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毫不夸張的說,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希望孩子成才是每個家長的夙愿,孩子如果生活學習中表現出與自己期望不相符的情況時,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其實沒有錯,但家長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言傳身教。
董卿在《面對面》的一期節(jié)目中說過這么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p>
是的,盡管我們不愿承認,盡管我們小時候默默發(fā)誓要做個理解孩子懂孩子的家長。但很多時候,孩子和家長的關系就是:“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這是因為,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一舉一動,會讓孩子耳濡目染,一點一滴地被轉化融入他們的身體靈魂靈性中。
家長的話語、行為方式和思維,無時無刻在影響著孩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的每個舉動都是在教育孩子。模仿是人類行為的基本來源。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言傳
在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言傳,將我們知道的道理以語言的方式來說給孩子聽,讓孩子從中有所收獲。
而有時候,我們因為生氣會對孩子下達一些強制性的命令,中間可能還會夾雜一些言語上的攻擊或是身體上的懲罰。
但其實,這種強制性往往會起到反作用,對孩子卻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意義,反而很容易破壞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緒,使得負面情緒不斷積壓在心里,影響心理健康。
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我們不應該只站在家長的立場來教育孩子,首要的是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他們,繼而打開溝通的橋梁。而給孩子講述道理時。我們需要具有耐心,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理念。
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寫道,“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并且態(tài)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身教
家長的心態(tài)和情緒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心態(tài)的情緒。所以,想要孩子陽光,請自己先做一個情緒的主人,多給孩子一些快樂,少給一些負面情緒,讓孩子成為一個積極的人。
引發(fā)負面情緒的原因有很多種,家長們應思考這些情緒轉嫁到了孩子的身上的后果。識別自己情緒產生的原因。換個思考角度可能會讓事態(tài)變得更加順利。
拿破侖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而管控好自己的情緒,這是家長的必修課之一。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不能解決的情緒,但我們不能把這種情緒當成傷害別人,特別是傷害孩子的“利器”,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學習與它相處。給孩子做出一個榜樣
教育是一件長久的事情,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先做好自己,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那么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必須做到呢?
家長在以身作則的時候,不能只是說大道理,而是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做起。做好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的角色。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5549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2596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793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90981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934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