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新手媽媽都有過下面這些體驗:有時走出家門,以為自己忘了帶鑰匙,然后才發(fā)現(xiàn)鑰匙就在自己手里。
某天晚上,因為找不到女兒的奶嘴而發(fā)了脾氣。最后老公說:奶嘴在孩子的嘴里。
曾經(jīng)花了半小時瘋狂地在車里找手機。然后意識到自己把手機當成了手電筒。
有一天上班,低頭一看,只穿了一只絲襪。
忘了今天是周末,早上起來帶著4歲的兒子去幼兒園。
一天老公開車,老婆問:你為什么在這里轉(zhuǎn)彎?老公回答說:因為這是我們家。
媽咪腦是否真的存在?
先給出答案:其實真的存在。盡管“媽咪腦”這個帶有一點點可愛的詞,聽起來像是給自己粗心馬虎找了個溫馨的借口,但是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80%的媽媽都會說自己產(chǎn)后似乎變遲鈍了。
從行為心理學(xué)的角度,紐約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的研究人員說[1]: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人們的大腦總是會對眼下的事情排個先后主次。而新手媽媽面對的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保證寶寶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其他的事情幾乎全部被放到了次要的清單上。
利用更先進的手段,英國研究小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掃描了10名孕期最后兩個月的孕婦的大腦,然后在她們產(chǎn)后兩個月和六個月時再次掃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測的女性在懷孕期間的大腦比產(chǎn)后更?。ㄓ绕涫腔屹|(zhì)區(qū))。這說明女性在懷孕期間,腦細胞的總體積實際上是減少的。雖然是極其微小的變化,但是可以被測量出來的。這比如導(dǎo)致在產(chǎn)后一段時間內(nèi),女性總帶著一個“小一點的大腦”在生活。研究小組推斷,大腦代謝的荷爾蒙改變是造成“萎縮”的原因之一[2]。
第三個研究來自南加州大學(xué)心理學(xué)家巴克沃特[3],測試了19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孕婦和產(chǎn)婦。他發(fā)現(xiàn)所有的受試者都體驗過注意力和短期記憶功能的低下。此外,這些女性學(xué)習(xí)和記憶新知識的能力也有所下降。于是,巴克沃特將懷孕比作“對大腦的一次大攻擊”。
偏見和不必要的擔憂
當一個話題被拿出來討論時,隨之而產(chǎn)生的往往就是偏見和貼標簽。也許研究人員只是想深度了解孕產(chǎn)婦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但是“媽咪腦”這個詞卻成了一些女性身上的標簽,而如果身為女性也默認了這個標簽的話,那么隨之而來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是難以避免的。
從實操的角度來說,減少媽咪腦對生活造成的負擔其實也不難。老生常談的方法無非以下幾個:
接納自己
女性所經(jīng)歷的這些生物學(xué)變化是正常的,女性只需要成為“功能性”的媽媽,而不是要成為一個完美媽媽。也可以提醒自己:“我在育兒上下了功夫,其他方面有所怠慢和疏忽那再正常不過了?!?/p>
思維顯化
也就是說,按照自己大腦里的想法、計劃,把它們清晰地列舉出來,寫在紙上。哪些優(yōu)先,哪些次要,制定一個基本流程。但不要強迫自己遵循這張紙上的內(nèi)容——因為寶寶的需求隨時會發(fā)生變化,因此需要保持靈活性。
積極求助
新媽媽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認為自己必須自己做所有事情。請盡可能多地讓配偶和家人幫助你,尤其是在您覺得自己需要休息的時候。有些媽媽即便是在自己休息的時候,也在擔心家人做得不夠好——其實如果媽媽自己休息得不夠好,這件事本身就沒有做好。
那么,從認知的角度來說,就更加豁達了。因為人的所有器官,本身就處于一直在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就好像自己從小做了傻事,被家長斥責(zé)“腦子不好使”,難道這個標簽就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嗎?或許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大腦的這種自我調(diào)整,可能恰恰是用某種方式,讓媽媽的注意力專注在寶寶和媽媽自己身上,減少在其他事務(wù)上的認知消耗。從而在產(chǎn)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專心構(gòu)建母子/女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jié),精心撫育后代。
我能從“媽咪腦”恢復(fù)到原來的狀態(tài)嗎?
像所有與懷孕和育兒有關(guān)的事情一樣,每個人的經(jīng)歷和體驗都是不同的。有些媽媽可能根本沒有經(jīng)歷過“媽咪腦”(例如有人在分娩后幾周就回去上班了)。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媽咪腦”的確會陪伴她們很多年。荷蘭萊頓大學(xué)的研究人員指出,那些被“媽咪腦”困擾的媽媽們,在產(chǎn)后兩年,海馬體(大腦中對記憶很重要的區(qū)域)的體積基本恢復(fù)到了正常水平[4],這對很多媽媽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積極的定量結(jié)論。
雖然媽媽可能對自己大腦在產(chǎn)后的遲鈍感到沮喪,但首先要去承認這個稍稍有點變小的大腦學(xué)會了很多新技能,比如學(xué)會了安撫、喂養(yǎng)、尿布和睡眠訓(xùn)練。所以,媽咪腦不僅是正常,而且對媽媽自己和寶寶都非常有益。它不是一種污名,它只會讓你成為更好的媽媽。
參考資料
[1] Horsager-Boehrer, R., & Lacritz, L. (2016, January 26). Is ‘pregnancy brain’ real or just a myth? | Your Pregnancy Matters |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https://utswmed.org/medblog/pregnancy-brain/
[2] Oatridge, A., Holdcroft, A., Saeed, N., Hajnal, J. V., Puri, B. K., Fusi, L., & Bydder, G. M. (2002). Change in brain size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study in healthy women and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3(1), 19-26.
[3] Parsons, T. D., Thompson, E., Buckwalter, D. K., Bluestein, B. W., Stanczyk, F. Z., & Buckwalter, J. G. (2004). Pregnancy history and cognition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14(9), 1099-1110.
[4] Hoekzema, E., Barba-Müller, E., Pozzobon, C., Picado, M., Lucco, F., García-García, D., ... & Vilarroya, O. (2017). 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20(2), 287-296.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90787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7303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39336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19178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53903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