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喜歡在別人的微博下宣揚愛國,他們常常在社會熱點事件下集聚成堆,他們善于將自己打造成正義的化身,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常常有人會自我懷疑:難道我的三觀是有問題的嗎?
時代給了他們一個名字:鍵盤俠。
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250年前的法國大革命里,羅蘭夫人說:“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p>
2018年的今天,鍵盤俠是對這句話最好的投射。
兩周前,曾帶給許多家庭歡樂與溫暖的主持人李詠,因癌癥醫(yī)治無效去世。幾年前李詠從央視離職后,我們就很少再在公眾媒體上見到過他。這次噩耗的出現(xiàn)讓很多人返回去看李詠生前的微博,而這個時候人們才發(fā)現(xiàn)過去的幾年間李詠一直在遭受著網(wǎng)絡攻擊。
攻擊的點一直繞著兩件事情:
1、你去美國,你是國家叛徒
2、你給女兒娶了回族人的名字,你數(shù)典忘祖
要知道,就算這群人不知道李詠生前得病,哈文也早早就在微博澄清過沒有移民,至于入回族一說,任何人都沒有看到,更何況中國五十六個民族除了人多人少之外又有什么優(yōu)劣之分?
鍵盤俠們就是不依不饒,好像不把你說出點皮肉傷他們就不算完。
今年年初,一名14歲的澳洲童星同樣遭受到了網(wǎng)絡攻擊,抑郁成疾,她問她的父母:“我到底做錯了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么對我?”女孩兒的父母也無從回答,只是安慰了她幾句。
人們給不了她答案,她最可依賴的父母在那個時候,也無法給她一份精神上的解脫,最終在孤獨和絕望中這個女孩兒選擇了自殺,來躲避網(wǎng)絡言論給她造成的極大痛苦。
鍵盤俠的內(nèi)心
(一)借用網(wǎng)絡暗渠道發(fā)泄生活里的不滿
鍵盤俠通常都處在社會生活的最底層,沒有什么存在感,職場里也是人微言輕,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社會交往中,不自信、心理能量低的人,往往就會淪到群體階層中較低的那個位置,自然而然,就會被擠壓,被次級控制(secondary control)。
當他們因為生活或者工作不順而生氣的時候,就會把怨氣發(fā)泄到相對較暗的網(wǎng)絡上,潛意識里他們?nèi)菀渍J為:反正這里誰都不認知誰,你能怎么樣我。
這種行為的背后就是典型的消極性補償心理。
消極性補償心理(negative compensation),
個體彌補缺陷的方式,對個體本身沒有帶來幫助,有時甚或帶來更大的傷害。
補償心理實際也是人之常情,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內(nèi)心的不平衡感,但是采取消極的手段,無非證明了一點:自私
他們的潛意識當中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只喜歡不斷放大自己的情緒。
(二)“我不快樂,誰也別想快樂?!?/p>
發(fā)泄情緒有兩種方式:讓事情變好或變壞。這源于人內(nèi)心中的兩種力量:向生力和向死力。
鍵盤俠對講道理、擺規(guī)矩特別擅長,如若問問他們這些要求你們真的認同嗎?估計連他們自己自己都不知道。
娓娓的男朋友就是一個特別愛雞蛋里面挑骨頭的人,娓娓跟我說她的男朋友似乎對社會上什么事情都看不慣,別人慶祝自己喜歡的游戲戰(zhàn)隊獲勝,他也要罵一句這是玩物喪志。可他本身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喪尸青年。
這些人的童年里通常很少被父母夸獎、鼓勵,通常他們就會鉆進普世道德中,來博得內(nèi)心假設自我的肯定。
道德枷鎖下的他們實際并不快樂,如何博得快樂?攻擊別人。也就是說,在他們的認知當中容易認為:這身枷鎖既然我套著,那你也別想逃過。
我的老師曾說:“善與惡僅在一念間?!鲍@得快樂、發(fā)泄情緒的方式千千萬,鍵盤俠選擇了做惡。
(三)攻擊別人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生活習慣
斯坦福大學的津巴多教授,在1971年進行了一場模擬監(jiān)獄實驗,其中征集了24名斯坦福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志愿者進入地下模擬監(jiān)獄。
他們被隨機分成了兩組:
一組扮演監(jiān)獄中的“囚犯”的角色;另一組扮演“看守”的角色。
一開始,津巴多教授認為自己的模擬監(jiān)獄實驗,只是平淡無奇的兩個星期,畢竟參與實驗的人都是“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
結果第一周還沒結束時,以往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斯坦福學生蛻變成了兩群人:
扮演“看守”的學生們,揮舞警棍,肆意侮辱一周前還是自己同學的“囚犯” ,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看守”表現(xiàn)出了虐待狂的傾向。
扮演“囚犯”的學生們,唯唯諾諾、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少人開始出現(xiàn)心理上的應激障礙(stress disorder),即由異常的環(huán)境和心理反應所導致的精神障礙。
從那之后,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人容易陷入
直覺思維(intuitional thinking)和
機械思維 (mechanical thinking)的誤區(qū)。
鍵盤俠在抨擊別人的時候,他們是深深知道自己所說所言是不公平、傷害別人的,不然他們也不會選擇用一板鍵盤躲在屏幕后面大吼大叫。
可是時間久了,他們開始慢慢認同自己的身份,傷害別人這個行為成為了他們的機械思維,好像不罵兩句這一天都缺了點什么。
很多人說七天養(yǎng)成一個習慣,看來時間真的是蠻可怕的。
(四)造謠成本低
在以前相對較暗、沒有什么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里,鍵盤俠們發(fā)現(xiàn)說話可以不用付出成本,不用像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說一句話前先思考再定奪,并且被攻擊的幾率很低。
所以他們開始肆意吼叫,膽大妄為。
真實的聲音正在銷聲匿跡
以前刷微博的時候,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很多微博下面的評論,里面各類各樣的人都有,有趣的、搞怪的段子常讓我覺得比原微博還要吸引人。
后來,鍵盤俠的出現(xiàn)讓我覺得整個評論區(qū)都變了質(zhì),變得讓人看到就心煩。觀眾如此,當事人更是不用說。
魯迅先生曾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p>
因為有了鍵盤俠的出現(xiàn),真正代表純良、善潔的聲音便很少再出現(xiàn)。
每當我能在嘈雜的喊叫聲中聽到這聲音時候,內(nèi)心的跳動都會更加有力,但緊接著便是擔憂,擔憂這些純良的人被鍵盤俠盯上,擔憂又一個真正真實的聲音從網(wǎng)絡上消失。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18401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37998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6261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2763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11870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