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男,感覺心理過于成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10個回答
15歲確診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狀態(tài),初中畢業(yè)就沒去上學。15-17歲基本上每天回家就是父母的冷眼和訓斥。因為積極治療并有一些效果18歲父母的態(tài)度逐漸好轉(zhuǎn),19歲和父母重新建立了親密關(guān)系,20歲時自學考上了全日制大專。21歲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康復(fù)了,停用了所有精神類藥物。現(xiàn)在22歲,大專實習期間出車禍,左腿兩處骨折在家養(yǎng)傷,備考專升本考試。期間和父母又經(jīng)常吵架,隨著半個月前一次大吵也想明白了很多。現(xiàn)在我喜歡的書,百年孤獨,尼彩、叔本華的書等等。人生來孤獨,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人就是一種動物,本能就是自保和略奪,拋開道德來講父母只是對你比較好的一位年長的朋友,世上沒有人能對抗自己的本能來理解另一個人,弱勢者妥協(xié)即是自保,眾生皆苦,所以不再希望父母理解自己,也就沒有了爭吵。我渴望遇到知己卻不相信知己會存在,但我能欣然接受這一切。我不想結(jié)婚生子,有三兩個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熱愛的工作就很好
匿名網(wǎng)友
2023-02-02 13:23:55
張楊郁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呀,給你一個360度的擁抱。
我記得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你。
關(guān)于你的提問,我想說的是,你的領(lǐng)悟挺早了。但我有些不明白你來提問的目標是什么。
記得我在初中的時候,就覺得活著是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情,而且當時一直覺得活到29歲就夠了,已經(jīng)很恐怖了。對于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29歲太遙遠了。當然,我早就過了29歲,依然在沒皮沒臉的活著,而且我女兒要求我,要活到120歲,我答應(yīng)她,盡量活著一個老不死的。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骨子里很悲觀,但活的很樂觀,有朋友,有孩子,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說自己佛系,旁人都不信的,其實我分分鐘想躺平。之所以還沒有躺平,完全是因為責任啊,有很多要承擔的責任,而且我也很享受被認可,有點虛榮。
我大概屬于心態(tài)很佛系,行為很努力,以出世的態(tài)度轟轟烈烈的入世。當然,有些是這些年才想通的,有些是學生時代就想明白的。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按部就班的線性,上學,叛逆,工作,結(jié)婚,被生活蹂躪,然后想明白了,與自己和解了。
有的人的成熟是跳躍式的,好吧,這里不能放圖片,否則我可以放兩張圖片,來直觀的表示這兩種成長方式。
跳躍式的成長,就跟有的學霸跳級上學一樣,其他人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臺階,學霸則是一步三個臺階的往上走。
就你的描述來看,我覺得你的心智成熟,就是跳躍式的。別人需要在畢業(yè)后被社會打磨才能明白的道理,你提前明白了。你看自己,看他人,看社會,看關(guān)系等都會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好說。在我看來,壞處是,你可能跟同齡人格格不入,可能同齡人在關(guān)心游戲好不好玩,你會覺得幼稚。
好處是,將來你可能會比同齡人走的更快,其實社會并不需要太多的情感,而更傾向于需要一些理智性,或者是心理變態(tài)的成員。這里的心理變態(tài)的意思是,理性,不為負面情緒,壞事情所動,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
在學??赡苓€有人慣著你,但出了校園,進入社會,你可以說自己工作經(jīng)驗不足,但不能在言行上表現(xiàn)的很幼稚。工作經(jīng)驗不足,還可以通過多加練習來豐富經(jīng)驗。但言行幼稚,覺得別人都應(yīng)該讓著你,寵著你,這就有些過了。很多初入職場的人,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覺得老板應(yīng)該照顧TA,因為TA剛踏入社會。但老板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并不為員工的心理負責。
你現(xiàn)在可以說省去了被社會打擊的過程,更容易適應(yīng)社會,讓自己能夠自洽。
但你似乎也有些不甘心,否則你也不會來提問了。
建議你可以找咨詢師聊一聊。
PS:我研究生是學思政了,讀了很多馬哲的書,說實在的,蠻后悔的,覺得看到太清了,失去了樂趣。所以,我現(xiàn)在推薦別人看哲學,簡答了解就行,別深入。去看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好,比如,《四書》《論語》之類的,更容易做到自洽。
我是經(jīng)常又佛又喪,偶爾積極上進的心理咨詢師,世界和我愛著你。
趙海燕 向TA咨詢 打賞
焦凱浪 向TA咨詢 打賞
從你的描述中發(fā)現(xiàn),好像你能夠去上學,精神狀態(tài)好一點,順利一點的時候,跟父母的關(guān)系就好一些,對嗎?
不知道是父母只接受你表現(xiàn)好的一面,還是你在感覺好點時,對他們的態(tài)度要好些呢?
從15歲到22歲,7年的時間里,你從確診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狀態(tài),到求治康復(fù);從因病不能去上學,到自學考上全日制大專,準備升本;從與父母關(guān)系鬧僵到親密,再到爭吵,又終于想明白了很多,不再爭吵。
這里面,至少發(fā)生了三重顯而易見的重大變化。
這些變化,都是可喜的,是有成效的。
這些變化,見證著你思想的成熟,人格的成長。
看起來以前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是不好的,實際上,這些疾病或癥狀,好像你與父母的兩個影子在對峙。
如果我們把精神分裂的一面看成父母,另一面就是你。
比如,你想要的,想做的,是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的你,這是精神世界的你。
而父母不允許,需要你做他們要求下的你,這一面就屬于父母監(jiān)督下現(xiàn)實中的你,這個你,就相當于父母的影子。
這兩個你是不相容的,也就是你與父母的立場是不相容的,于是,你從精神上面,把他們分開了,一個活在現(xiàn)實中,一個活在另一個世界。
如果把焦慮看成父母,抑郁就是你。
比如,父母對你不上學,感到很焦慮。
他們不知道你可能精神上抗不住了,上不了學,要求你堅持,你的狀態(tài)就是抑郁的。
反過來,抑郁是父母,焦慮就是你。
比如,你生病在家,上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學,父母就抑郁。
你為了讓父母高興,積極治病,自學考大專,就是焦慮的狀態(tài)。
這可能就是疾病和癥狀在你與父母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隱義。
不管是疾病還是癥狀,是你與父母和解,還是與他們爭吵,是對父母抱有希望,還是對他們失望,都無法抹去你的心理能量。
也就是說,只有足夠強大的心理力量,在高壓下,在強大的困難面前,在身心幾乎不受控的情況下,在父母對你的態(tài)度有巨大反差下,你依然能夠不盲從,不屈從,向前一步步邁進,并取得了重大成功,非常非常不容易!
你喜歡的那些書,以哲學的態(tài)度,從本質(zhì)上來看問題,會讓你對父母不再抱有高期待,也讓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主動權(quán)。
與其說你過于成熟,不如說你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和成長以及學習,看開了許多,變得更釋然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感覺你有點點失落,有一些孤獨的感覺。
不過,這也很正常。
每個人從生下來,就注定在失去。
特別第一次從母體中分離,會帶給人強大的失落感。
這種失落,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隱隱的,沒辦法去具體說清楚是為什么。
而不被父母理解,會覺得很孤獨。
在成長過程中,找不到與自己心意相通的同類,也會覺得孤獨。
感覺孤獨和失落,這也是對精神上面的追求沒被滿足的結(jié)果。
在對父母感到失望的同時,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他們,他們的認知不及,遭遇不同,承受力有限,故無法理解下一代,自己就會舒服很多。
無論他們理不理解你,你都可以理解他們。
就你的心理狀態(tài)來說,可能不需要父母的理解,你也能支撐著過得很好。
但是,如果父母覺得不被你理解,也許他們會感到很難過。
畢竟,在你情況變得糟糕時,父母好像是無法接受的。
他們不能接受的,不是你的不好。
而是你的不好,牽動著他們的心,他們希望你能變得好一點,才能放心。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想法,不知理解到你沒有。
我是心理咨詢師燕歸來,祝你一生順遂!
王莉 向TA咨詢 打賞
許惠雯 向TA咨詢 打賞
高印榮 向TA咨詢 打賞
鳳佑年 向TA咨詢 打賞
15歲正值青春年少,突遇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焦慮,輟學在家,遭遇父母的冷眼與訓斥。通過積極治療有所好轉(zhuǎn),并在成年初期和父母重建親密關(guān)系,并自學考上全日制大專。
從15歲到22歲,所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非常人所能想象,心智的狀態(tài)也并非一般人所能體會。一方面自覺心理過于成熟,但另外一方面仍希望聽聽大家的想法,通過他人的聲音尋找某種確認,或許是你在嘗試找到另外一種可以自我肯定的方法。
希望下面的分享能夠為你拓寬思路提供一些幫助:
一、和自我的關(guān)系
人生來孤獨,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你愛看百年孤獨,尼彩、叔本華的書等等。這些蘊含了人生哲理的鴻篇巨著里,也寫滿了孤獨和不被世俗理解的文字。
在存在主義里,經(jīng)常討論的是人類的四大命題: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尼采是先驅(qū),叔本華是代表人物。一個人永遠無法代替另外一個人痛苦,這注定了人的本質(zhì)就是孤獨的。
在22歲的年紀里對孤獨有深刻的體驗,或許也是過往經(jīng)歷里為你提供的一種參照。
思想的成熟除了思考人生哲思外,還包括有直面它們的勇氣和去行動的動力。從留言中描繪的種種,可以感受到你是孤獨的旅人,也是實現(xiàn)自己想要生活的勇士。
了解孤獨,并安然和自我相處,是不被孤獨裹挾的智慧。
?
二、和父母的關(guān)系
拋開道德來講父母只是對你比較好的一位年長的朋友
曾經(jīng)的和父母的關(guān)系是對抗且處于被訓斥和冷眼對待的。然而,如今的你一面可以淡然地把父母看做對自己比較好的年長朋友,一面對于父母理解自己不再抱有希望?!?/span>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的背后更像是經(jīng)歷了太多的失望而選擇的放棄希望。從這樣的領(lǐng)悟里,感受到了很多的疼痛與無助。眾生皆苦里又感受到了你的悲憫?;蛟S在這樣的大悲大愛中,失望也開出了一朵原諒之花。
?
三、和他人的關(guān)系
渴望知己卻又不相信知己,大抵印證了關(guān)于孤獨的理解。
我不想結(jié)婚生子,有三兩個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熱愛的工作就很好
在獨自前行的路上,去體驗和感受生活亦是一種修行。
心理成熟與否有時或許并不是那么重要,22歲的年紀里有太多可以體驗和感知自我和他人以及外部世界和內(nèi)在世界的碰撞的機會。
成熟可能不是結(jié)論,而只是一種過程。在過程中感受自我的變化,是給予成熟的交代。
?
希望以上分享能夠給你帶來啟發(fā)。
我是不探究人性,只關(guān)愛人心的林心理師,祝福你。
黃思敏 向TA咨詢 打賞
趙宇宏 向TA咨詢 打賞
申華 向TA咨詢 打賞
求助問答
每個女性朋友們心中都會有自己喜歡的男人,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男性朋友們對于女孩都喜歡什么樣的問題都是比較關(guān)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
去看看電影《重慶森林》里,王菲飾演的阿菲喜歡上了梁朝偉飾演的警察663。663剛失戀,前女友把他家的鑰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阿菲偷拿了鑰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時候,就偷偷
去看看梧桐坐在我的對面,舉著酒杯,一飲而盡。這個男人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他看著我,借著酒勁,欲言又止,卻又情不能自已,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一個人,驅(qū)車幾千里,從小城到最遙遠的
去看看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破冰:我們?yōu)槭裁葱枰湍吧苏f話》,作者是:小荻老師,本來當成一本溝通書籍來讀,讀完幾遍之后,這本書實際上更象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什么要跟陌生人說話。書中有
去看看試想,現(xiàn)在是周四下午你呆呆地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面前的任務(wù)清單,想想周末前還有至少十件要完成的是事情。整個人僵住,但心率卻逐漸飆高,大
去看看很多心理科普文章都強調(diào)了“關(guān)系”的重要性,在心理咨詢時咨詢師也會從當下的朋友關(guān)系、同事/同學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母(父)子關(guān)系問到成長過
去看看