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對話式表達及其操作
意象對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心理學(xué)。從文化底蘊到理論建構(gòu),從臨床方略到實際應(yīng)用,每一個面向都印刻著鮮明的中國記憶,散發(fā)著濃郁的中國味道,同時,又因意象符號之人類集體性而不失世界性。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意象對話式表達及其操作。
“表達”是一種表示,表示思想,表示情感。可以是有聲表達,也可以是無聲表達;可以是自我表達,也可以是人際表達、社會表達乃至國際表達。比如,從2008年的中英文對照版The Psychotherapy From The Orient: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來自東方的心理療法——意象對話心理治療》),到2016年的波蘭語版PSYCHOTERAPIA WSCHODU PSYCHOTERAPIA WYOBRA?ENIOWA(《意象對話心理療法》),再到2019年的英文專著The Clinical Operation of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意象對話的心理臨床》),就是意象對話心理學(xué)所呈現(xiàn)的無聲的國際表達。表達什么呢?——表達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表達中國心理學(xué)的自信!表達中國學(xué)者為世界心理學(xué)做出貢獻的自信與誠意!
表達有道,亦有術(shù)。我們先講“道”,再談“術(shù)”。
壹
何為意象對話式表達
所謂“意象對話式表達”,就是運用意象對話心理學(xué)的理念、范式和價值觀,以意象符號為載體,通過象征性表達通向潛意識的表達方式。
“意”為心言,本義心志,其涵義是有意志,有意愿,有意圖,有心理象征意義。“象”,相也,表現(xiàn)形式可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內(nèi)臟感覺等?!跋蟆庇邢逯x。襄助是指農(nóng)耕與播種的結(jié)果。所以,“象”并非靜態(tài)表象,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動態(tài)過程。
“象征性表達”里的關(guān)鍵詞是“征”。“征”的本義是指到很遠的地方去。具體涵義有召集、喚醒、激活、征兆等。對于意象對話而言,“象征性表達”的本質(zhì)是創(chuàng)造機會——把個體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當中那些見微知著的生命能量呈現(xiàn)出來、覺察出來、釋放出來。換言之,象征性表達是帶著覺察的呈現(xiàn)和釋放。
貳
意象對話式表達是一種“非”常的表達
意象對話式表達具有5個鮮明的特點。標定這5個特點的英文單詞首寫字母都是N,所以,我們也可以稱其為5N表達。
1.非單維的(Non-unidimensional)
在任何情境下,意象對話式表達都不是單維度的,而是多維度、多層面、甚至多面向的。即使是看上去很簡單的一句話,也是在表達多維度的意思——既有意識維度的,也有潛意識維度的;既有邏輯思維層面的,也有原始認知層面的;既有積極面向的,也有消極面向或其他面向的。
例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兩個人對話時,其中一人面露不快,另一人常常會說:“你別不樂意聽,我說這些都是為你好。”倘若換做意象對話式表達,另一人可以這樣回應(yīng):“你是不是認為我在批評你?”或者,“我這么說的時候,你怎么了?”
我們簡單解讀一下?!澳闶遣皇钦J為我在批評你?”這句話至少傳遞了四層意思:第一,“我沒有批評你”;第二,“你現(xiàn)在感覺不舒服,可能是因為你認為我在批評你”;第三,“如果你認為我在批評你,那么,你此刻的心情是什么?”第四,“你在潛意識里把我當成誰了?” “我這么說的時候,你怎么了?”這句話則至少傳遞了五層意思:第一,“我關(guān)注到了你的不開心”;第二,“我愿意傾聽和分享你的不開心”;第三,“你的不開心既跟我有關(guān),也跟我無關(guān)”;第四,“此刻的不開心是一種觸景生情——當下相似的景,觸發(fā)了你潛意識里早年生活的某個情”;第五,“面對批評情境時,你會下意識地退行到幾歲?”
再如,所有學(xué)習(xí)心理動力學(xué)的人都懂得堅持成長的重要性,學(xué)習(xí)、運用和研究意象對話的人也不例外。我們在解情結(jié)、化情緒、增覺察、悟原型的過程中,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卡住”的感覺。之所以“卡住”,有時是因為沒有覺知到某種下意識的“沾染”,有時是因為存在家族性精神遺傳(猶如一種心理基因),有時則是由于習(xí)慣了“一招鮮”,只在單一維度進行處理。針對最后這種情況,意象對話式表達便有助于快速突破“卡住”的困境。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或?qū)Ψ竭M行靈活的多維體驗,諸如:軀體、情緒、意象、子人格、子人格單元、子人格關(guān)系、子人格關(guān)系單元、情結(jié)樹等;即使是標定感覺本身,也可以啟動多種感覺表征,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2.非驗證的(Non-validating)
意象對話心理學(xué)追求“信愛知行”,也相信“信愛知行”,但從不驗證。因為“驗證”象征著“不相信”,而這種“不相信”是潛意識里的。在理性/意識層面,當事人誤以為自己“相信”,其實,只是“想去相信”罷了,并非從心底長起來的、發(fā)自內(nèi)心地、毫無質(zhì)疑地“相信”。簡言之,真信、真愛、真知與真行,皆不需驗證。
前面講到,意象是一種符號。有聲語言是符號,無聲語言是符號,身體本身是符號,肢體動作、行為習(xí)慣乃至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歷史都可以看成是意象符號。因而,無論是一個個體的人,還是一個社會意義上更大的“人”,使用意象對話式表達時,只要心懷真信、真愛和真知,并不需要去驗證什么(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直接身體力行地去真信、真愛、真知和真行即可。原因很簡單,一旦去驗證,便失了“真”。抑或是,原本就“不真”,至少真得“不實”——不扎實、不著實、不踏實、不實在。
比如,你若堅信人間有“真愛”,渴望擁有情比金堅的愛情,那么,不論今生是否能夠擁有彼此深愛的親密愛人,哪怕乘風(fēng)破浪傷痕累累,迄今為止仍是形單影只,那顆“真愛”的種子始終長在心底,從未動搖,從未霉變,也從未干癟枯萎。即便到了離別人世的那一刻,心里也會說:“雖然我今生沒有擁有想要的愛情,但我相信,情比金堅的愛情是存在的?!?/p>
總之,堅信“真愛”的人,不會在兩性交往中不斷地考驗對方、試探對方或為難對方,不玩兒心理游戲,不會企圖用對方的言行去驗證自己想要的那種愛,而是非常清楚自己在親密關(guān)系里最在意的精神營養(yǎng)是什么,然后,據(jù)此做出選擇,承擔(dān)結(jié)果;并且,處在一段親密關(guān)系里的時候,能夠有底線有自我地真心付出、真心合作,有意愿有能力為對方提供TA最在意的精神營養(yǎng)。在親密關(guān)系這件事上,做到上述這些的人,就是做到了“意象對話式表達”。
3.非證明的(Non-probative)
這里需要澄清一下,我們現(xiàn)在講的是心理學(xué)范疇里的“表達”問題,所涉及的“證明”一詞不同于自然科學(xué)界的“證明”。
由于意象對話式表達是“非驗證的”,從而也就具有了“非證明的”特點。證明,是為了判斷或判明某種真實性。既是真實的,就說明原本存在。原本存在,何須判明?
一旦有了想去“證明”的動機,就會激發(fā)并促動自己的心理能量朝著“證明什么東西”的那個方向去流動,去投注。這種心理傾向會推動著我們不同程度地離開本真?!白C明”的動機越強,距離本真就越遠;越遠就越難得到想要“證明”的東西;越得不到,就越想“證明”……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譬如,你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這意味著你具有潔身自好的心理品質(zhì),這個品質(zhì)不會受到任何人、任何環(huán)境和任何輿論的影響,因為這個品質(zhì)真實地存在于你的人格當中。它像所有的人格特質(zhì)一樣,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個壓力情境,出于某種心理動機或心理需要,你試圖向別人“證明”自己的潔身自好,甚至掩蓋或粉飾心理真相,向外人展示出一個潔身自好的形象,那么,在那一刻,你已經(jīng)不再“潔身自好”了;或者說,你只是做了一個形象管理——基于應(yīng)對性的自戀心態(tài),維護了一下自己的形象而已。相反,在某種壓力情境下,你的心里起了波瀾,但你仍然內(nèi)外一致,帶著覺察去做那個心里有波瀾的“純潔的”自己,這種行為貌似不完美,其實很健康,也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意象對話式表達”。
4.非暴力的(Nonviolent)
非暴力表達并非意象對話的獨創(chuàng)。但是,意象對話十分強調(diào)非暴力,強調(diào)建設(shè)性和成長性,具體是指:非傷害,非剝奪,非強制,非壓制,還包括:非懦弱,非奴性,非推責(zé)。
以咨訪溝通為例。當來訪者面對咨詢師的提問或分析時,感覺不舒服,意象對話心理師通常會做這樣的回應(yīng):“如果我的哪句話讓你感覺不舒服了,請跟我分享一下這種不舒服。也可以體會一下,身體的什么地方不舒服?腦海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從而促成來訪者的心理能量收回到自己身上,身心合一地去體驗,去覺察,去探索更深層的心理真相。)
以日常對話為例。孩子放學(xué)回家晚了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里,媽媽聯(lián)系不上TA,很是擔(dān)心,轉(zhuǎn)而會感到無助和憤怒。(真實情況是:孩子的手機沒電了,放學(xué)后跟幾個同學(xué)去了麥當勞,吃完寫了會兒作業(yè)。)那么,請問:如果你是這位媽媽,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快速分為三層,按照時間發(fā)生先后,分別為:擔(dān)心——無助——憤怒?在孩子安然無恙進家門的那一刻,你說出口的第一句話可能是什么?“你跑哪兒瘋?cè)チ耍?!?nbsp;“你還知道回家呀?!”“你這孩子怎么回事?。磕阈睦镞€有沒有我這個媽?!”這樣講話就是暴力式的——既激起了孩子的不愉快,也令自己更加地不愉快,重要的是,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什么行為讓媽媽不高興了?(手機沒電?去哪兒沒打招呼?跟同學(xué)去麥當勞?在麥當勞寫作業(yè)?)媽媽真正想表達的到底是什么?(對我的不信任?指責(zé)?她很生氣?)
如此一來,孩子無從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做?在被指責(zé)的情境下,也很難體會到:媽媽生氣的背后是無助,是擔(dān)心,而無助和擔(dān)心源于媽媽對自己的愛。誠然,媽媽也可以進行非暴力表達:“你今天回家晚了兩個小時,媽媽好擔(dān)心啊,因為聯(lián)系不上你,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我希望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離開學(xué)校之前,一定要想辦法告訴媽媽一聲?!边€可以是意象對話式的、蘊含著反求諸己的非暴力表達:“在失聯(lián)的這兩個小時里,媽媽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樣,沒著沒落的。如果能提前知道你的安排,我會很踏實。但不管怎樣,我相信你!”
5.非期待的(Non-expectant)
能夠在人際表達、人際溝通和社會關(guān)系中做到“非期待”,是一個人心靈成長的一種表現(xiàn),特別是在親近關(guān)系里,敢于放棄錯誤的/不健康的期待。這些期待的本質(zhì)是“抓取”,里面裹挾著心虛、控制、榨取、剝削,更像是一種催眠,催眠對方按照自己的意志或意愿去改變,仿佛在說:“我的意志更應(yīng)得到貫徹!你的意志,我不care?!?/p>
意象對話是運用意象提高覺知的心理學(xué),既有自信,也講禮貌,所以,不會把自己的生命意志強加給他者,不會入侵他者的心理邊界。
這里,想以意象對話心理學(xué)的創(chuàng)立者朱建軍先生為例。朱老師有一個很大的志向:發(fā)展中國文化基礎(chǔ)的心理學(xué)。這是他畢生的夢想,充滿了希望的動力。這個夢想促動著他一直往前走,一直走,一直走,不論身邊是否有人跟隨,不論是否得到學(xué)術(shù)界的認可,他都不會輕易地停下來。他的心理容量很大,既容得下身邊有人追隨,也容得下一時間無人跟得上他的腳步;他不會因取得成功而得意忘形,也不會因被質(zhì)疑而心生怨怒;生態(tài)環(huán)境順暢時,就心無旁騖地往前走,遭遇嚴重的攪擾和“潑臟水”時,不得不花費時間去回應(yīng),就帶著由此產(chǎn)生的“可惜感”,邊回應(yīng),邊前行。
如果把朱老師追逐夢想的這個過程當作一個意象來看,我們就能領(lǐng)悟其中的“非期待”,還能覺察到“非期待”里面所滲透的現(xiàn)實感——既不期待意象對話學(xué)員都跟著他做這件事,也不期待都不去做這件事;既不期待被攪擾,也不期待毫無攪擾。簡言之,朱老師追夢的過程是一種意象對話式表達。
叁
意象對話式表達的具體操作
前面講過:表達有道,亦有術(shù)。道,體現(xiàn)于術(shù)。這里所說的具體操作,就是“術(shù)”,是指意象對話式表達在不同情境或不同領(lǐng)域的實際應(yīng)用。
意象對話不追求極致,也不苛求完美。因而,這里只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1.日常表達
意象對話式表達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時,無論是有聲表達(比如說話),還是無聲表達(比如行為),都非常重視“覺察”和“態(tài)度”。當然,我們也可以把覺察理解為一種態(tài)度。
從操作的角度來說,日常表達的“態(tài)度”主要包括:共情(至少是“試圖去理解”);澄清(透過表層,澄清問題的本質(zhì));身心合一(不把身體當工具使用);表里如一(內(nèi)在體驗與外在表達相一致);真情真意(通過覺察,將下意識的心理防御轉(zhuǎn)化為有意識的健康應(yīng)對,不欺騙自己,不欺騙他人,不玩兒心理游戲);有現(xiàn)實感(對世界的感知和體驗符合客觀外在);不卑不亢。
我是大學(xué)老師,以評職稱為例。如果不想得到正高職稱,就在做好分內(nèi)事的前提下,去做自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而不去合理化(如:“我想把機會留給系里的其他老師”),也不去理想化(如:“教授嘛,不過是個虛名,當個貨真價實的副教授挺好”)。如果想要得到正高職稱,就保持現(xiàn)實感,遵守游戲規(guī)則——按照本校當年發(fā)布的職稱評定規(guī)則認真準備參評材料,不抱怨,不矯情;在參評現(xiàn)場,不卑不亢,將心理能量聚焦在自己的口頭述職和PPT展示上;面對參評結(jié)果,無否認地接受。
2.心理咨詢/成長
寬泛地講,運用意象對話療法進行心理咨詢或心靈成長,咨詢師和成長督導(dǎo)老師所進行的各種形式的專業(yè)指導(dǎo),都是意象對話式表達。這里不再贅述。
3.危機干預(yù)
危機干預(yù)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更像是“心理急救”——以保護生命為工作目標,而不以追求心靈成長為目標。它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化解當事人的心理危機狀態(tài),特別是自殺意念、自殺沖動、自殺未遂的危機狀態(tài)和暴力沖動。尤其是在心理援助熱線和危機干預(yù)熱線上工作時,往往需要在半小時之內(nèi),通過語音通話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化解來電者的危機心理。
借此,我想分享一點兒臨床經(jīng)驗。
2019年3月,一個女研究生求助。她從高二開始患有中度抑郁癥,因擔(dān)心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斷斷續(xù)續(xù)地服藥。求助前的一個星期,病情加重,準備休學(xué),自殺意念愈發(fā)強烈,曾兩次夢見黑白無常跟她說:“去死吧,去死吧……”在導(dǎo)師的陪同下,先后前往北京某三甲醫(yī)院和北醫(yī)六院就診,均被診斷為重度抑郁癥。我見到她時,她神情恍惚,氣若游絲,渾身癱軟,眼睛里黑洞洞的,沒有一絲光亮,仿佛一縷青煙飄蕩在半空。她非常緩慢地說:“苑老師,我很累,只能在你這兒待一小會兒。”
于是,我只說了兩句話。第一句:“非常感謝你愿意來見我!請體會一下,你與世界是什么關(guān)系?”她垂下眼簾感覺了一下,先是慢悠悠地說:“這個世界像是一個巨大的容器,我就在里面。它是包容我的?!彪S即感慨道:“天哪!這個世界竟然是包容我的!包容我的!”在她痛哭之后,我講了第二句話:“你是如此痛苦,甚至痛苦到想要自殺的程度,你卻一直堅持著,還愿意聽從導(dǎo)師的建議來見我,請問:你是怎么堅持到現(xiàn)在的?”她抬起頭來,眼里閃過亮光……會面結(jié)束時,她告訴我:“我感覺自己收回了半條命!”兩個月之后,這個女生順利通過研究生畢業(yè)論文答辯,拿到了碩士學(xué)位。
關(guān)于第一句話,稍作解讀:“你”“世界”“關(guān)系”是三個意象,組合在一起,可以象征個體的基本信念或基本心愿,也可以呈現(xiàn)由此帶來的情緒基調(diào)。
關(guān)于第二句話,如果求助者是一個了解意象對話的人,我們可以表達得更深入。譬如:“是哪個子人格幫助你堅持到現(xiàn)在的?”“哪個子人格勇敢地撥打了這個求助電話?”“哪個子人格舍不得離棄這個世界?”也可以穿透消極能量,直指積極的心理資源:“你是那么地?zé)o助??墒牵铱吹?,你在表達無助感這件事上,做得很好!我們回觀一下,看看剛才是誰在表達無助感?TA長什么樣子?多大年齡?TA的性別可能跟你一樣,也可能不一樣;TA有什么特點?……”
我們走近意象,意象也走近我們。
我們用意象表達,意象也用我們表達。
這種表達就在那里,只是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覺知。
祝愿意象對話生如夏花,綿延不息?。?!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1621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125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998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213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0969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