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不是一件壞事。
宮崎駿在《千與千尋》里說,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列車一直在往前開,我們成長的軌跡也從沒倒退,“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站在過去的某個時刻來評價現(xiàn)在的自己,那么,你用什么樣的標準來判斷何為喜歡,何為討厭呢。
我們初識這個世間的時候,單純如白紙,是在這趟“人生”的旅途中,慢慢構建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念。你要知道,過去的你是走過了多少路,讀過了多少書,又看過了多少世態(tài)人情才能見到現(xiàn)在的你。我們的價值觀念可能會因為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句歌詞,甚至是偶然的驚鴻一瞥而改變,而我們的喜好憎惡本身就與我們的價值觀念密不可分,自然也會有所變動。也就是說,很有可能你現(xiàn)在所討厭的事物,過了多久后,你開始接受,默認,或者不再那么討厭了。這就說明我們成長了,開始與這個世界和解了,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
再來談談長大后,我真的變成自己討厭的模樣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這個我有很深切的體會,因為現(xiàn)在我就已經(jīng)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了,每當我以成人的模板完成一件事,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手法,說的話,連我自己都覺得陌生。還有就是我以前特別討厭說謊,也不喜歡幫別人圓謊,可是啊,現(xiàn)在的謊話說得越來越真誠,連我自己都快要相信了。
我也知道這個模樣真的很令人討厭,我也想成為自己想象中美好的樣子,或者說是我們都想,可現(xiàn)實是,我們都成為了這個社會希望我們成為的樣子。就像母親現(xiàn)在的市儈圓滑,可她曾經(jīng)也是一個憧憬過未來的小姑娘,就像屏幕中的明星為了迎合市場,不被淘汰而營造的人設等等。
但我仍然不覺得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一件壞事,因為那是我們與這個世界在斗爭的過程中不幸留下的傷疤。如果這個世界存在有人,可以一直保持自己原來最初的樣子,那么我只能說他是幸運的,就像情種永遠只存在于富貴之家一樣,他一定是有很優(yōu)越的條件,讓他一直保持著他的童真與單純。但是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是跌跌撞撞地被催著長大,學會擔當,讓父母安康,護幼子成長。
可是那又怎樣,我還記得《小王子》里的一句話:長大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但愿每個大人心中,一直存在那個小小的你。最好呢,我們都能記得我們都曾在最美好的年紀長成過自己最喜歡的模樣,這樣偶爾回憶起來,雖有遺憾,但也很美好。猶記初逢少年笑,眉眼不減當年傲。
還有個有趣的悖論:當我能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時,我就能改變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97707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2189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94572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165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2173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