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咨詢師,應該沒有什么話題是不敢談的。如果有,那么這個咨詢師一定需要繼續(xù)成長。
最難與人談論的,大概是有關(guān)死亡的話題。尤其是與一個有著自殺傾向的抑郁癥訪客談論死亡。
有咨詢師對我說:“我擔心和對方談論死亡,會喚醒他的自殺念頭?!?/p>
當訪客和他談起有關(guān)死亡的話題時,他便馬上轉(zhuǎn)移話題。兩次之后,那個訪客便中斷了咨詢。
事實上,這或許是咨詢師自己的問題,而不是那個訪客的問題。這位咨詢師把自己對死亡的恐懼投射了出去。
當訪客和咨詢師談起死亡的時候,恰恰意味著訪客希望通過死亡對話,直面死亡的焦慮。
有一個重度抑郁癥患者,曾經(jīng)自殺過三回。每當他抑郁發(fā)作最難受的時候,反倒是他最開心的時候。他說:“因為,我覺得這是我離死最近的時候,終于可以解脫了!”
我對他講:“那你享受的依然不是死亡,而是死前的那種解脫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死亡能帶給你的,恰恰是你的‘活著’帶給你的。其實,你無須在這個時候才能體驗到這種解脫的感覺,你隨時可以體驗到這種解脫的感覺。因為,我天天都在體驗這樣的感覺?!?/p>
我常常對我的學生們、訪客們說:“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能活到明天。比如,我很可能走在街上,隨時被一個喝醉酒的司機,把車開到人行道上把我撞死;或者,我只是在路邊走,無辜地被旁邊高樓陽臺上放的花盆砸到我的光頭上?!?/p>
既然如此,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我自然要好好享受自己賺到的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后一天來過。
如果沒有死亡,活著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未來有無限的時間,什么事情都可以推到明天,明天的明天去做。當我們知道自己會死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思考、去探索活著的意義。
歐文·亞隆認為,所有的心理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都在于對死亡的焦慮。做了這么久的心理咨詢師,我很是認同。
雖然我常說,“弗洛伊德講:‘所有的神經(jīng)癥都源于性的壓抑'是非常正確的?!边@似乎與剛才講的“所有心理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對死亡的焦慮”有些矛盾,其實兩位大師講的是一個東西:
性是生命的延續(xù),性的根源恰恰是因為對死亡的焦慮。如果沒有死亡,自然也就不會需要用性來延續(xù)生命,自然也就沒有性的壓抑。
莊子講:“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誠然,死是另外一種生,生是另外一種死!
不敢面對死的人,是沒有勇氣好好地生;不敢談論死亡的咨詢師,不是一個好的咨詢師!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703009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7132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676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35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63902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