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兒童藝術(shù)教育的朋友,前幾天給我看了一幅小孩子的畫,畫面是一個人捅了另一個人,鮮血四濺。我們都覺得這幅畫提示了一些問題。我請她去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這個暫且不表。
我想說的是,當時我還有另一個想法——
幸好,這個孩子還能畫畫。
從最壞的角度想,哪怕這幅畫代表了他在生活中有一些負面甚至是「陰暗」的情緒,對他來說,畫畫是在用一種象征性的方式表達這種情緒。
象征性地表達,降低了見諸行動的風險。
所以我請這位朋友轉(zhuǎn)告孩子家長,千萬不要把「畫畫」當成問題。這是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收繳所有「負能量」的畫,封禁作畫工具,從此不讓這個孩子再畫這些東西,就以為解決了問題。
那只是掩耳盜鈴的現(xiàn)代版:問題(如果有的話)并沒有變,只是減少了一個表達的通道。
那么你猜,下一個表達通道會是啥?
把問題表達出來,讓它被更多人看見,這本來是一種應(yīng)對問題的方式。很多人搞錯了重點,他們的反應(yīng)適得其反:不解決問題,而是捂住我們用來看見問題(甚至還可以紓解問題)的眼睛。
想到這個,也是前段時間看了一個新聞,說有關(guān)部門集中清繳整治了一批宣揚自殺的少兒讀物。這些讀物我沒看過,也許里面真有「毒草」也說不定。但從這個新聞引起的反響來看,很多家長拍手叫好,是因為在最近這一段時間,中小學生的自殺事件頻頻見諸報導。這些家長認為,只要清理了這類死亡主題的讀物,就可以防止悲劇再發(fā)生。
這就是倒因為果的邏輯了。
我無意為這些讀物辯護,它們也許還有其他我不了解的問題。我想說的只是,如果只是因為提到了死亡,就把它們看成是導致悲劇發(fā)生的原因,那實在是太高看它們了……原因也許在家庭教育,也許在社會,也許是疫情帶來的壓力,或許還有其他。必須認真地,充分地分析和解決這些原因。如果誤以為屏蔽幾本讀物(甚至再干凈一點,全社會一起在孩子面前屏蔽「自殺」這個詞好了)就可以高枕無憂,說不定會漏過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
那并不會減少悲劇的發(fā)生。
有一些家庭咨詢,我們會當著家長的面做危機評估。當我問到孩子有沒有結(jié)束生命的想法,大多數(shù)家長都很驚恐,有的拼命擠眉弄眼,暗示我不要把話說得這么直白,有的甚至試圖讓孩子離開:「老師,您怎么能當著孩子這么問呢?」(好像聽到這樣一問,孩子就受到了負面的教唆一樣)。然而孩子非常平靜地說:「有啊,每天都在想?!?/p>
家長就完全僵住了,無法置信。
一個媽媽哭著問:「你怎么從來不說呢?」
孩子問,說什么,說我想死?
媽媽瞪大了眼睛:「噓——不許說那個字!」
你問為什么不說,這就是為什么不說啊。因為根本不許。最近這些年,這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一些人的核心恐懼——把問題的表達看成了問題本身。問題眼睜睜地擺在那里,只是不能說。不說,就可以假裝它不嚴重。說出來不就「負能量」了嗎?會不會本來不嚴重的事,一說,反而更放大了?
這就是搞錯了重點。
負能量從來不是問題,甚至反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枴せ萏乜耍ā稛徨伾系募彝ァ纷髡撸┳鲞^這么一個案例。一個抑郁的青少年,有嚴重的自殺意念?;萏乜伺闼谧稍兪依?,當著父母的面,繪聲繪色地討論「你想怎么死」。他們談了各種對死亡的想象:現(xiàn)實的、悲傷的、恐怖的、搞笑的、荒誕的、離奇的……一開始聽到孩子談這些,父母面如土色。但是聽著聽著,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聲音越來越大,有了笑容,語言也更有精神了。
負能量的表達,讓他抑郁的癥狀減輕了。
這當然是惠特克藝高人膽大,我并不認為這是一種常規(guī)的危機干預技巧。但它多少給我們指出了一種相反的可能:當負面的感受被允許,被釋放,反而有助于它的緩解,而不會愈演愈烈。
表達是一個出口。表達了,就有人看見。我們的痛苦需要被看見。小嬰兒剛出生,餓了冷了會哭鬧,父母看見他的需求,就來照顧他,他吃飽喝足了,就停下哭鬧,這是再自然不過的過程……他不會永遠這么哭鬧下去,過了一些年,他會用語言表達了,就可以一字一句地說出來。這是一種更高級的,更象征性的方法。說出來能被聽懂,就不用真的哭。等孩子再大一點,還會用更高級的方式,用文字、用畫面、用音樂、用想象出來的故事……
表達的方式越來越趨于成熟。
但先要接受他們最初的表達,哪怕是幼稚,負能量的表達。而不是只看到「問題」的部分。
我有一個青少年來訪者,痛苦的時候用刀劃手腕。劃手腕是全部的問題嗎?把它看成問題,就會把關(guān)注點放在對行為的嚴防死守上。但如果看成一種表達方式呢?她用傷害自己,試圖讓父母看到——當然了,這是無效的。她越這么做,父母就越是膽戰(zhàn)心驚,越是不敢正視女兒的感受。
我建議她改成用紅筆畫,用最紅的顏料,畫在手腕正中,觸目驚心的一道。這樣至少不會傷到皮膚。我說,你想告訴父母你的痛苦,就在他們眼前把這條線加粗,畫到足夠粗,他們一定會看到。
當然了,這也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表達。紅色多刺眼,多可怕。我對他們說:但它就在你們女兒的心里,你們不愿意看,孩子就去想別的辦法。
他們趕緊說:那還是畫吧,畫吧。
能畫出來畢竟是一種福分。比畫不出來,或者畫出來卻沒有人在乎,要好太多了。我接觸過很多人,童年時都有過痛苦的感受。他們的幸運在于找到了一些特別的空間,像是黑色的電影,音樂,和游戲(我個人喜歡的是伊藤潤二的漫畫),安置自己的痛苦。這就是「負能量」的正面價值。
負能量的表達未必是最好的表達。還可以優(yōu)化,變得更有藝術(shù)技巧。但它的原始意義,就像那根紅筆畫出來的線,是為內(nèi)心的某種躁動提供一點安放的空間。如果足夠幸運,這種空間不被主流世界趕盡殺絕,就會有一些有生命的跡象生長出來。很多年之后回頭看,那是人在迷茫時刻的一份慰藉。
人就是這么神奇,無論多么陽光燦爛的世界,也有人需要在陰暗寒冷的角落里吸取養(yǎng)料。
無論如何,孩子的負面表達需要引起重視。同時大人也要提醒自己,表達本身不是問題,它只是提示了問題,同時也是這個孩子的幸運。每個人都盼望孩子們健康、安全、積極地成長。愿望是美好的,要實現(xiàn)這樣的好愿望,不能指望孩子們沒有問題,而是培養(yǎng)他們遇到問題,可以解決問題的能力?!褑栴}充分表達出來,哪怕是用「負能量」的方式,可能就是他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74444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0930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897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640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2028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