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焦慮的家長,帶著厭學的孩子來到工作室向李老師求助。
簡單描述孩子的情況,比如不愿意上學、天天呆在家里玩游戲之后,這些家長無外乎地問李老師:“李老師,我的孩子厭學,該怎么辦?”
而幾乎沒有家長會主動問:“為什么我的孩子會厭學呢?”
孩子厭學,表面上是孩子不愛學習,但真實的原因絕不僅僅如此。
作為家長,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厭學的原因之后,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孩子的厭學情況也會逐漸改善。
那么,孩子厭學,都有哪些原因呢?
01.人際關(guān)系問題
孩子厭學,人際關(guān)系問題是最常見的原因,甚至可以排在學習問題的前面。
很多家長會無法理解,他們覺得,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又不是交朋友的地方。把學習搞好了不就行了?至于因為這個不去上學嗎?
對孩子而言,人際關(guān)系還真的很重要。
李老師曾說“所有的心理疾病,都逃不脫人際關(guān)系的問題。” 人際關(guān)系對人如此重要,作為孩子更是如此。
作為孩子,如果有幾個好朋友,那么,當他受傷的時候,他會從朋友那里得到安慰,當他因失敗而絕望的時候,來自朋友的情感支持也會讓他走出失敗的陰霾。
來自朋友的情感上的支持與認同,對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并且這些東西是父母、老師或其他人無法替代的。
但是,一些孩子會因種種原因在人際關(guān)系中出現(xiàn)問題。比如遭到班級同學的排擠、無法融入集體、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中遇到的矛盾與沖突等等。
當孩子遇到這些問題而又無法處理好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
一位工作室的小訪客--17歲的阿明,就是如此。
在幼兒園、小學的時候,阿明很乖,很聽話,學習成績也很好,老師們也很喜歡,是同學父母眼里別人家的孩子。
但阿明卻不會與同學們相處。小時候的環(huán)境,造就了阿明討好的性格。這一方面使得他會去討好父母、老師、同學,另一方面,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和無助讓他時常看到來自他人的鄙視與不屑。
當別的同學笑的時候,他會認為是在笑話他;當別的同學竊竊私語的時候,他會認為是在說他的不是;當別的同學一起玩忽略他的時候,他會認為是看不起他。
他愈加努力地學習,愈發(fā)努力地討好老師以及同學,希望他們能夠認為他是個好學生,能夠欣賞他,認可他。
他壓抑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憤怒,因為他害怕自己被家人、老師、同學拋棄。
但是當他上初中,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無論如何討好大家,都無法換來大家對自己的尊重的時候,他覺得自己被同學冷落、排擠,甚至會被同學欺負。
當他終于無法壓抑內(nèi)心情緒的時候,他內(nèi)心積攢了多年的憤怒終于爆發(fā)了--他會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爭吵、打架。最終,他和全班同學為敵。
當老師詢問爭斗原因,全班同學異口同聲指出,是阿明挑起的。
而他卻很痛苦地講:“我被校園暴力了,我被全班同學欺負了!我恨不得殺了他們!”
阿明崩潰了,不肯去上學,阿明呆在家里,每天只是玩電腦游戲。因為他認為學校里有很嚴重的校園暴力。
02.經(jīng)受不住學習成績下滑
一些原本成績很好的孩子,如果遭遇成績下滑,或者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經(jīng)過努力仍舊提升不明顯的話,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就可能因此而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
這些孩子接受不了自己的成績,同時又覺得,既然我怎么努力都提升不了成績,那我還這么努力去學習干嘛?
于是,這些孩子寧可呆在家里,不去學校,不參加考試,這樣自己就不用面對自己眼里那“難看”的分數(shù)了。
高二男生東東沒有辦法上學,只好每天呆在家里玩電腦游戲。
他的父親說,東東冬冬原先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全校一個年級有一千多人,他的成績在前50名。
而冬冬上的學校,在當?shù)匾彩且粋€市重點高中。在正常情況下,完全可以考上一個非常好的大學。
到了高一的暑假,冬冬覺得自己該為高考拼搏一下了。他在那個暑假里非常刻苦的地學習,他希望通過自己這兩個月的努力把自己的成績提高到年級前20名以內(nèi)。
然而,他失望了。開學后,期中考試的成績出來之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排名依然是原來的位置,那兩個月的努力似乎白費了。
他很失望,覺得自己努力和不努力結(jié)果沒有什么不同,那樣為什么還要那么辛苦地學習呢?
于是,他不再像之前那樣努力學習了。用冬冬自己的話說,就是在“混日子”。
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他的成績一下子落到全校90多名。他一下子崩潰了,認為自己徹底沒希望了。于是,在家里呆著不肯出門,甚至在開學后連學校也不肯去了。
03.對學習失去興趣
在一些家長眼里,孩子之所以不肯上學,是因為他們懶、笨、不愛學習。但卻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愛學習,恰恰是家長、老師教出來的。
李老師經(jīng)常會在夏令營中詢問在座的學生們,“認為學習是一種快樂的請舉手!” 20多個學生里面,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其余的學生,都認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和麻煩的事情。
李老師又問,“你們?yōu)槭裁磳W習?”結(jié)果,大部分孩子回答是為了父母,少部分孩子回答是為了將來有一個好的工作、收入,只有一個孩子回答是為了自己。
這個世界的任何事情,一旦成了任務(wù),就會令人失去興趣,沒有一件事情例外。我們的祖先學習,并非是為了他們的父母。牛頓研究萬有引力也并非為了讓自己有更高的收入。一切,都源于我們潛意識最深處的本能。
而我們的家長、老師,則成功地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天生就有的對學習的興趣轉(zhuǎn)變成了枯燥無味的任務(wù)。
甚至,有的孩子告訴李老師,他的老師就告訴他們,學習本來就是很痛苦的事情。這個老師或許小時候,也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學習的。一個不喜歡學習的老師,又如何能夠教會他的學生喜歡學習?
當孩子們沒有辦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快樂的時候,他們就只好從網(wǎng)絡(luò)游戲中獲得快樂。
因為,在那個網(wǎng)絡(luò)的世界里,他們不需要向父母匯報自己又有什么戰(zhàn)果,失敗了也無須受到父母什么懲罰。
當孩子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的時候,厭學也就不足為怪了。
04.生活中大的變故
一位訪客家長的孩子高二時突然厭學不想去學校,即使休學一年后換了學校,也沒有解決問題。家長搞不清楚是什么問題,于是向我們求助。
孩子在學校各方面都比較正常,沒有和老師或同學間的矛盾發(fā)生,也沒有感覺到壓力過大的情況。深入溝通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四年前孩子的父親突然去世導(dǎo)致。
雖然家庭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打擊,但是要強的孩子的母親仍舊在那段時間里,一直以堅強的狀態(tài)面對生活,沒有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雖然表面上工作和生活如常進行,但是這種喪失配偶和父親對孩子的母親和孩子帶來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打擊,卻是不容忽視的。
孩子的母親為了保護孩子,沒有也不敢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用理性和冷靜的行為掩飾了內(nèi)心的悲痛、脆弱、不安乃至絕望等等。
她在壓抑了自己情緒的同時,無形中也壓抑了孩子喪親后的巨大悲痛。
父親的離世是突然的,那么孩子的恐懼中也許存在對死亡的恐懼。當然,還有對未來生活不確定的恐懼。
內(nèi)心里長期壓抑的悲痛以及恐懼,使得他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更無法應(yīng)對即將到來的生活挑戰(zhàn)。最終導(dǎo)致孩子厭學情況的發(fā)生。
05.結(jié)語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點,孩子厭學還有無法適應(yīng)學校嚴格的管理制度、因家里太舒服而逃避上學等等原因。
作為父母,當孩子厭學的時候,不光要問“怎么辦”,更要問“為什么”。只有找準原因,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9170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990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36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20338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0788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