖突,再造成神經癥的常見心理沖突,其中就有一種叫做“應該之暴虐”。這種人不但用絕對化要求要求自己,還要求別人也“應該”“必須”“一定”等等。
比如,我的孩子就應該聽我的,不聽我的就是不尊重我;我的老公/老婆就必須按照我的要求洗衣做飯;我的下屬永遠要站在我這邊……想象一下如果和這樣的人長久地在一起工作生活,得多么地痛苦。
過分概括化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典型特征就是用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和他人的整體價值,我們常說的貼標簽就是過分概括化的一種常見形式。
過分概括化在生活里十分常見,只是在平時表達時,我們缺乏自知或覺察而已。比如說當我們聽張三說,因為某些事張三認定李四人品不好,其實這就是對李四的過分概括化。
糟糕至極是一種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論到非??膳路浅T愀?,甚至是災難性結果的非理性理念。
比如一次重要的考試失敗后,就斷言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意義;一次失戀后就認為自己再也沒有幸??裳粤?;一次被公司裁員后,就認為再也找不這樣的工作了,等等這些都是糟糕至極的想法。
咨詢師在合理情緒療法中常用的有方法有:(1)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時采用的蘇格拉底辯論術,即產婆術;(2)合理情緒想象技術;(3)家庭作業(yè)等等。
實踐證明,針對以上這三大類不合理理念,合理情緒療法是非常成功的。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會和來訪者一起工作辨識不合理想法和思維方式,在產生深刻領悟之后,再進入修通階段,使得來訪者修正或者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使情緒癥狀逐漸減輕或消除,建立更好的適應性行為,去積極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7218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13221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09493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3729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0155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