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 22男,感覺心理過于成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10個回答

    15歲確診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狀態(tài),初中畢業(yè)就沒去上學。15-17歲基本上每天回家就是父母的冷眼和訓斥。因為積極治療并有一些效果18歲父母的態(tài)度逐漸好轉(zhuǎn),19歲和父母重新建立了親密關(guān)系,20歲時自學考上了全日制大專。21歲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康復(fù)了,停用了所有精神類藥物。現(xiàn)在22歲,大專實習期間出車禍,左腿兩處骨折在家養(yǎng)傷,備考專升本考試。期間和父母又經(jīng)常吵架,隨著半個月前一次大吵也想明白了很多。現(xiàn)在我喜歡的書,百年孤獨,尼彩、叔本華的書等等。人生來孤獨,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人就是一種動物,本能就是自保和略奪,拋開道德來講父母只是對你比較好的一位年長的朋友,世上沒有人能對抗自己的本能來理解另一個人,弱勢者妥協(xié)即是自保,眾生皆苦,所以不再希望父母理解自己,也就沒有了爭吵。我渴望遇到知己卻不相信知己會存在,但我能欣然接受這一切。我不想結(jié)婚生子,有三兩個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熱愛的工作就很好

    匿名網(wǎng)友 2023-02-02 13:23:55

楊玥齡
559 人傾訴 好評率 99% 婚姻感情情緒壓力兩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傾訴
  • 張楊郁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呀,給你一個360度的擁抱。


    我記得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你。


    關(guān)于你的提問,我想說的是,你的領(lǐng)悟挺早了。但我有些不明白你來提問的目標是什么。


    記得我在初中的時候,就覺得活著是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情,而且當時一直覺得活到29歲就夠了,已經(jīng)很恐怖了。對于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29歲太遙遠了。當然,我早就過了29歲,依然在沒皮沒臉的活著,而且我女兒要求我,要活到120歲,我答應(yīng)她,盡量活著一個老不死的。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骨子里很悲觀,但活的很樂觀,有朋友,有孩子,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說自己佛系,旁人都不信的,其實我分分鐘想躺平。之所以還沒有躺平,完全是因為責任啊,有很多要承擔的責任,而且我也很享受被認可,有點虛榮。


    我大概屬于心態(tài)很佛系,行為很努力,以出世的態(tài)度轟轟烈烈的入世。當然,有些是這些年才想通的,有些是學生時代就想明白的。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按部就班的線性,上學,叛逆,工作,結(jié)婚,被生活蹂躪,然后想明白了,與自己和解了。


    有的人的成熟是跳躍式的,好吧,這里不能放圖片,否則我可以放兩張圖片,來直觀的表示這兩種成長方式。


    跳躍式的成長,就跟有的學霸跳級上學一樣,其他人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臺階,學霸則是一步三個臺階的往上走。


    就你的描述來看,我覺得你的心智成熟,就是跳躍式的。別人需要在畢業(yè)后被社會打磨才能明白的道理,你提前明白了。你看自己,看他人,看社會,看關(guān)系等都會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好說。在我看來,壞處是,你可能跟同齡人格格不入,可能同齡人在關(guān)心游戲好不好玩,你會覺得幼稚。


    好處是,將來你可能會比同齡人走的更快,其實社會并不需要太多的情感,而更傾向于需要一些理智性,或者是心理變態(tài)的成員。這里的心理變態(tài)的意思是,理性,不為負面情緒,壞事情所動,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


    在學??赡苓€有人慣著你,但出了校園,進入社會,你可以說自己工作經(jīng)驗不足,但不能在言行上表現(xiàn)的很幼稚。工作經(jīng)驗不足,還可以通過多加練習來豐富經(jīng)驗。但言行幼稚,覺得別人都應(yīng)該讓著你,寵著你,這就有些過了。很多初入職場的人,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覺得老板應(yīng)該照顧TA,因為TA剛踏入社會。但老板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并不為員工的心理負責。


    你現(xiàn)在可以說省去了被社會打擊的過程,更容易適應(yīng)社會,讓自己能夠自洽。


    但你似乎也有些不甘心,否則你也不會來提問了。


    建議你可以找咨詢師聊一聊。


    PS:我研究生是學思政了,讀了很多馬哲的書,說實在的,蠻后悔的,覺得看到太清了,失去了樂趣。所以,我現(xiàn)在推薦別人看哲學,簡答了解就行,別深入。去看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好,比如,《四書》《論語》之類的,更容易做到自洽。


    我是經(jīng)常又佛又喪,偶爾積極上進的心理咨詢師,世界和我愛著你。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趙海燕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我是 的傾聽師高彥玲。

    很幸運看到你的這篇內(nèi)容,我能感覺到你的遭遇更多的是跟父母產(chǎn)生的,你的經(jīng)歷讓你有這么多感悟是順其自然的,你喜歡的那些書我看簡介很喜歡但是還沒有來得及一一細細品讀。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會變成自己的財富,所以我相信你應(yīng)該是一個非常有能量的人。

    從你的題目我感受到你并不是有問題而是想與人交流,首先我覺得你的經(jīng)歷讓你看問題很通透,如果你覺得這種思想讓你覺得自己成熟我希望你可以做更多一些的自我覺察,想法通透似乎是看透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但對自己而言是否可以坦然面對自己,哪怕有失敗,哪怕遇到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艱難困苦甚至是各種我們不想接受的我們都面對處理和解決,而不是逃避。當然我們有選擇而自己生活方式的權(quán)利,看到你內(nèi)心中的需求和渴望才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關(guān)鍵。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焦凱浪 向TA咨詢 打賞

    從你的描述中發(fā)現(xiàn),好像你能夠去上學,精神狀態(tài)好一點,順利一點的時候,跟父母的關(guān)系就好一些,對嗎?


    不知道是父母只接受你表現(xiàn)好的一面,還是你在感覺好點時,對他們的態(tài)度要好些呢?


    從15歲到22歲,7年的時間里,你從確診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狀態(tài),到求治康復(fù);從因病不能去上學,到自學考上全日制大專,準備升本;從與父母關(guān)系鬧僵到親密,再到爭吵,又終于想明白了很多,不再爭吵。


    這里面,至少發(fā)生了三重顯而易見的重大變化。


    這些變化,都是可喜的,是有成效的。


    這些變化,見證著你思想的成熟,人格的成長。


    看起來以前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是不好的,實際上,這些疾病或癥狀,好像你與父母的兩個影子在對峙。


    如果我們把精神分裂的一面看成父母,另一面就是你。


    比如,你想要的,想做的,是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的你,這是精神世界的你。


    而父母不允許,需要你做他們要求下的你,這一面就屬于父母監(jiān)督下現(xiàn)實中的你,這個你,就相當于父母的影子。


    這兩個你是不相容的,也就是你與父母的立場是不相容的,于是,你從精神上面,把他們分開了,一個活在現(xiàn)實中,一個活在另一個世界。


    如果把焦慮看成父母,抑郁就是你。


    比如,父母對你不上學,感到很焦慮。


    他們不知道你可能精神上抗不住了,上不了學,要求你堅持,你的狀態(tài)就是抑郁的。


    反過來,抑郁是父母,焦慮就是你。


    比如,你生病在家,上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學,父母就抑郁。


    你為了讓父母高興,積極治病,自學考大專,就是焦慮的狀態(tài)。


    這可能就是疾病和癥狀在你與父母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隱義。




    不管是疾病還是癥狀,是你與父母和解,還是與他們爭吵,是對父母抱有希望,還是對他們失望,都無法抹去你的心理能量。


    也就是說,只有足夠強大的心理力量,在高壓下,在強大的困難面前,在身心幾乎不受控的情況下,在父母對你的態(tài)度有巨大反差下,你依然能夠不盲從,不屈從,向前一步步邁進,并取得了重大成功,非常非常不容易!


    你喜歡的那些書,以哲學的態(tài)度,從本質(zhì)上來看問題,會讓你對父母不再抱有高期待,也讓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主動權(quán)。


    與其說你過于成熟,不如說你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和成長以及學習,看開了許多,變得更釋然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感覺你有點點失落,有一些孤獨的感覺。


    不過,這也很正常。


    每個人從生下來,就注定在失去。


    特別第一次從母體中分離,會帶給人強大的失落感。


    這種失落,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隱隱的,沒辦法去具體說清楚是為什么。


    而不被父母理解,會覺得很孤獨。


    在成長過程中,找不到與自己心意相通的同類,也會覺得孤獨。


    感覺孤獨和失落,這也是對精神上面的追求沒被滿足的結(jié)果。





    在對父母感到失望的同時,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他們,他們的認知不及,遭遇不同,承受力有限,故無法理解下一代,自己就會舒服很多。


    無論他們理不理解你,你都可以理解他們。


    就你的心理狀態(tài)來說,可能不需要父母的理解,你也能支撐著過得很好。


    但是,如果父母覺得不被你理解,也許他們會感到很難過。


    畢竟,在你情況變得糟糕時,父母好像是無法接受的。


    他們不能接受的,不是你的不好。


    而是你的不好,牽動著他們的心,他們希望你能變得好一點,才能放心。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想法,不知理解到你沒有。


    我是心理咨詢師燕歸來,祝你一生順遂!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王莉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根據(jù)你的描述,你認為自己22歲成熟,我作為醫(yī)院心理治療師與探討一下吧。
    首先通過你的描述可以知道在以前你生病了,但是通過正規(guī)治療你療愈了,這里應(yīng)該恭喜你,能夠堅持用藥,按時去醫(yī)院檢查,這是你的堅持,背后也有父母的支持!不論是金錢還是情感,他們是付出了。你更棒,在與疾病的對抗中,在痛苦,無助中走出來,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真正成為自己,也與你的不放棄,多讀書,與疾病抗爭,自強自立!
    第二,現(xiàn)在在多次受傷,與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中,我們的過去的創(chuàng)傷會重現(xiàn),會被激活,也會出現(xiàn)痛苦,你的自我成長也拯救了你自己,接納,和解,合理化等等,與父母的關(guān)系有很多的層面,1.不提過去,2.也可以提,但是對抗,死磕,怨恨3.認命,與過去化解4是不因父母對自己不好而對自己不好,要愛自己!在與客體關(guān)系中來看看你的選擇,這就是一種和解,也是一種自我療愈。
    經(jīng)歷過痛苦又從痛苦中艱難走出來,還會去反思,覺察,去和解,你的心智化水平提高了很多,我在心理學層面理解你,這就是你所謂的成熟,我用我的理解進行詮釋,但這里也有一部分壓抑,如果我要而不得我就不需要。因為我怕被拒絕,這也許是我們潛意識的防御,至于你的將來是怎么樣去生活,這是你的選擇,我更希望你繼續(xù)學習,能更好的走進你自己想要的世界,加油^0^~,世界與我愛著你,你更要愛自己!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許惠雯 向TA咨詢 打賞

    給題主一個大大的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高印榮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雖然你的語言簡練且高度濃縮了自己的精力,看似風輕云淡,但是個中滋味,大概只有自己才知道。我能想象到的就是過程一定是非常非常艱難,但是你的積極點亮了生活。

    我個人只是一個小小的心理學愛好者,因為看到你的提問有些有感而發(fā),說得不好還請見諒哈?。ㄒ韵抡娴乃闶情L篇大論,寫完了之后才覺得可能我這么做就是滿足了自己的表達欲而已,想說自己寫的這么答非所問就不發(fā)了了吧,但是就是參考著有人看才寫的,所以就厚著臉皮發(fā)了。推薦不看哈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鳳佑年 向TA咨詢 打賞

    15歲正值青春年少,突遇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輟學在家,遭遇父母的冷眼與訓斥。通過積極治療有所好轉(zhuǎn),并在成年初期和父母重建親密關(guān)系,并自學考上全日制大專。

    從15歲到22歲,所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非常人所能想象,心智的狀態(tài)也并非一般人所能體會。一方面自覺心理過于成熟,但另外一方面仍希望聽聽大家的想法,通過他人的聲音尋找某種確認,或許是你在嘗試找到另外一種可以自我肯定的方法。

    希望下面的分享能夠為你拓寬思路提供一些幫助:

    一、和自我的關(guān)系

    人生來孤獨,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你愛看百年孤獨,尼彩、叔本華的書等等。這些蘊含了人生哲理的鴻篇巨著里,也寫滿了孤獨和不被世俗理解的文字。

    在存在主義里,經(jīng)常討論的是人類的四大命題: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尼采是先驅(qū),叔本華是代表人物。一個人永遠無法代替另外一個人痛苦,這注定了人的本質(zhì)就是孤獨的。

    在22歲的年紀里對孤獨有深刻的體驗,或許也是過往經(jīng)歷里為你提供的一種參照。

    思想的成熟除了思考人生哲思外,還包括有直面它們的勇氣和去行動的動力。從留言中描繪的種種,可以感受到你是孤獨的旅人,也是實現(xiàn)自己想要生活的勇士。

    了解孤獨,并安然和自我相處,是不被孤獨裹挾的智慧。

    ?

    二、和父母的關(guān)系

    拋開道德來講父母只是對你比較好的一位年長的朋友

    曾經(jīng)的和父母的關(guān)系是對抗且處于被訓斥和冷眼對待的。然而,如今的你一面可以淡然地把父母看做對自己比較好的年長朋友,一面對于父母理解自己不再抱有希望?!?/span>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的背后更像是經(jīng)歷了太多的失望而選擇的放棄希望。從這樣的領(lǐng)悟里,感受到了很多的疼痛與無助。眾生皆苦里又感受到了你的悲憫?;蛟S在這樣的大悲大愛中,失望也開出了一朵原諒之花。

    ?

    三、和他人的關(guān)系

    渴望知己卻又不相信知己,大抵印證了關(guān)于孤獨的理解。

    我不想結(jié)婚生子,有三兩個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熱愛的工作就很好

    在獨自前行的路上,去體驗和感受生活亦是一種修行。

    心理成熟與否有時或許并不是那么重要,22歲的年紀里有太多可以體驗和感知自我和他人以及外部世界和內(nèi)在世界的碰撞的機會。

    成熟可能不是結(jié)論,而只是一種過程。在過程中感受自我的變化,是給予成熟的交代。

    ?

    希望以上分享能夠給你帶來啟發(fā)。

    我是不探究人性,只關(guān)愛人心的林心理師,祝福你。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黃思敏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您好,看到你的文字,心里不自然的有一絲酸楚,然,轉(zhuǎn)瞬我有看到了一個堅毅,勇敢,不屈服的形象。
    15歲,一個本該不知愁滋味的年紀,你患上了精神分裂和抑郁癥,我體會不到到底在這期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你的情緒發(fā)生了這么大的打擊,只是感覺你生活的非常壓抑。
    15歲的年紀,也許會遇到很多的困惑,這時的你多么需要父母的幫助,然而回應(yīng)你的只有冷眼和訓斥,你心里該有多難受啊!
    即使這樣,你沒有選擇躺平,而是選擇積極治療從18歲的好轉(zhuǎn)到19歲和父母重新建立親密關(guān)系,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的情緒好了,你好父母的關(guān)系就好了,又或者說,你眼中父母的”冷眼和訓斥”中夾雜著父母對你的擔憂和惦記,只是他們表達的方式不太好,沒有幫到你,反而讓你受到了傷害。
    20歲自學考上大專,21歲停藥,之后遭遇車禍,養(yǎng)傷期間堅持復(fù)習準備專升本。一路走來,只能說世事無常,降臨在你身上的不不幸和其他人比起來太多了,也許這是老天對你的考驗?zāi)??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你現(xiàn)在是在黑暗中艱難的行走,可是也許是黎明前的黑暗呢?
    雖然這樣,你一直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一直堅持向前,其實你已經(jīng)超過了很多人,你自律,堅定,敢于向困難出發(fā),你已經(jīng)具備了成功的品質(zhì),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從你的描述中,感覺到你父母的關(guān)系不是很和諧,處于這樣的生長環(huán)境中,讓你對親密關(guān)系有些抗拒,認為人本孤獨,真的是這樣嗎?舉個例子,一只小象從小被馴養(yǎng)師拴在一根木樁上,活動范圍只有直徑三米的地方,過了幾年小象長成了大象,被拴在木樁上,活動范圍依然是直徑三米。大象本身沒有掙脫的力量嗎?當然不是,是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太久了,沒有了掙脫的想法了,對嗎?
    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其它動物,高高的站在生物鏈的頂端,是因為人類有智慧,會反思,會總結(jié),除有動物共有的喜,怒,哀,懼,還會衍生出其它的情緒,喜悅,欣喜,快樂,美好,憤怒,暴躁等。同時人也是感性的,小時候需要在親情的滋養(yǎng)下成長,才能心理富裕,成年了,需要愛情的陪伴,才不會孤獨,友情的點綴,打開不一樣的情感世界,那是另一種感受。人生是有苦有甜的,你嘗盡了生活的苦,甜還會遠嗎?
    苦盡甘來...
    希望就在前方,抬手把他抓住,命運就在你的手里...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趙宇宏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我是心探教練放飛。

    非常高興也很榮幸能夠與你一起分享探討。透過你的文字感受到了你氣質(zhì)里帶著淡淡的、迷人的憂傷,同時又有在這個年齡本不該有的人生“通透”感。

    我想,這一定和你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guān),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書寫成一段美麗的故事,你的也一定很精彩,因為有著獨一無二的人生體驗。我看到了你有著很好的學習力、思考力、感知力。

    題目中標明“感覺心理過于成熟”,你又不是很確定,或者還不能太接受自己的這份成熟狀態(tài),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努力嘗試走進你的內(nèi)心去感受: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
  • 申華 向TA咨詢 打賞

    0評論 2023-03-26 10:10:32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