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可能會發(fā)生吵架等沖突,不少人在吵完架冷靜下來之后會感到后悔,別誤會,不是后悔與別人吵架,而是吵架之后后悔發(fā)揮不好,有很多的話沒有說出來,或者是表達的不夠好,別否認,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你知道為什么你很難表達清楚腦中的想法嗎?
表達是我們生活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那些能夠出口成章、娓娓而談的人總是更容易站在聚光燈的中央,同時這種能力使得他們的痛苦、需求和善意也更容易讓別人理解和認識到,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
好的表達要求“想得明白”并且“說得清楚”,即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清晰、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讓對方聽懂。
在很多人看來,從小到大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說話和表達,這有什么難呢?
但一旦將他們置于特定的場合中,就未必會說得這么輕松了。
就比如吵架的時候,當我們吵架的時候可能是伴隨著憤怒的情緒,有時候很多話會脫口而出,一些詞會瞬間出現(xiàn)在你的鬧鐘,你還沒有足夠的思考,就已經(jīng)說出去了,等到吵架結束之后你又會暗暗自責覺得剛才換個說法能夠更好的表達你的意思呢。
平時電視上看到一些做辯論或者做主持的人,僅憑一個觀點就能系統(tǒng)性深入展開的講述者,不禁令人佩服和羨慕,而羨慕之余又感到一絲望塵莫及的凄涼:他們的口才如此之好,這如云泥之別的差距仿佛是由天賦所定,自己永遠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事實上,任何人都不是一生下來就會表達,表達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過不斷訓練而精進的。
而那些絞盡腦汁卻只字未動的人并不是沒有想法,而是由于思想雜亂無章,四處游蕩,導致他們無法通過清晰的語言循序漸進地表述出來。那些表達能力差的人,歸根結底是不會整合、建構自己的思維,將自己乍現(xiàn)的思想、有趣的觀點安放在合適的語言邏輯中表述出來。
怎樣改變我們的思維呢?
舉個例子
下面兩組無關聯(lián)的詞,你可以隨便選擇一邊來進行記憶,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短時間內(nèi)僅憑記憶力從上到下的記住這些詞匯似乎有些困難,它已經(jīng)達到了我們大腦的極限。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A·米勒曾在論文中指出:大多數(shù)大腦的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約7個以上的記憶項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記住9個項目,而有的人則只能記住5個。大腦比較容易記住的是3個項目,當然最容易記住的是1個項目。
這就意味著當需要處理的項目超過4個或5個時,大腦就會卡殼。因而在面對書中或是演講中海量的數(shù)據(jù)(思想、觀點)時,大腦很難通過簡單的記憶將一個個觀點羅列好依次敘述出來。
但好在我們的大腦有一種天然特性,即會認為同時發(fā)生的任何事物之間存在某種關聯(lián),并可以通過邏輯模式將這些事物組織起來。
樣是上面圖片中的詞匯,我們試著將橫向的兩個詞以邏輯關系組織在一起,記憶效果就會有很大改善。
例如靴子立在盤子上、袋鼠肚子里裝了一個女孩……然后再將右邊的一列詞蓋住,只看左邊的一列詞。這時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需要超強的記憶力,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毫不費力說出右邊的詞。
事實上,邏輯就像是一條線,將不同的思想觀點串接起來。面對海量的數(shù)據(jù),大腦的記憶模式也許會宕機,但如果通過邏輯,我們就可以通過一個線頭,引出整個線團。
然而在遇到觀點冗雜且繁多的時候,僅靠邏輯線并不能保證連接穩(wěn)固,還需要另一種思維的助益。
例如妻子讓我們?nèi)ゲ少徥称?,食品有葡萄、橘子、牛奶、咸鴨蛋、馬鈴薯、蘋果、雞蛋、酸奶、胡蘿卜。對于經(jīng)常不采購的、不了解家里缺少什么食材的男性來說,腦海中必然是一片空白。
如果通過邏輯線記憶:葡萄立在橘子上,然后一起掉入了牛奶里,奶杯旁的盤子里有咸鴨蛋和馬鈴薯條,突然一個蘋果從天上掉了下來,雜碎了一筐雞蛋,這時趕緊喝了一口胡蘿卜味的酸奶壓了壓驚……盡管與單純的記憶相比,這種方法效果更好,但這條邏輯線實在是太過冗長,很容易在過程中出現(xiàn)斷點。
面對海量的數(shù)據(jù),金字塔思維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
即在購買食品前,先將清單中的食品歸類分組,將有關聯(lián)的食品提煉為一個大類依次向上搭建。例如葡萄、橘子、蘋果屬于水果類;土豆、胡蘿卜屬于蔬菜類;牛奶、酸奶、雞蛋、咸鴨蛋屬于蛋奶產(chǎn)品類,就像金字塔的結構一樣。
分類建構完成后,我們只需記住要購買水果、蔬菜和蛋奶產(chǎn)品三個大類,由于每個大類下的數(shù)據(jù)量并不多,并且大類與旗下的小類具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我們可以很容易記住需要購買的每個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分類的作用不只是為了將一組9個概念,分成每組各有4個、3個和2個概念的3組概念,這樣我們還是需要記住9個概念。金字塔思維框架的關鍵之處是將關聯(lián)項放在一起,并提高一個抽象層次放在關聯(lián)項的上方。
這樣做以后,大腦需要處理的9個項目就變成了3個項目,我們無須再記憶9個概念中的每一個概念,而僅需要記住剛剛抽象提煉的3個項目。由于處于較高層次上的思想總是能夠提示其下面一個層次的思想,而且這種關系不像前面的例子中編造的盤子與鞋的關系那樣牽強,我們也更容易記住。
將散亂無序的思想、觀點歸置分類,并通過向上一個層次提煉,記憶效果會有實質(zhì)性的提升。這種金字塔結構的思維就像是圖書館將書籍有序歸類一樣,盡管書籍繁多,但我們依次通過大類目、小類目逐級查閱,便可以很快地找到需要的書籍。
與對記憶的助益相同,金字塔思維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我們的表達效果。在表達時很多人的困擾并不是沒有觀點,而是自己語不達意,沒有將內(nèi)心的想法百分之百地傳遞給對方。這種境況通常是因為陳述的觀點沒有邏輯、沒有層次遞進所致,這樣的表達不僅不能表述出我們的意愿,對雙方而言也是一種煎熬。
面對這種情況,同樣我們可以在表達前將腦海中散亂的觀點有序歸類分置,并向上提煉,形成一套有序的結構。可以發(fā)現(xiàn),越是抽象提煉出的概念,就越接近我們要表達的主題。因而通過歸類提煉的方式,我們可以逐漸清晰腦海中的觀點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是背景介紹還是矛盾沖突,是核心觀點還是論證案例,形成一條清晰的邏輯線。
這時,我們腦海中散亂的思緒已在金字塔型的思維框架中搭建成型,因而只需要按照邏輯順序自上而下,從左向右的表述,就可以將腦海中的想法傾囊而出。同時,對方也更容易理解到我們的核心觀點。
出眾的表達能力令人羨慕,可那些表達循序漸進、妙趣橫生的人并非天生如此,他們將觀點提煉聚合,再掰開揉碎呈現(xiàn)給聽眾的表達功底也是在日復一日的思考和訓練中形成的。如果我們想擁有這樣的表達能力,同樣需要我們不斷訓練將散亂觀點歸類提煉、有序搭建的功底。
鍛煉這種能力在一開始無疑是痛苦的,將大量的觀點分類、提煉、尋找邏輯關系會耗費我們大量的腦力,產(chǎn)生巨大的痛感。而反觀另一邊的市場上許多的速效藥卻“不痛不苦”,告訴我們只需掌握幾個精要技巧就可以滔滔不絕、舌燦蓮花,讓人不禁也想一試這樣的捷徑。
然而,真正的能力只能在不斷地磨練和學習中慢慢掌握,就像練就一身好武功,需要日日夜夜死磕馬步、步法、拳力,待這些基本功成型后,習武者才能擺脫花架子,揮拳如風,一擊制勝。同樣練就好的表達能力也需要我們不斷鍛煉,直至形成一種分析問題、表達問題的系統(tǒng)性思維框架。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69348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969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52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842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0027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