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學(xué)生來找我聊天,提到了最近的感受:
明明沒有發(fā)生什么不好的事情,生活挺平靜的,但是就是感覺不到開心,這是為什么呢?
這個問題值得花幾分鐘,好好說道一下。
1. 激勵-保健理論
美國心理學(xué)家赫茨伯格,曾經(jīng)提出了一個“激勵—保健理論”,又稱雙因素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人們在工作中的感受,會受到兩類因素的影響,分別是滿意因素(激勵因素)和不滿意因素(保健因素)。
滿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滿足和激勵的因素,其特點是:
如果得到滿足,會讓人很高興;但如果得不到滿足,并不會讓你覺得太不滿。
比如,工作本身的意義,就是一個常見的滿意因素:當你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夠產(chǎn)生很大的價值時,你會更有干勁、更開心。
但是如果你看不到工作的意義,好像也并不怎么影響你賺錢養(yǎng)家糊口,成為打工人、成就打工魂。
而不滿意因素就不一樣了,它是指容易產(chǎn)生意見和消極行為的因素,其特點是:
如果滿足這些因素,能消除不滿情緒,維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讓人們高興;而如果沒有滿足,就很容易激發(fā)不滿。
比如,行政管理就是一個典型的保健因素。當你的公司井井有條時,你并不會太高興;而如果公司亂糟糟的,那你肯定會覺得特別糟心。
所以,雙因素理論得出一個重要的結(jié)論:
滿意的對立面,并不是不滿意,而是沒有滿意;
不滿意的對立面,也并不是滿意,而是沒有不滿意。
2. 快樂與不快樂
雙因素理論的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可以得到應(yīng)用。
在很多人心目中,快樂和不快樂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極端,也就是說,快樂的反面是不快樂。
但是準確地說,快樂的反面,不是不快樂,而是沒有快樂;而不快樂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沒有不快樂。
比如,如果某天你突然中了大獎,你會覺得很快樂;但是沒有中獎,你也不會不快樂,而只是“沒有快樂”罷了。
同樣,別人對你的辱罵,讓你覺得很不快樂;但是沒人罵你,你也不會覺得快樂,而只是“沒有不快樂”。
在著名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馬斯洛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
他將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都稱為“缺失性需要”,就類似于保健因素。
所以,一個人如果吃不飽穿不暖,肯定不開心;但是衣食無憂,卻未必能開心的起來。
一個人如果缺乏安全感,肯定不開心;但是安全感充足,卻也不保證一定就開心。
那什么東西能讓人開心呢?就是唯一的成長性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3. 自我實現(xiàn)需要
所謂自我實現(xiàn)需要,是指這樣一種需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潛能,不斷完善自己,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
有的人認為,自我實現(xiàn)需要,就是所謂的“抱負和追求”。但兩者并不太相同。
一般我們提到抱負和追求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提到一些外在的標準,比如賺大錢、住豪宅、談一場完美戀愛、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等,本質(zhì)上還是缺失性需要。
而自我實現(xiàn)需要,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滿足。
也許旁人并不理解,但是你卻孜孜以求、無法自拔。因此,每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都可能不一樣。
比如,201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free solo》,就紀錄了一位生活在極端的男人:Alex Honnold。
在外人眼里,他是一個普通、甚至有點失敗的男人:沒房、沒工作、沒固定收入、沒有家庭,整天住在一部老舊房車里,就像高級流浪漢。
然而,Alex的另一個身份,卻令人驚艷:最頂級的徒手攀巖大師。
所謂徒手攀巖,就是不戴任何保護措施(繩索、保護帶等),直接攀登絕壁。一旦失誤,那就是生死永別。
在這部紀錄片中,就完整記錄了Alex著手準備并成功攀登高達914米的酋長巖的過程,而酋長巖長這樣,絕對讓你全程手心冒汗:
為了一項如此危險的極限運動,卻投入了自己的大半生,這就是Alex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所在。
當然,我們普通人并不需要像Alex一樣,選擇與死神共舞。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獲得生活的快樂和激情,那我們也要找到屬于自己的滿足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方式。
那么,你的方式,有哪些呢?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961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2252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5113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15310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426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