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傳遞的鼓勵探索和冒險意識
作者:黃貝爾 2021-01-16 18:27:08 成長心理

上期的文章《虎媽式教育是怎樣煉成的?》提到了在育娃過程中媽媽的情緒控制,探尋了根源,也給出了建議。收到的反饋里有這么一句話:“唬爸同樣適用!” 作者從來沒有忘記爸爸在教育孩子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的角色不僅重要,而且有時還很微妙。男性的力量運用得巧妙,可以挽狂瀾于既倒;如果失控,也可以毀局面于頃刻。

01、父親與“父道”

如何定義男性?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又很宏觀。而成為了父親的男性,身上所附加的定義就更多了。有機構(gòu)曾經(jīng)概括過男性在六個維度上的屬性及其對應的表現(xiàn),其中包括了

1)生理,強壯且具有一定耐力

2)職責,肩負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

3)性格,向往獨立和自由

4)情感,堅毅且理性

5)智力,邏輯性超越了感性和直覺

6)人際,傾向于管理和秩序

當成為父親后,不少男性僅僅意識到了自己身份的轉(zhuǎn)化,從“丈夫”變成了“丈夫+父親”,然而忽略了自己在應該在六個維度上再增加一個“父道”。Father這個單詞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它的意思,但很多爸爸在成為father后,卻忽視了fatherhood。也就是說,身為父親,卻欠缺了一些父道。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傳遞的鼓勵探索和冒險意識

在談“唬媽”或“唬爸”之前,這里先分享一下父親在撫育孩子中的特點。誠然,父母雙方在孩子成長中都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母親會更多地進行“目的明確”的培養(yǎng),而父親往往更多地鼓勵孩子參與游戲和競爭,特別是體育運動和甚至帶有“粗暴和幼稚”成分的游戲。父親的游戲風格非?;钴S,把孩子們?nèi)釉诳罩谢蛟诘匕迳蠞L動。母親的游戲更多地基于教學活動和精細動作技能,如積木、唱歌或講故事。

因此,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地會傳遞競爭和抗爭的意識,更多地鼓勵孩子去探索和冒險,更多地容忍孩子的錯誤和失敗。同時,相對較少地感悟孩子的細膩情感需求,對自己的男性“原始特質(zhì)”,如追求自由和自我興趣愛好,也不肯輕易放棄,并時常認為媽媽應該“理所當然”地去處理一些問題。

02、“影爸”與“唬媽”

“影子爸爸”這個詞大家也許都不陌生。在這個經(jīng)濟壓力山大的今天,爸爸多為掙錢出外奔波,那些為了工作或生計脫離了家庭,忽視了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的,就被稱為影子爸爸。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影子爸爸的定義和表現(xiàn),也有了進化。移動辦公和手機社交的普及,讓很多爸爸即便是在家辦公,眼睛也沒放在孩子身上,而是目不轉(zhuǎn)睛盯著手機,對于孩子或媽媽的呼喚,經(jīng)常用一兩個字節(jié)回應:

“嗯”

“哦”

“好啊”

"隨便……"

愛用手機的低頭爸爸,和在外奔波的影子爸爸,在孩子和媽媽心目中都是沒有存在感的,而這正成為很多家庭中一種典型的存在。中國青年報社曾經(jīng)在兩年前做過調(diào)查,94.0%的受訪者感覺自己身邊會有“影子爸爸”,而45.1%的受訪者表示這樣的“影子爸爸”很多。只有6.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身邊沒有“影子爸爸”。

而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McDaniel和Radesky 教授對 170 個家庭做研究,大部分父母年紀為 30 歲出頭,研究人員請受調(diào)查者自己評估在陪孩子的時間當中,如吃飯時間、游戲時間或其他活動時,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電腦與其他科技裝置分散注意力的頻率。48% 的受調(diào)查者表示一天當中發(fā)生 3 次以上,24% 的人表示一天發(fā)生 2 次,17% 表示一天 1 次,11% 表示從未發(fā)生過。研究發(fā)現(xiàn),當科技干預家庭活動的頻率增加,孩子愈容易出現(xiàn)嗚咽、生氣、不安、脾氣暴躁、叛逆等行為問題,且孩子自己的對著手機或電視熒幕時間也會增加。

同理,男性相比于女性,不善于適用溝通和領會去面對一些問題,包括孩子的哭鬧和頑皮。常見的做法就是拿手機讓孩子安靜下來,而懶得與孩子對話。有研究表明,大腦的額葉是負責理解社會互動的領域,這個區(qū)塊的健全發(fā)展關乎于未來與他人交談時接受非語言提示,閱讀如面部表情、語調(diào)等深入現(xiàn)實世界關系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發(fā)展最關鍵階段也是在幼兒時期,唯有透過真實的人際交往才能獲得刺激,所以如果孩子如果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手機上,而不是和家長或其他孩子聊天,他的“情感感受”能力將會變鈍,且影響一輩子。

回到爸爸與媽媽的關系,成熟的“父道”理念之一,就是認同并履行撫育孩子的平等責任。而不是把某些責任認定是媽媽應該去履行的。男性的很多生理優(yōu)勢,是女性所不具備的,比如精力、決斷力、風險抵抗能力等等。如果把撫育孩子的關系設置成不對等的狀態(tài),很多的責任都向女方傾倒,不管是不是影子爸爸,都難免會引起女方的怨言和情緒,逐漸成為“唬媽”也在所難免了。

03、慈母與“唬爸”

前面提到,男性的特質(zhì)是用邏輯、決斷和秩序解決問題。當遇到阻礙時,一些男性也容易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盎0帧毕鄬τ凇盎尅彼l(fā)出來的威力可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的。由于男性的對抗性意愿比較強烈,所以有時候憤怒中,也會隱含著肢體暴力的風險。

其實和“唬媽”一樣,以成人的憤怒回應孩子的憤怒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并且錯失探討問題癥結(jié)的機會。神經(jīng)學家Michael Potegal說:“我們應該要問,暴怒是怎么形成的?”他指出,暴怒是生氣加上苦惱的表現(xiàn)。針對尚處于認知發(fā)展階段的孩子們,當遭遇暴怒時,幼兒多半先是表現(xiàn)出生氣,接著是不合作,最后是哭泣。他說:

“遭遇暴怒的孩子最后都會哭,

因為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p>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傳遞的鼓勵探索和冒險意識

如果家庭里是慈母與“唬爸”的組合,那么慈母就應該多擔當一份角色了。當孩子遭受“唬爸”的打擊時,媽媽除了安撫孩子,或阻止父親進一步傷害孩子之外,還應該在事態(tài)平息后,與丈夫做一個“復盤”。這個過程可以如下進行:

01

理解丈夫的辛勞和付出。通常男性不太善于表露自己所受到的壓力和委屈,但有時又容易產(chǎn)生積壓,并釋放給無辜的孩子。這時他們首先需要得到認同與理解。

02

問問丈夫需要自己做些什么,做的夠不夠。同樣,男性也不會經(jīng)常去量化彼此的付出和需求。這時女方可以主動提出,是否大家可以復盤一下,在平時家庭生活中,撫育孩子上,彼此還有什么可以努力和提升的地方。

03

說說孩子的狀況。很多孩子受到了比較大驚嚇之后,都會處于一個情感停滯期,一下子反應不過來父母要什么,或者如何表達自己的委屈與不安。這時媽媽可以告訴爸爸:孩子悄悄跟我道歉了,或孩子含著眼淚睡著了。這樣的信息容易喚起爸爸的憐憫和自責。

04

商量如何讓爸爸對孩子表示歉意。一些男性的大男子主義,會故意回避這一點。媽媽應該堅持以一種平和而平等的方式,讓爸爸對剛才或昨天的怒火向孩子道歉。并鼓勵雙方互相向?qū)Ψ奖磉_愛意。

寫給爸爸的幾句話

首先需要承認一點,從自然生理的角度看,男性相比女性缺少了懷孕和生產(chǎn)的過程。有時,可能難以像媽媽一樣感同身受地體會自己的骨肉所傳遞的感情和需求。然而正是社會的進步和演化,使得男性逐漸認識到,也逐漸在踐行自己在撫養(yǎng)孩子和照顧家庭中的優(yōu)勢。所以,這里也有一些建議和觀點是分享給爸爸們的:

1. 認識你自己。

其實爸爸們并不一定了解自己。尤其是在初為人父時,很多以前生活中沒有的經(jīng)歷,也有誘發(fā)出一些之前沒有覺察到的性格。一個人對自己的了解,既需要自省,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反饋。逐漸把自己撫養(yǎng)孩子中的各種行為,映射到自己的性格中,從中調(diào)整和反省。

2. 用男人的理性,為家庭制定計劃。

女性的感性思維經(jīng)常會使得她們進入一種妥協(xié)、焦灼、無奈和惶恐的狀態(tài)(一定程度也容易導致“唬媽”)。如果家里的爸爸是一個善于理性思維的人,應該為家庭生活制定相應的計劃,從而在精力、時間和空間上分擔媽媽的辛勞。如周六媽媽帶寶寶參加興趣班,周日則由爸爸帶去郊野公園徒步。

3. 讓你的眼睛離開手機。

孩子是需要大量情感關愛的生命體,不是一個毫無感情需求的冷血動物。一周有168小時,如果60個小時在睡覺,60個小時在工作和交通,那么請拿剩下的48小時與你的家人共享。爸爸與孩子互動的每一刻,都是父愛的傳達,都在默默影響孩子的未來,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記憶——而你低頭看手機的行為,是無法做到這些的。

4. 教育孩子,切忌不教而殺。

即便是在孩子面前表達了憤怒的情緒,也要告訴孩子這是為什么。千萬不能一通怒火或責打,孩子痛哭流涕卻不明所以然。而且,憤怒的情緒會擾亂理性表達,也會扭曲孩子的理性思維——認為憤怒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事先一定要制定好規(guī)則,如允許玩游戲半小時,超時了(或者偷著玩),這就是你的錯,受到小小懲罰是一個必然的結(jié)果。

5. 學會憤怒管理。

每一個成年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管理自己的情緒。憤怒管理的方法可以參照上一篇“唬媽”的文章。在這里特別補充一點:“自然后果原則”。有時明知孩子即將犯錯,其實可以試著讓他繼續(xù)錯下去(只要不發(fā)生人身安全問題)。心理學家Doreen Dodgen-Magee說過:自然后果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去體驗由于任性而帶來的后果,讓他們自己去領悟挫折的教訓。

6. 請與你的妻子交流。

爸爸們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前行。家里有一個替你傳遞了基因和生命的偉大女性。首先,你不是超人也不是蝙蝠俠,你是一個承載力有限,能力和精力都有限的普通人。在無助和苦惱時,請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妻子(或其它能幫助你的人),而不是積壓在胸中最后爆發(fā)給孩子。家庭生態(tài)系統(tǒng),確實需要有穩(wěn)固的經(jīng)濟根基,但更需要溫情和信息的傳遞。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傳遞的鼓勵探索和冒險意識

其實無論是“唬爸”還是“唬媽”都僅僅是語義上的一個稱謂。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多數(shù)時間里都能言傳身教,彰顯父母的姿態(tài)。這篇文章未必能夠盡數(shù)涵蓋子女教育中的種種問題,更多是帶給大家的是一種啟發(fā)性的話題,讓每個人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進步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Balancing Fatherhood and Work: 5 Tips for Dads. (2017, January 06). Retrieved from https://dnatesting.com/balancing-fatherhood-and-work-5-tips-for-dads/

2. Catherine, S. A., &Teresa, H. B. (2013). The Big Disconnect: Protecting Childhood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the Digital Age. Harper.

3. Radesky, J. S., Kistin, C. J., Zuckerman, B., Nitzberg, K., Gross, J., Kaplan-Sanoff, M., … Silverstein, M. (2014). Patterns of mobile device use by caregivers and children during meals in fast food restaurants. Pediatrics, 133, 843-849.

4. Vygotsky, 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 邊緣性人格障礙心理醫(yī)生正念人際關系性取向職業(yè)性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哈利波特心理學桃花運九型人格心理恐懼癥情緒管理樹洞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偏執(zhí)型人格綠帽社會心理學潔癖戀母情結(jié)情商依賴型人格障礙控制情緒PUA負面情緒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