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規(guī)則=控制你的命運之線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艘航行在大洋里的木船,規(guī)則就是承載木船的大洋。
大洋洋流決定了木船的航行方向,家庭規(guī)則規(guī)定了家庭生活的秩序。
有一些海浪在洋面上生成,翻涌著,呼嘯著,卷起肉眼可見的浪花,拍打在木船上,木船隨著海浪的沖擊左右搖擺。
在看不見的海底深處,還有各種亂流和湍流。這些洋面下的力量,隱秘而巨大,它們才是木船航向真正的操控者。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家庭里,都在遵循著各種家庭規(guī)則。但有可能,你一直都在遵守著一些你從來沒有意識到的規(guī)則。
這些規(guī)則就像洋面下的湍流,裹挾著你的家庭系統(tǒng),決定了你的家庭成員相處的模式。
那些不能談論的禁忌,那些無法表達的情感,它們并不會消失,只是隱藏在海底,慢慢吞噬著家庭幸福的根基。
理解了這些隱秘的規(guī)則,你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之輪。
我先列出一些家庭中可能會有的規(guī)則:
衣服臟了必須要放在特定位置
廚房的刀具必須放到特定地方,不允許孩子觸碰到
必須隨手關上水龍頭
誰起得早誰做飯,誰吃的慢誰洗碗
家里忙的時候,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幫忙做點事
家里出現(xiàn)糾紛時,家人應該調解勸和
有外人時,應該維護家庭的形象
家人遇到困難時,家人之間應該相互幫助
天黑之前必須回家
出門需要跟家人匯報并及時歸來
吃飯不準出聲音
不可以說臟話
不能吃垃圾食品
生命最重要,保護好自己
每天玩手機不能超過30分鐘
哭是不好的
親密是不好的
大的應該讓著小的
大人說的話,小孩子應該聽,不可以反駁
女人應該相夫教子,不能拋頭露面
請客時,男人吃完飯,女人才能吃
男孩子更受到重視,更優(yōu)先得到滿足
生男孩子是當媳婦的必須要做的
有些規(guī)則顯而易見,比如在我爸家里吃飯,他上桌前就會強調“吃飯不要說話”。如果其他人違反了,他就會瞪著眼睛,拿筷子狠狠的敲桌子。
有些規(guī)則比較隱秘,比如“哭是不好的”,沒有人直接告訴你。但你一旦開始哭泣,家長就開始煩躁,同時大聲的呵斥你“不準哭!”。有些孩子因此被嚇得打嗝。
有些規(guī)則已經過時了。比如我們的父母總是會過度儲存,在家里堆放上大量不需要的物質,最典型的就是各種塑料袋。他們背后的規(guī)則是“物質總是匱乏的,東西都要存儲起來?!?/p>
有些規(guī)則是幫助性的,促進性的。比如“家人之間應該坦誠交流,互相幫助?!?/p>
規(guī)則一旦僵化,就會對家庭生活形成阻礙。成長型家庭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夠將規(guī)則不斷更新,好的家庭規(guī)則能夠促進而不是限制你所要實現(xiàn)的東西。
在那些充滿矛盾和爭吵的家庭里,掩蓋著大量過時、僵化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是家庭問題滋生的溫床,主要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1、只能談論好和正確的話題。
很多家庭都有一些隱藏的秘密。你想想,你家里是否發(fā)生過一些事情,但你希望它最好沒有發(fā)生過?
父親進了監(jiān)獄;哥哥欠了很多賭債不還,跑到外地躲債;媽媽人流過一次;姐姐在外面有情人;父母離婚了。。。
上面這些例子,在很多家庭都不能談論。
我一個朋友A,老公在外面找了小三,借口出差,經常夜不歸宿。
女人的直覺很可怕,她察覺到了這一切,質問老公有沒有這回事,老公拒不承認。
有一天,老公突然回到家,找她攤牌,要和她離婚。
原來,小三懷了孕,堅持要生下來,不讓生就要去老公單位把事情鬧大。但單親媽媽的孩子生下來上不了戶口,因此小三要求老公和A離婚,和她結婚,給孩子上戶口。
老公答應了,回到家,給A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兩人協(xié)議離婚,所有財產都給A,他凈身出戶,但兩人仍然以夫妻的名義住在一起,參加雙方家人的聚會,并不對外宣布。
老公說,兩人年齡都比較大了,這是可以保持體面的一種方式。
A想了想,老公已經變心,木已成舟,也只能這樣了。
A和老公離了婚,但這件事就成為了他們家庭里絕對的秘密,誰也不能說。
但憋著難受啊。A也有很多委屈和痛苦,無處傾訴。這個時候,她找到了我,覺得我可以給她支持,因此和我談了很多次。
類似于這樣不能談論的話題,在很多家庭里都有。A和老公的做法是什么呢?表現(xiàn)得就像根本沒有離婚一樣。他們把洋面上翻涌的浪花壓入海底,形成看不見的湍流。
看不見這些事實,不代表這些事實不存在。掩蓋在粉底下的青春痘,一樣會化膿紅腫。同時,粉底刺激皮膚,加劇了痘痘的紅腫程度。
那些不能談論的事實,正是家庭問題滋生的溫床。
沒有人是完美的,可以做到永遠正確。如果只能談論好的話題,家庭成員面對不好的話題時,只能采取很多負面的方式來應對。
比如,有些孩子開始撒謊,有些孩子會發(fā)展出對父母的憎恨和疏遠,還有些孩子,發(fā)展出極低的自我價值感。
2、只能表達合理的感受,而不能表達不合理的感受。
很多家庭里,有兩句話經常出現(xiàn):“你不應該感到那樣”或“你怎么能這樣覺得呢?我就從來不這樣覺得。”
這兩句話的本質,是權力者用自己的感受去否認、壓制他人的感受,只允許表達自己認可的感受。
每個人的感受都是獨特的,以及個性化的。你覺得冷的時候我可能覺得正好,我覺得悲傷的時候你可能覺得無所謂,這些情況都是存在的。
我媽經常擔心我9歲的女兒吃不飽,吃飯時,一旦我女兒放下筷子說“吃飽了”的時候,她就皺著眉頭用四川話說“你才吃了好多點點哦,飽啥子飽,不吃完晚上不準吃飯?!?/p>
奶奶的威脅是強有力的,有時只有奶奶一個大人在家,我女兒無法反抗,被迫吃下很多過量食物,腸胃受到了損害。
更關鍵的是,她對自己飽腹的感覺產生了懷疑,她不再知道這種感覺是否準確,是否值得相信,這是自我懷疑的開始。
從生到死,人們持續(xù)不斷經歷著各種各樣的感覺——害怕、痛苦、無助、生氣、歡樂、嫉妒等等。這些感覺并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它們都是你自我的一部分,為你服務,它們在提醒你一些信息。
允許自己接觸所有的感受,不管是自己的感受,還是他人的感受,這就是在接觸家庭生活的內核。
薩提亞說:“我相信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被談論,并且都是可以在人性上被理解的?!?/p>
以憤怒為例。
因為憤怒有可能以破壞性行為的方式爆發(fā),所以一些人認為憤怒本身是具有破壞性的。這種看法錯誤的混淆了感受和行為,憤怒是人在面臨緊急情況時所必須的一種情感,它可以保護我們。
只有當采取了破壞性的行為去表達這樣的感受時,才具有破壞性。
假設我把一本書向你砸過來,你會有些什么感受呢?
你可能感到自己被攻擊了,對自己的感覺很差,同時還對我很生氣。你也許會認為自己是不被人喜歡的,你感到受傷害了,自尊降低、孤獨,并且有不被愛的感覺。
雖然你很生氣,但你的第一感覺是受傷,這種傷害可能只被模糊的認識到。
面對我向你砸書這種行為,你怎樣表現(xiàn)你的感覺呢?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你有很多選擇。
你可以把書向我砸回來;你可以沖過來打我;你可以哭泣并祈求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事了;你可以不理我;你可以跑掉;你可以誠實的表達你的感受,告訴我你有多生氣,多受傷;你還可以問我:“你為什么要把書向我砸過來?”
你內在的規(guī)則決定了你如何反應。如果你的規(guī)則允許你提問,那么你就能問我,得到我的反饋,從而驗證你的想法。
如果你的規(guī)則不允許你提問,那你只能猜測,自動的對事情做出一個內在的解釋。如果沒有檢驗這種解釋的機會,這個解釋就會成為“事實”,很可能得到一個錯誤的結果。
砸書這個行為能代表很多東西。有可能是我不喜歡你,我對你很憤怒,或者我覺得自己很挫敗,我的肌肉能力控制不好,或我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這些可能性看起來很牽強,但仔細一想,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的規(guī)則是不能談論憤怒,憤怒并不會消失,它有兩個去處。
一是軀體化。
不能談論憤怒的人,盡管外表看起來還是很冷靜,但是肌肉、消化系統(tǒng)、心臟瓣膜、血管壁都變得緊張。長期的內部緊張容易導致疾病,例如高血壓和便秘。
長此以往,這個人將感受不到憤怒,只能感受到來自身體內部的痛苦。
二是儲藏罐。
無法談論的憤怒流向了一個儲藏罐,這個罐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填滿,然后因為很小的事情爆發(fā)出來。
有時我們看到一個人為一件很小的事情暴跳如雷,常常很困惑,至于嗎?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這些小事只是導火索,引燃的是他憤怒的儲藏罐,新仇舊恨一起爆發(fā)了出來。
憤怒是在特殊情況下一種自然的人類情感,你要學會尊重它,直率的承認它就是你的一部分,并學習利用它的方法。
如果你能談論你的憤怒,明確而坦誠的與事件中的人交流,破壞性的壓力和需求就會以平和的方式衰減。
你是做出選擇的人,你也能獲得自我控制的感覺。
最后,我想分享一個練習,去找到你家庭中隱秘的規(guī)則。
這個練習分為三個部分:
1、發(fā)現(xiàn)外顯的家庭規(guī)則
回憶一下,小時候父母經常教導你的一句話是什么?他們是在什么情況下對你說這句話的?你覺得這句話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2、發(fā)現(xiàn)內隱的家庭規(guī)則
回憶一下,你家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允許你去談論、關注的?當你提到什么的時候,父母會轉移話題或者指責你?
你能從中總結出一條家庭規(guī)則嗎?你覺得它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3、改進家庭規(guī)則
通過以下三步,讓找出的家庭規(guī)則變得更合理、更人性化。
第一步,把“應該”變?yōu)椤翱梢浴保喝绻愕募彝ヒ?guī)則是“不要XX”、“不應該XX”,先把它變成“應該不XX”的形式。
第二步,把“永遠”變?yōu)椤坝袝r”。
第三步,把“我可以”擴展出更多的可能:想一想,這條規(guī)則在哪些場景下是合適的?比如,家庭、學校、職場、朋友之間、戀人之間……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00986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2411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789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821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288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