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參加工作時,我有一位性格內(nèi)向的前同事。
每次開會的時候,ta極少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只偶爾在聽到贊同的觀點時附和幾句;在工作場合,ta也幾乎不和同事主動溝通,大部分時候都只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后來,我和這位同事逐漸熟悉,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看似低調(diào)內(nèi)斂的ta,竟然有著這么多不為人知的內(nèi)心OS。
這些回復明面上也不能說有什么問題,只是會給我一種說不出的古怪感受:
乍一看,ta好像是在用貶低自己的方式夸贊對方;可回過味來仔細品品卻感覺,比起事件本身,ta似乎更想借機強調(diào)自己的弱點、吐露自己的委屈。然后把話題帶回到自己的身上。
就好像這些弱點、委屈,同時也是讓自己顯得“特別”的一部分。
這樣的困惑一直持續(xù)到了最近。直到我偶然看了一部動畫《奇巧計程車》,被里面的一句臺詞突然點通:
“對自己極端地否定和厭惡,這就是所謂的自戀。一般人對自己才沒這么大的興趣?!?/p>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類人:ta們往往看起來十分“內(nèi)向”,甚至有些“低自尊”“高敏感”;然而,當你一旦深入接觸ta們,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ta們內(nèi)心其實覺得自己非常“特別”“重要”。
針對這種人格特點,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概念名為:隱性自戀。
一位隱性自戀者往往擁有這些內(nèi)心獨白:
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一名隱性自戀者嗎?隱性自戀者為何會這樣?作為一名隱性自戀者,又該如何自處呢?
來看今天的文章。
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認為一個被評價“自戀”的人應該是怎樣的?夸夸其談?狂妄自大?冷漠無情?
(確實,在大部分人口中,“自戀”并不是一個好詞。不過,在這里想先告訴你的是:在心理學意義上,它是一種非常普遍且正常的人格特質(zhì)。
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戀”特征的個性,只有極少數(shù)人的自戀會形成臨床意義上的人格障礙。只要你的行為沒有對自己和他人形成傷害,那么這種“自戀”就是健康的。你可以大方地將其認作是你的一部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戀的人身上一定會有三個特點:
而在這三點前提下,自戀者又被分為“顯性自戀”和“隱性自戀”。
顯性自戀的人,大體就是我們通常認知里“自戀”的樣子。Ta們性格張揚、做事強勢,有時喜歡自吹自擂,和ta們交往時,你會感到ta們更多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
而隱性自戀則恰恰相反:這些人看起來是內(nèi)向的、甚至是羞怯的,但ta們實質(zhì)是冷漠、自我中心、追求特別的。如果我們有讀心術,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豐富的內(nèi)心戲,完全不輸那些高調(diào)的自戀者。
同樣是自戀者,為什么這兩類人在性格上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Miller等人(2010)的研究指出,這兩種“自戀”的發(fā)生,有著不同的內(nèi)在原因:
原來是這樣!不過,道理好像是懂了,但情緒波動、容易受傷,似乎也是真正內(nèi)向敏感的人們的典型特征。那么,我們要怎么判斷一個人是真的性格內(nèi)向,還是隱性自戀呢?
心理學家認為,隱性自戀者和低自尊、高敏感、內(nèi)向人群最主要的區(qū)分,在于ta們各自獨特的思維模式:
相比顯性自戀的人們,隱性自戀對人際的破壞則更為隱蔽。這種隱隱約約“陰陽怪氣”的感受,便會讓人在社交場合回避不及。可是,為什么隱性自戀者會養(yǎng)成這么別扭的性格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試著走進隱性自戀者的世界。
隱性自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童年。從研究結(jié)果來看,隱性自戀與童年虐待和負面教養(yǎng)模式呈現(xiàn)出了顯著的相關關系。
前者大家能理解。什么是“負面的教養(yǎng)模式”呢?
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父母對孩子有極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期待。
久而久之,這些隱性自戀者們自己都會感到分裂:我好像比其他人優(yōu)秀,又好像比他人更差勁;好像被他人所愛,又好像隨時會被拋棄。
事實是,隱性自戀者身上往往的確存在著一些比較出眾的、能夠為之驕傲的地方。但同時,ta們又沒能夠基于這些優(yōu)點,建立起健康的自尊感。
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告訴ta們:“缺點”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只有“優(yōu)點”才有存在的價值。Ta們無法接納的,不僅是自己身上客觀存在的缺點,更是那個害怕被質(zhì)疑、被忽視的自己
還記得嗎?之前我們提到,隱性自戀者的身上的“自戀”,源于對世界的不信任。
現(xiàn)在,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當一個隱性自戀者表現(xiàn)出攻擊性的時候,ta們不是在為自己爭取利益,而是在“保護”自己。
即使ta們對他人的惡意揣測大都是錯誤的,但ta們依然會如此往復。因為ta們潛意識里一直在避免回到過去熟悉的人際模式中——
生怕自己哪一點沒有做好,就被質(zhì)疑、被否定、被攻擊。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隱秘自戀者的生活,那想必是痛苦。
這種痛苦,在于ta們身上那些顯性自戀者所沒有的脆弱、糾結(jié)和矛盾。
在針對自戀和自尊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中,隱性自戀和自尊始終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隱性自戀與低自尊往往是共存的。
脆弱的ta們一面無法接納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另一方面,又隱秘地懷揣著“我其實很獨特”的幻想。
事實上,ta們無法像顯性自戀那樣毫不心虛地自吹自擂,也是因為ta們在內(nèi)心沒有那樣的自信和勇氣。
而當這種特質(zhì)延展到人際交往中,就成了一把傷人的雙刃劍。
一方面,由于隱性自戀者并不像顯性自戀者那樣容易辨識,所以往往越是親近的人,才越能感受到ta們身上冷漠、自私、敏感和充滿攻擊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隱性自戀者自身的敏感、脆弱,以及無法信任他人的特點,也會給ta們自己帶來痛苦。
前文提到,隱秘自戀者的神經(jīng)質(zhì)人格,使得ta們的情緒經(jīng)常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Ta們比其他人更容易情緒化,且容易感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焦慮、擔憂、害怕、挫敗……都是ta們的日常體驗。
Miller等人(2011)的研究進一步指出,這些隱秘的自戀者真的更容易被診斷出焦慮癥、抑郁癥等和情緒有關的心理疾病。
說了這么多,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隱性自戀者,又該怎么辦呢?
如我們前文所說,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戀”特征的個性。
如果對的自戀并沒有對你們之間的關系造成實質(zhì)性的破壞,我們大可將其視為對方性格的一部分,在保證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下接納這一點;而如果與ta的相處已經(jīng)嚴重消耗了你自身的能量,那么請記住,你隨時擁有選擇離開的權利。
對于隱性自戀者來說,承認自己自戀是相當困難的——雖然ta們能隱約察覺到,自己確實是個自我中心的人,卻會選擇不去相信和面對。
畢竟,一旦承認了自己自戀的“缺點”,完美的形象也就不復存在。
如果看了這篇文章之后,你察覺到自己是一個隱性自戀者,我想將以下幾條建議分享給你:
TIP 01
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挪開
培養(yǎng)對他人的關心和善意
Raposa等人(2016)指出,主動幫助他人可以增強一個人的意義感和自我效能感,并促進催產(chǎn)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及時地提升我們的幸福感。針對那些處于高壓狀態(tài)的人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為他人做事尤其有利于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
所以,經(jīng)常感到焦慮和心情低落的隱性自戀者,如果學著把對自己的過分關注分給他人一些,可能反而會變得比較輕松和快樂。
TIP 02
將他人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練習說出自己的感受
隱秘自戀者難以表達真實感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ta們時刻都想表現(xiàn)出一種“我比你厲害/我比你特別”的感覺。事實上,無論處在哪一種關系里,適當暴露自己的脆弱、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都是建立真正聯(lián)結(ji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你可以嘗試放下心中那種“別人都在等我犯錯,等著嘲笑我”的預設,在下意識地想要率先發(fā)起攻擊來“保護”自己時,先告訴對方你此時的感受。這樣做并不代表你有多弱勢,而是在向?qū)Ψ絺鬟_:我想努力和你好好相處。
TIP 03
學習真正的、健康的自尊
自尊與自戀的區(qū)別在于,自尊是指在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與缺點的情況下,依然喜歡自己、接納自己,而不是靠著沒有依據(jù)的、空洞的“我很特別”“我很厲害”來支撐自己。
自尊和自信的來源不是優(yōu)越感,也不是關于自身完美的幻覺,而是從內(nèi)心肯定自我的價值。
你像每個人一樣有閃閃發(fā)光的優(yōu)點,也有不那么討喜的缺點,這些特質(zhì)共同組成了你——當你能真正面對并接受這一點時,曾經(jīng)的憤忿便會轉(zhuǎn)化為一種坦然。
你會清楚地明白:你的缺點沒有讓你顯得更虛弱,更不會讓你成為一個不再值得被愛的人。當你能這樣想時,或許才是真正地喜歡上了自己。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62425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7000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1110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00801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549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