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tài),我們迎來了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認清當前形式,做好較長時間應對疫情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常態(tài)化意味著持久戰(zhàn),防控需要新思維。我們要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雖然大家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秩序正在恢復,但與原來相比,仍存在一些差異和不變,比如說不要經(jīng)常去人員密集地,出門戴口罩,要與人保持距離。大家都在抱怨,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是頭啊。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tài)如何調整心態(tài)?
如何適應疫情常態(tài)化?
常態(tài)化,它意味著疫情防控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以前,大家總抱著當年非典的那樣一個感覺,認為夏天到了,生活就會逐步恢復正常了。但這次全球疫情擴散,大家已慢慢認識到,新冠肺炎病毒在短期內不會徹底消失。病毒,突如其來的闖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不僅僅是我們每個個體,而是全世界人類的生活,它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疫情防控如果是常態(tài)化的,新冠肺炎它又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所以不能說以后的生活都一直在跟它戰(zhàn)斗,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新冠肺炎疫情上。
要知道,我們的生活不只是新冠病毒,還有更多有趣的、幸福的、快樂的事情,還有更多事是我們可以自主掌控的。所以,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能夠更多地去提高自己生活的主觀幸福感。
杞人憂天的心態(tài)如何緩解?
疫情暴發(fā)后很長一段時間,在焦慮門診,仍然能見到很多這樣的患者:他們猶如驚弓之鳥,特別擔憂,既擔憂自己的生命安全,但又渴望有一個更好的生活。
這樣的心態(tài),需要理性地去分析它。要引導他們在做好自己的防護的基礎上,然后去嘗試耐受一定的不確定性,耐受一定的焦慮和擔憂,然后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因為很多焦慮的患者都是“選擇性關注”,就是注意力不會去關注好的事情或確定的事情,也不關注自己可以去掌控的事情。此時,可以幫他們進行理性分析,例如讓他們想一想,去上班坐地鐵的路上,到底被傳染的概率有多大?平時開車出門,也有發(fā)生意外的可能,那以前的時候,會不會因為這樣的意外就不出門、不上班了?通過理性分析,讓這些人從焦慮的漩渦里走出來。
如何權衡利弊調整心態(tài)?
首先,要把自己照顧好。如果你承擔了特別多的壓力,讓自己整個人的身心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困擾,什么事都做不了的時候,此時一定要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給自己的那些壓力、擔憂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其他的人是否有可能幫你去分擔一些?
其次,感覺到新冠肺炎對自己的經(jīng)濟有非常大影響。此時該怎么辦?可以去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外在”的資源和“內在”的資源。例如失業(yè)的人,想一想朋友、同學、家人,可能提供一些什么樣的信息或者是什么樣的機會,自己要主動跟他們尋求幫助,也就是去示弱、去求助。同時,回到自己“內在”的資源,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能夠成長到現(xiàn)在,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你一定有你的優(yōu)勢、有你的資源、有你自己非常獨特的部分,但是往往當我們特別焦慮時,身處在一個危機或者困境時,我們就好像對這部分資源和優(yōu)勢就像盲區(qū)看不到了。所以,我們需要去看到自己“內在”的資源,然后利用這些資源給自己的生活注入新的希望。
最后,就是想清楚我現(xiàn)在能做點什么,可以掙錢?錢不一定很多,但只要讓自己啟動起來,讓自己多一些收入,這樣的啟動就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你能夠去做一點事情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又找到了對生活的掌控感。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99182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124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5553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20442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1125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