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心理問題,常見的就是抑郁癥、焦慮癥、恐懼癥、強迫癥,當然這些疾病名稱都是心理醫(yī)生根據(jù)“病人”的癥狀表現(xiàn)起的。這些患者找到心理醫(yī)生或者心理咨詢師求助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很痛苦,其實痛苦是什么呢?
就是我們常說的負面情緒,比如抑郁癥的人的情緒狀態(tài)是悲觀低落絕望、自卑自責等,焦慮癥、恐懼癥、強迫癥的人是都焦慮不安,緊張、擔心、害怕、恐懼,當然也必然伴隨著一些非理性的行為方式和思維認知。
那么這些狀態(tài)是怎么導致的呢?其實就是個體的需要未被滿足導致的。
人的生存成長離不開各種需要的滿足,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需要被滿足了人自然就是開心、高興、愉悅幸福,需要得不到滿足必然會引發(fā)恐懼、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同時個體必然會本能地有行為反應來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比如通過求救、戰(zhàn)斗、逃跑等方式,當這些方式都沒辦法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個體就會失望、絕望,進入“僵住”模式。
如果個體的需要不是被及時無條件滿足的,而是個體通過某些行為才使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滿足,那么個體必須時時用這種行為才能滿足需要,就會導致個體內心始終都有一種不確定感,這種不確定感會導致個體的生命無法成長和發(fā)展,心理狀態(tài)總是卡在那種不確定感中,某種本能行為也就持續(xù)著,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這種本能行為的固化、習慣化。
但是隨著自己逐漸成年,環(huán)境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原來的方式可能無法再保證自己需要得到滿足,那么個體就會再度陷入恐懼、憤怒(怨恨)悲傷等痛苦之中……
或者這種本能的行為可能會損害他人或者社會整體利益,甚至違反社會道德法律,比如個體內心對與自身的生存、安全始終有不確定感,就會執(zhí)著的用各種方式維護和滿足自我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這些方式很多時候回完全不顧及他人,那么一旦進入社會,必然會危害社會。
而一旦個體的行為損害了他人或者違法犯罪,那么必然帶來一系列后果,這個后果又會讓個體陷入痛苦之中,越陷越深,最終導致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所以,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人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是早期生命階段,需要沒有被及時無條件的滿足,沒有被滿足的需要都會成為個體的生命卡點,終其一生都在圍繞著這個需要的滿足,導致生命無法向更高的層面發(fā)展,即使有些人也會取得各種成就,賺到不少的錢,有很好的社會地位,但心理狀態(tài)依舊卡在最基礎的生命階段!
所以,解決心理問題的唯一之道就是心理的成長,就是滿足未被滿足的需要,通過深度的心理疏導和訓練,協(xié)助個體滿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從而達到自我的心理成長。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0035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4643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2709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2411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821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