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做自己的,對于做自己又是怎樣理解的呢,做自己是當下最為流行的人生信條了吧,非常潮的觀念,往往也是最令人舒服的,但卻不一定是最對你有好處的,有很多人都是任性的做自己,一個人變得很任性,很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做自己真的好嗎?做自己是等于任性嗎?
有人說,做自己就是要盡量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這是一種自愛和自尊的表現(xiàn),但是這會不會導(dǎo)致一個人變得很任性,很自我為中心呢,這恐怕是很多人對于做自己的困惑,而我的看法是做自己不單純是做自己想做的,還必須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想這么做,如果你不明白為什么,就不知道怎樣算適度,怎樣算滿足,也就不知道應(yīng)該何時停下來,任性就是你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去考慮自己的動機與得失,單純只是被當下的沖動所驅(qū)使,這樣的狀態(tài)離做自己還差的很遠。
做自己還是盲目?人本身就是非常復(fù)雜的動物,每個動機背后都會有一系列復(fù)雜的驅(qū)動因素,真正做自己的人是沒法很沖動的,因為每個動機其實都需要花相當多時間來理解,想要做自己,前提就是要先看清自己,可是人要看清自己并不容易,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的某些部分比較喜歡和接納,對另一些部分則比較反感和抗拒,這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自我的不同部分會得到外界的有條件,有差別對待,會導(dǎo)致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是有選擇性的,每個人都會討厭,抗拒和回避自己的某些部分。
如果這種討厭、抗拒和回避持續(xù)存在,人就無法看清自己,從而無法完整地理解自己的動機。當我們有選擇性地看見自己時,就會誤認為自己是被表象的感受所影響,而無法意識到潛意識層面更有影響力的驅(qū)動因素。
看清自己難,做自己是很難的,而最難的部分其實不在于當你選擇做自己的時候,外界會有怎樣的阻力和誤解。最難的部分是你必須要先看到那些你很不喜歡自己的部分,而這個看到的過程可能很痛苦。人是不完美的,生活至少在某些時候是痛苦和悲劇的,人際關(guān)系也難免攻擊和傷害,而這些經(jīng)歷都會多少影響今天的我們。當我們試圖看到這些影響的時候會體驗到強烈的恐懼、羞恥或者愧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這些部分深藏起來,忘得一干二凈,只看到自己喜歡的部分,只給別人展現(xiàn)自己喜歡的部分。
這是許多人處理自我認知的方式,逃避,忽視,壓抑入潛意識層面,眼不見心不煩。但是你所經(jīng)歷的所有事情,無論好壞,都會成為你這個人的一部分。當你不敢面對關(guān)于自己的全部真相時,就是在一廂情愿地把自己想象成另一個其實不是你的人。因此,你的生活就變成了一個謊言,而這種情況下,膚淺的強調(diào)做自己無非是說服自己對這個謊言更盲目自信一些。
其實許多疑惑“做自己”問題的人,真正面臨的問題是自我認知。當一個人糾結(jié)于要不要做自己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壓力,其實是他對自己的認知簡單,已經(jīng)不足以應(yīng)對生活提出的難題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自我認知程度負責,你必須主動地深化自我認知,否則的話閱歷和抉擇的不斷堆砌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困惑。
面對這樣的壓力,惰性的我們總是想討個簡單的答案。我們總想要跳過那個辛苦的自我探索過程,得到一個不費腦筋的標準答案。因為這個普遍需求,“做自己”被當作一種萬金油式的答案,拋灑在各種人生困惑的疑問上面。許多時候“做自己”被商業(yè)化,潮流化,年青一代們總喜歡把做自己掛在嘴邊,然而許多人都只是用盲目和任性cosplay了人格整合、自我認知清晰的狀態(tài)。
到底怎樣做自己?如果說一定要總結(jié)出一套做自己的方法論來,我想大約有這樣幾個要點。
第一,當你和自己關(guān)系不好的時候,是沒法真的做自己的。如果有一天你決定將做自己作為人生信條來堅持,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看你和自己的關(guān)系如何。你喜歡自己嗎?你如何評價自己?你不喜歡自己的哪些方面?你如何對待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和想法?你在人際關(guān)系里能夠有尊嚴,有底氣地表達和維護自己嗎?
如果再看看更深層的問題,在你的身份、人格和回憶當中,是否有你不愿意觸及的部分?你是否會回避關(guān)于自己的任何問題?有什么事情是你絕對不可以和他人提及的嗎?你最害怕別人了解你的什么部分?當你能夠回答所有這些問題的時候,并不會就此變得強大和完美,但是至少說明你對自己的認識是比較清晰的。做自己的前提條件不是完美,而是對自己坦誠。不完美的人照樣可以做自己,直面自己的各種毛病缺點,但是如果你都不能坦誠地面對自己,就根本無法確定你是在做自己還是做樣子。
第二,做自己不應(yīng)該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如果你覺得做自己不費腦力,信手拈來,那么你可能只是盲目和任性?!白鲎约骸辈皇且粋€決策策略。面對二選一的時候選比較符合自己心意的那一邊,這是一種決策策略,但這不是做自己的含義。
人生由無數(shù)選擇構(gòu)成,所有選擇之間有相互的關(guān)聯(lián),也需要有核心思路的貫穿。自我就是那個核心思路,做自己實質(zhì)上是通過探索和發(fā)展自我,來為人生的所有選擇搭建起一個可以信賴的框架。做自己意味著時刻關(guān)注自己過去,當下和未來的每一個選擇和判斷,努力地總結(jié)和了解它們對自己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相當時間和腦力的事情,也是為什么人是極端復(fù)雜的動物。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真的看清楚每一件事情所有層面的細節(jié),但是我們至少應(yīng)該比較清楚地反思和總結(jié)生活中哪些重要的事件和人際關(guān)系對我們在情感、認知、行為和行為動機上面的影響。如果我們將重要的程度界定為為“一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么你至少也有二三十件事情需要去反思,取決于你的思想深度,這可能需要花幾十到上千小時的時間。
第三,你可能會覺得我當下面臨著一個緊急的決定,哪里有時間去做這么多自我探索。好吧,如果情況確實如此,請問“緊急”的狀態(tài)是怎么來的?是誰在控制時間?你有沒有可能奪回對時間的控制?比如家人催婚讓你覺得必須選一個人了,所以緊急實際上是源自家人的催促,而不是客觀意義上的緊急。但凡沒有明確的截止日期的事情,緊急不緊急都看誰掌控著時間。
如果確實緊急,你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來做個選擇——看感覺,重點不是你選了什么,而是要記錄下這個選擇的過程,然后在未來回顧決策過程,看看曾經(jīng)的決策方式是否真的可以讓你獲得令你滿意的后續(xù)發(fā)展。記錄自己的選擇過程,并且用后續(xù)的經(jīng)驗感受來驗證和評價,是提升自我認知非常有效的一種策略。
做自己不應(yīng)該被當做思想懶惰和逃避自我關(guān)系問題的借口。對你好的事情,往往都比較有難度,當我們談到做自己的時候,是在談?wù)撘环N極為重要的自我責任。做自己,不光是一種決定,更是一段需要毅力和專注的旅程。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65589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748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113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112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9272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