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拒絕我之前,我會先拒絕他。
一個在成長中常常被拒絕的孩子,他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是不信任的。他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可以幫助他,所以與其面對被拒絕之后的難受和痛苦,不如就不開口,乃至最后習慣了不表達。
“你知不知道我一個人帶你很辛苦,為什么你就不懂點事?”媽媽睜大眼睛盯著他講。
“你爸爸都不要你了,你怎么還這么不聽話?”媽媽繼續(xù)埋怨。
媽媽掩面哭泣著,躲進廁所,她想隔離這一切不幸的遭遇,包括她快十歲的兒子。
不到十歲的兒子完全不懂媽媽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何變得如此傷心、難過甚至崩潰,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么嘛?
有好幾次,他想靠近媽媽,但內(nèi)在似乎有一個聲音在警告他,讓他感到恐懼。于是乎他不得不這么想自己:“我真是個災難”、“是我害媽媽變成這個樣子的”、“如果沒有我就好了”。
其實,奶奶從一開始就不接納媽媽,要不是當年意外懷孕了,也不會有這么多糾葛。在被排斥的家族里,媽媽時常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多余人,沒有價值的人,加上對自己先生的不諒解和失望,這樣的感受就轉(zhuǎn)移到了孩子身上,覺得孩子也是多余的。她認為孩子不能對她有更多的要求,如果孩子找她尋求溫暖和需要,她會覺得是孩子的需求都是在針對她,找她的麻煩。
孩子長大以后,在每段關系中都無法很投入。他常常在給予對方肯定和贊美上變得非常吝嗇,因為在他心里,認為“如果贊美對方過多,對方就會感到自滿,從而就不會對他有所付出”。同時,他也不敢對彼此的關系加以規(guī)劃或承若,因為他會對最后以失敗而告終的結(jié)果充滿信心。
只要和對方吵架,他就封鎖一切,也認為對方一定也不想理會他。為了不被拒絕,為了避免感受到被拒絕后失望的痛苦,避免體驗到自己的無價值感,他選擇先去拒絕對方,然后莫名其妙的消失,懲罰對方可能對他的拒絕。
最后他還會否認一切,說:“這個女生其實沒那么好”、“明明是你有問題卻說我有問題,真是好笑”。
說這些話,其實并沒有讓他好受。只是因為太害怕,才選擇了用最壞的方式斷尾求生。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不安時,需要好好看一看這殘酷威脅的來源,像私家偵探一樣,拼湊出當年可能發(fā)生的事,例如一個小時候被母親關進廁所的孩子,那是一種被世界孤立,“有誰知道我在這里,有誰能救救我”的恐懼。
如果我們能好好察覺,那么就能理解,這樣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有“害怕被拋棄”的恐懼,“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恐懼,甚至“認為外界的幫助都是惡意”的恐懼。
有時候,當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卻不被認同,甚至還被指責時,在那一瞬間,往往會有一種不被相信和理解的孤獨感,會覺得“自我”受傷了。
不過,想想我們是身上的各種器官,這些器官并不會因為別人的否定而不存在,只有“自我”,會因為別人的否定而受傷或崩壞。
所以,請記得“自我”來自你自己,來自你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他人的意見或看法,僅限于參考,別將他人的想法像標簽一樣,牢牢的貼在自己身上。
因此,當他人對你說:“你很棒?!惫倘恢档瞄_心,但對你說“你沒用”或“你不行”時,也別因此而否定自己。
你有選擇的權(quán)利,任何時候都別放棄選擇。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6395484 人想測
免費測試
47579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638982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0086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20573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