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是某國企的職員,銳意進取的她多年蟬聯公司的優(yōu)秀職工,并摘得銷售大王的桂冠。
然而,最近的她卻終日陰沉著臉,如同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天氣。公司里再不見那個熱情洋溢、活力四射、到處奔波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枯坐桌前凝望遠方的愁容。
同事們都問她“是不是生了病?”。
小張也說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她心里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寫完營銷計劃、再不提交數據分析報告、再不抓緊聯系客戶,那她就要與銷售冠軍的榮譽失之交臂了,但她就是無端覺得累,就是動不起來,想把工作留到下午再做、明天再做,明日復明日……
凌晨回到家,小張發(fā)現女兒居然還沒有休息,問其原因,竟是“在寫作業(yè)”。
下午四點放學,作業(yè)不過口算一百道、背單詞十五個、讀一首唐詩而已,怎么就挑燈夜讀到了凌晨呢?女兒眉心微蹙,沉吟片刻后緩緩答道:“我不想做,也做得慢?!?/p>
小張見狀,登時火冒三丈,準備打孩子的手掌卻在即將落下的時刻停住了,懸在半空。
在那一剎那間,在昏黃的燈光里,小張看到的不是女兒的背影,而是白天的自己。
明知任務很重,但我就是不想開始;明知ddl就在眼前,但我就是遲遲不能行動;明知該去買鞋換包訂做新首飾了,可我總是一拖再拖;明明早就想去樓下新開的館子轉轉了,但是半年了也沒去成……
我們怎么了,為什么很多事都不能如期完成?
是不是得了“拖延癥”?
然而,當我們翻遍“DSM-5”即《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的書頁,卻找不到任何“拖延癥”的字眼,在其他心理學或精神病學的教材、診斷手冊等書目中亦如是。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拖延,卻沒有“拖延癥”,“拖延癥”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那么,如小張、如小張女兒、如我們的這些“癥狀”的是何以至此?又該如何解決呢?
雖然“拖延癥”不存在,但是拖延的現象,卻需要我們予以識別和干預。
首先,我們需要分辨對于個體而言,這種拖延是否具有一貫性和區(qū)別性,即是否一直做事拖延、這種拖延持續(xù)了多久、是否對所有的事都拖延。
也許有時,拖延的背后還掩藏著更為棘手且亟待干預的心理問題,如:抑郁。
如果我們曾經并不是個容易拖延的人,而現在卻無論對什么缺乏干勁、動不起來,與此同時,還伴隨著持續(xù)超過兩周的心境抑郁、興趣和愉悅感減少,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早醒或嗜睡、體重無故增加或減少、反復出現死亡、自殺的念頭或已有計劃、存在他人觀察的心理運動性激越或遲滯等抑郁的典型癥狀,那么這種拖延則極有可能是抑郁的信號。
我們不僅要看到表面的現象,更要捕捉到那些潛藏在現象背后的信息。
對于像小張這樣突然變得拖延且持續(xù)了一段時間的朋友,如果無論是銷售的工作,還是平日的愛好,抑或生活的各種事情都毫無動力不能按時完成,亦存在上文所述的情況,那么建議盡早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幫助,如心理咨詢等;必要時還應到??漆t(yī)院接受藥物治療。
就小張女兒而言,由于兒童的表達能力和心智發(fā)育還不完全成熟,兒童的抑郁有時并不那么容易覺察,取而代之的是更可能以易激惹和軀體化(如頭疼、胃疼等)的現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更需要我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
有時的拖延只是缺乏計劃性或意志力使然。
面對龐雜的任務,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能力,難免導致無從下手甚至焦頭爛額的局面,從而使得任務的完成進度停滯不前。
如果我們的拖延屬于這種情況,不妨試著將任務量進行分解,把大任務拆解成小任務,將大目標分解小目標,并對這些小任務和小目標設定相對具體的完成時間節(jié)點,讓我們可以按圖索驥,從而保證任務的如期完成。
當我們已有很強的計劃性或是已經擁有了清晰可執(zhí)行的計劃,卻還是不斷拖延時,則可能是由于恒心缺乏、意志力不足所致。
亦可通過能否完成一公里距離的長跑、持續(xù)一分鐘的手臂平舉來檢驗。如果難以完成,則表明毅力不足、亟待提高,屆時我們可尋求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的幫助,進一步評估缺乏的原因及程度,在咨詢師的引導與幫助下找尋解決的對策。
此外,自我效能感的不足、害怕成功與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亦可導致對于任務的拖延。
我們不能確信是否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也沒有足夠的勇氣去直面或接受那個也許不那么盡如人意的結果,又受到“如果不開始,就不會面對那個不理想的結果”、“一切只因沒有做,如果我完成了,我一定能做的很好”信念的指引,我們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開始拖延。
我們可以寫下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逐一對這些不合理信念進行自我辯論,從而建立合理認知。
有時我們的拖延其實是由于我們害怕成功所致,我們認為自己是不夠好的,不值得擁有優(yōu)異的分數、驕傲的業(yè)績、美好的前程,又或是我們還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
此時我們可以嘗試追問為何會心生這樣的想法、為何自己不值得擁有,并總結自己身上的長處和那些于我們獨特而又彌足珍貴的地方,此外,我們還可以進行“鏡子練習”,與自己的“內在小孩”進行對話,不斷提高自尊與自我價值感。
如若我們過于追求完美,必須要在一切都達到完美的情況下才能開始,那么拖延便是其必然導致的結果。
然而,完美本是不存在的,所以這種追求也并不會得到心儀的結果。
不僅如此,這種對于完美的過度追求也可能導致焦慮的情緒,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任務也無法照舊完成。
如此而言,追求完美其實無異于追求失敗。
然而,拖延于我們,還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也許拖延的那件事于我們其實沒有那么重要,并不知道在此刻放在首要的位置去完成。
譬如雖然從表面著眼,我們一直沒有去買新鞋買新包,但或許在潛意識中,鞋還可以穿,包也還可以用,我們并不認為這件事很急迫,值得占據當下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在某些時候,拖延也能幫助我們對自我產生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反而是一種是內在需求和智慧的體現,這樣的拖延是值得肯定的。
拖延是拖延,而又絕非只是拖延本身,它在影響我們做事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覺察自我情緒狀態(tài)、認識自我內部需求的契機。
如果有一日,拖延也出現在了我們的身上,請先認識它、分析它,而不是急于趕走它,讓我們努力在這段拖延的旅程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體悟與成長。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73346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944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9149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5116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9808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